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银屑病为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系统性疾病,表现为广泛、局限分布的鳞屑性丘疹、红斑,可累及指甲、关节,可分型为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可合并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临床较常用,其可用于皮肤病的治疗。那么,如何选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皮肤病呢?
一、银屑病
银屑病为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系统性疾病,表现为广泛、局限分布的鳞屑性丘疹、红斑,可累及指甲、关节,可分型为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可合并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免疫抑制剂,例如甲氨蝶呤和环孢素,常用于银屑病的治疗。
甲氨蝶呤可抗炎、免疫抑制,可用于银屑病,适于红皮病型银屑病、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严重脓疱型银屑病、难治性银屑病、掌跖部位银屑病、顽固难治点滴状银屑病、严重甲银屑病、皮损发生于头面部/肢端/会阴部等银屑病、轻症银屑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常用剂量为5-25mg/周,建议起始剂量为2.5-7.5mg/周,若疗效不佳可每2-4周增加2.5mg,逐渐增量至15-25mg/周,病情控制后维持1-2个月可减缓减量,每4周可减2.5mg,至最小维量2.5-7.5mg/周。若连续累积量>1500mg需预防肝纤维化。
环孢素可抗炎、免疫抑制,可用于银屑病,适于中重度银屑病,建议为红皮病型银屑病、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首选用药,为关节病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银屑病的二线用药。通常有效剂量为2.5-5mg/(kg·d)。
吗替麦考酚酯可抗炎、免疫抑制,可用于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适于甲氨蝶呤有禁忌证或不耐受。建议口服剂量为1-2g/d,可根据病情增量,每月可增加0.25g/d,最大剂量为4g/d,病情缓解后可逐渐减量至维持期,建议0.5g、2次/d。
二、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D)为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为慢性反复发作瘙痒、多形性炎症性皮损,可分为轻度AD、中度AD、重度AD,发病与异常免疫应答、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有关。
免疫抑制剂可用于中重度AD,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
吗替麦考酚酯可抗炎、免疫抑制,可用于常规疗法无效、环孢素无效的难治性中重度AD,适于2岁以上者。建议成人剂量为2g/d,儿童剂量一般≦40mg/(kg·d)。
硫唑嘌呤可抗炎、免疫抑制,可考虑用于AD的治疗。通常剂量为1-3mg/(kg·d)。
甲氨蝶呤可抗炎、免疫抑制,可考虑用于AD的治疗。建议初始剂量为5-15mg/周,可根据病情增至最大剂量25mg/周。
环孢素可抗炎、免疫抑制、止痒,可用于常规疗法无效的重度、慢性顽固性AD,适于2岁以上者。建议剂量为2.5-5mg/(kg·d)。
三、荨麻疹
荨麻疹为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其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的扩张、渗透性增加所致,主要表现为风团、瘙痒,部分伴血管性水肿,可分为自发性荨麻疹、诱导性荨麻疹,又分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程>6周)、急性自发性荨麻疹(病程≤6周)。
环孢素可抗炎,可酌情用于经抗组胺药物增量、更换、联合用药及使用奥马珠单抗后仍无效或不耐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包括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慢性诱导性荨麻疹(如皮肤划痕征、冷接触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建议的口服剂量为3-5mg/(kg•d),疾病缓解后可降低至1-1.5mg/kg的维持剂量。
环磷酰胺可抗炎,可酌情用于皮肤划痕征的三线治疗。
硫唑嘌呤可抗炎,可酌情用于冷接触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三线治疗。
吗替麦考酚酯可抗炎,可酌情用于冷接触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三线治疗。
四、皮肤型红斑狼疮
皮肤红斑狼疮(CLE)为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黏膜,如急性CLE、亚急性CLE、间歇性CLE、慢性CLE(如盘状LE、深在性LE、疣状LE、冻疮样LE、Blaschko线状LE等)。
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可用于CLE。
甲氨蝶呤可免疫抑制,可用于难治性CLE特别是SCLE的二线用药。建议每周剂量不超过15或20mg。
吗替麦考酚酯可免疫抑制,可用于顽固性CLE,推荐为难治性CLE的三线治疗。建议起始剂量为500mg、2次/d,可根据病情调剂量,最大剂量为2g/d,病情控制后可逐渐减量,维持剂量为500mg、2次/d。
五、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是发生于皮肤黏膜、以水疱大为基本皮肤损害的皮肤病,如天疱疮、类天疱疮。
甲氨蝶呤可免疫抑制,可用于中重度天疱疮,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建议口服10mg/周,可在1周后酌情增至15mg/周,不宜>20mg/周;可辅助用于顽固性大疱性类天疱疮,建议剂量为10mg/周,对于病情特别顽固的中青年患者,剂量可增量至15mg/周;还可用于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伴恶性肿瘤的副肿瘤性天疱疮不宜使用。
硫唑嘌呤可免疫抑制,可用于天疱疮,适于有糖皮质激素禁忌或难治性免疫性疱病,建议剂量为50-150mg/d;可用于类天疱疮,可辅助糖皮质激素减量,建议剂量为0.5-2.5mg/(kg•d)。
吗替麦考酚酯可免疫抑制,可用于中重度大疱性类天疱疮,建议剂量为1-2g/d;可用于难治性寻常型天疱疮,尤其对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有禁忌,可优选,剂量为2(
环磷酰胺可免疫抑制,可用于天疱疮,适于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疗效不佳;可辅助用于特别顽固的大疱性类天疱疮。伴恶性肿瘤的副肿瘤性天疱疮不宜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13
[2]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4):223-229
[3]环磷酰胺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9):765-769
[4]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应用专家共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2,51(2):108-115
[5]甲氨蝶呤皮下注射治疗银屑病专家指导意见[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4,38(1):10-13
[6]环孢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建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55(6):471-477
[7]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系统药物达标治疗专家指导建议[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8):855-862
[8]老年特应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5(11):991-999
[9]中国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诊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3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11):1000-1004
[10]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应用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4,57(2):97-108
[11]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建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11):869-873
[12]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55(12):1041-1047
[13]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达标治疗专家共识(2023)[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6):489-494
[14]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6):479-488
[15] 2021皮肤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指南[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2,19(10):22-40
[16]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9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3):149-154
[17]甲氨蝶呤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5):382-388
[18]硫唑嘌呤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建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2):116-120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