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亿元规模!机器人巨头不赚钱了?200亿独角兽迎来了“阵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21:39 1

摘要:能走路、跑步甚至跳跃,这还只是基本操作。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大脑,也就是“思考”,人形机器人也要做到会动“脑筋”。

本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图源:央视财经

能走路、跑步甚至跳跃,这还只是基本操作。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大脑,也就是“思考”,人形机器人也要做到会动“脑筋”。

人形机器人1年融资高达70亿元

根据央视财经公开信息分析得出,国内人机器人市场前景很火,2024年其融资总额突破70亿!

2025年上半年还没过完,2025年1月到2月,中国人形机器人又拿到了20亿元的投资。

不过,人形机器人相当内卷,大家走的赛道貌似都差不多,大部分钱都砸在了仿人运动控制、关节模组上等技术上。

这些技术可以使机器人更加像“人”,目前也有机器人企业制作出比人还厉害的机器人。

比如2025年春晚会跳舞的机器人,机器人转手帕转的比人还厉害!

直到现在机器人跳舞还很火,甚至火到海外,老外争相模仿。

国内也是很火,如,郑州大学学生模仿机器人跳舞出圈,这可能也是机器人做不到的抽象事了!

除了跳舞,人形机器人能跟人一样爬楼梯,不管是上还是下,还能搬东西,重量高达20斤左右,甚至还能踢足球、开瓶盖,浇花也是不在话下。

走路速度也已经可以达到每小时5公里,还不限于平地,跳起来也有20厘米到半米高,有些还能跳远。

图源:央视财经

有的还能“巡街”保护一方,有的甚至在新能源汽车工厂上班了,直接上手汽车门锁质检和安全带检测等工作。

欣慰的同时也害怕,真的是要取代人类的工作了吗?到时有什么饭碗是机器人不能端的呢?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高达1.115万亿元

图源:央视财经

根据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数据分析得出,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35年,预计将达到15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15万亿元。

1.115万亿元!人形机器人这块蛋糕太大了,大家都想吃一口,竞争自然也大!

目前能站稳脚跟的,不止一个,而是三个“大佬”级别的企业!

图源:宇树官微视频

首先便是宇树科技,其创始人跟大疆创始人很像,具备科技“狂魔”的特性,这种人不成功谁成功?能打败他们的产品,也许是他们自己下一代的产品。

早前投资宇树科技的赵楠曾公开表示过,从2020年开始,宇树科技已经开始能赚钱了!

这也意味着短期内人家不需要融资了,投资潜力股要趁早啊!

图源:深圳发布

再者便是优必选,走了“资本”满意的路,上市后便开始走商用的赛道,拿下了不少制造业工厂的“单子”。

融资方面也是拿到了大佬级别的投资,如以腾讯为代表的头部资本。

早在2023年,优必选就已经在为冲刺港股IPO做准备了,去年也已经完成了部分港股配售,金额超过了20亿港元,一时风头无两!

图源:每日人物

最后便是智元,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已经在推进“量产”了,势头正盛。

机器人企业想成为“巨头”,不止科技要有两把刷子,搞钱上也要有一定的能力。

人形机器人在风投圈中呈现两极化

除了几大巨头,国内还有很多新晋机器人公司在“大哥们”的屁股后面紧紧跟着,有的野心勃勃,随时准备超越,有的以黑马之姿,随时准备逆袭。

国内有它石智航TARS、星动纪元、乐聚、傅利叶、追觅科技、众擎、逐际,国外有特斯拉的Optimus、FigureAI、波士顿动力这些大佬也是野心勃勃,想分一杯羹。

其中,它石智航TARS是2025年2月才创立的公司,行内人都知道,技术大家都相差不差。

它石智航TARS让同行“眼红”的还是其融资能力,毕竟天使轮能拿到 1.2亿美元,坐稳了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榜一大哥”的位置,直接让同行羡慕!

人形机器人在风投圈中其实呈两极化,看好的很看好,不看好的直接撤资。

今年3月底,人形机器人迎来了一盆“冷水”,这水还是业内知名风投金沙江创投的朱虎“泼”的。

他冷静分析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风投前景,说的话也直接在机器人行业中直接“炸雷”。

简单说,就是不大看好。

不看好也就算了,金沙江创投还撤出了多家机器人公司的投资,如,星海图和松延动力。

这两家公司在早期也是机器人行业的“香饽饽”。

奇怪的是,被“抛弃”后的星海图转身便拿到了其他大佬的投资,如高瓴资本、蚂蚁集团;松延动力也拿到了华强资本、彬复资本的参投。

200亿独角兽正在经历大坎坷

欠薪、裁员、欠物业费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有机器人公司不那么乐观!

