摘要:5月10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全国讲话中哽咽着感谢中国:"中国人民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这份情谊我们永远铭记。"这番饱含真情的告白迅速登上全球热搜,巴基斯坦民众更是用"举国旗、送免费餐、街头欢呼"等质朴方式表达对中国的感激,让#巴基斯坦网友感
5月10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全国讲话中哽咽着感谢中国:"中国人民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这份情谊我们永远铭记。"这番饱含真情的告白迅速登上全球热搜,巴基斯坦民众更是用"举国旗、送免费餐、街头欢呼"等质朴方式表达对中国的感激,让#巴基斯坦网友感谢中国#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这究竟是怎样的"中国操作",让西方网友直呼"酸麻了"?
资料画面源自网络
这场全民致谢的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地缘博弈。4月22日,克什米尔北部发生恐怖袭击,印度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随后派出多架战机越境打击,甚至对中国援建的尼鲁姆·杰鲁姆水电站发动导弹袭击。这座为巴基斯坦提供15%电力的"动力心脏"被击中后浓烟滚滚,巴方紧急向中国求援。
中国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外交上,王毅外长连夜启动与印巴双方的沟通机制,明确支持巴基斯坦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上,80亿美元紧急贷款72小时到账,帮助巴方稳定濒临崩溃的金融体系;技术上,中方电力团队仅用3天时间就修复了被炸毁的水电站主体结构,恢复供电速度让西方专家直呼"不可能"。更关键的是,中国提供的歼-10CE战机、ZDK-03预警机等先进装备,在空战中直接击落印度3架阵风战机(单价2.8亿美元),彻底扭转了战局。
资料画面源自网络
巴基斯坦民众的感激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中巴长达70年的肝胆相照。作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两国关系早已超越普通盟友:在联合国涉克什米尔议题上,中国过去五年4次行使否决权;2022年巴洪灾期间,中国创下南亚人道救援纪录,3000顶帐篷和4亿元援助物资第一时间抵达;新冠疫情中,中国不仅提供50万剂疫苗,更协助巴建立本土生产线,使接种率提升至85%。
这些情谊在经济合作中具象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年来,累计为巴带来254亿美元投资,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建成510公里高速公路、8000兆瓦电力设施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瓜达尔港的"智慧港口"改造,让巴基斯坦从内陆国家一跃成为区域物流枢纽;华能萨希瓦尔电站不仅提前200天竣工,更累计发电432亿千瓦时,被巴政府称为"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
这场跨越国界的情谊引发全球关注。俄罗斯外交部称赞中国"在调解地区争端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伊朗外长将中巴友谊誉为"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典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对中国斡旋表示感谢。社交媒体上,巴基斯坦网友纷纷晒出与中国的暖心故事:有接受中国医疗队救治的村民,有在华留学生的感恩日记,更有中巴工程师共同建设项目的合影。
相比之下,西方的反应显得五味杂陈。尽管美国试图通过特朗普的"调停"抢功,却遭印度冷脸回应。一些西方网友酸溜溜地评论:"中国又在搞金钱外交",但更多理性声音指出:"当巴基斯坦需要时,中国没有像某些国家那样要求政治回报,这才是真正的伙伴关系"。事实上,中国对巴援助从未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正如王毅外长所言:"我们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这场风波为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印巴停火后,中国仍在积极推动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展现出"搬不走的邻居"的责任担当。正如巴基斯坦电力部长所言:"中国的支持让我们看到,国与国之间可以超越利益算计,建立在真诚尊重的基础上"。
当西方还在纠结"谁是赢家"时,中巴用行动给出答案:真正的胜利,是让民众不再受战火威胁,让孩子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让国家能沿着自主发展的道路前行。正如瓜达尔港边新建医院的巴基斯坦患者所说:"中国人修的路灯,照亮了我们孩子的未来"。这种跨越国界的温暖,或许正是当今世界最需要的"中国温度"。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