比如达闼机器人(以下简称“达闼”),这个估值超过200亿元的机器人独角兽,却正在经历一个大坎。

达闼机器人在广州、上海和北京都有公司!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公开信息分析得出,达闼机器人广州分公司没有人员上班,水电这块也已经多日断供。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分公司的物业公司则说其早在年前就已经搬走了,还欠着物业费、水电费,公司的前台除了堆积的文件外,还摆着机器人的大厅,办公桌上也没啥人。

比较好的就是北京分公司,虽然多次搬迁,新地方比较小,但还是有工作人员在上班,人不是很多,有些人到外面跑业务去了。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达闼在巅峰的时候,大约有800多名员工,如今员工人数骤减,只剩下大约150多人,算上顾问,大约有200多人。

达闼欠薪、减员也不是突然,其实早在2024年年初就有端倪了。

但一直到2024年4月的高层会议,达闼才在会议上官宣真的发不出工资了!

简单地说,有钱了再补发工资。高层都这样说了,底下员工还等着没钱过年吗?

很多员工自动辞职,即便如此,离职补偿还是没能全清掉!

明面上是倒闭的状态

实际上却还有新合作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照这样下去,是不是就快“打烊”了?

但达闼却还是有很多公司依旧在跟其合作。

2025年1月到3月,根其陆续合作的对象分别是天津津南国投集团、国华和松霖科技。

达闼从成立到今年已经十年了,这十年累计拿到的融资高达54亿元,经历了5轮的融资。

投资者都是一些业内很有名气的风投以及机构,如软银、华登国际、富士康、格力金控、上海国盛、上海城投、知识城集团、水木春锦等。

这么多“巨头”参投,达闼肯定是有上市的计划,早在2019年,达闼就在为冲刺美股IPO做准备,但无奈直到现在,港股上市也不成功。

为什么会造成今日的局面?

图源:凤凰网财经

即便是在很困难的三年疫情期间,达闼都能熬过来!

但对于未上市公司,只是一家独角兽的公司,说白了,如果没有“金主”的持续给钱,一旦融资未及时到账,资金链就断了。

若是再加上银行抽贷,那压力可想而知,能撑到现在实属不易了。

所以现在的局面,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图源:界面新闻

总而言之,达闼也没有出现老板跑路的现象,毕竟黄老板还能出来做回应,看的出他仍在尽力挽救。

销售也在外面跑业务,跑来的钱,达闼也会优先发给员工,也算良心企业了。

毕竟科技行业不像其他行业,付出的真的是心血。

而且,黄老板也并非是没有两把刷子的老板。

机器人行业细分领域很多,只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

能成为机器人“巨头”一定是厮杀突出重围。

得有钱还不好说,还得有真正的技术。

360行行行出状元

状元背后一大堆陪跑

图源:钛媒体

就像新能源汽车行业,有的汽车品牌真是春风得意,而有的汽车品牌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开始大家都想搏一搏,企图单车变摩托,摩托变小汽车。

真正能笑傲江湖,能有钱赚的车企寥寥无几,陪跑的倒是一大堆。

不止汽车行业,还有手机行业也是如此,当年诺基亚、摩托罗拉辉煌的时候,没有苹果什么事!

其实,“360行”行行如此,行行出状元,状元的背后是多少个陪跑的“考生”呢?

即便是卖黄金的企业,即便金价很高,但有的黄金店在关门,有的黄金店赚的盆满钵满。

图源:经济观察报

就像现在的当红炸子鸡老铺黄金,价格贵,但有钱人还是愿意为它买单,一个是设计比其他黄金品牌新潮,一个是品牌的溢价。

说到底,还是有钱人的生意好赚!

现在的有钱人也很务实,不像以前一样,把钱花在衣服、包包、鞋子和名表上。

所以现在很多奢侈品品牌的日子也很难,尤其是外国奢侈品牌。

除了爱马仕集团,专门“收割”有钱人中的“战斗鸡”外,其他品牌,开云集团的当红炸鸡GUCCI,生意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其他牌子对比十年前,也是力不从心了。

图源:网络

即便是经常霸榜世界首富的伯纳德·阿诺特,其执掌的LVMH集团也不像以前那么好赚钱了!

再涨价,有钱人也很难交“智商税”了,毕竟中产客群消费降级,热衷于奥莱、折扣,专柜不吃香了!

你怎么看待人形机器人的前景?你觉得人情机器人现在是蓝海还是红海?

请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评论。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来源:首席商业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