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丁玲这个人,很多人先想到的是她那部轰动一时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但她的私生活其实比小说还曲折。丁玲1904年出生在湖南临澧,原名叫蒋伟,小时候父亲就早逝了,母亲一个人拉扯她长大。母亲对自己的包办婚姻特别不满,所以从小就教导丁玲要自己掌握命运,尤其是感情方面
说起丁玲这个人,很多人先想到的是她那部轰动一时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但她的私生活其实比小说还曲折。丁玲1904年出生在湖南临澧,原名叫蒋伟,小时候父亲就早逝了,母亲一个人拉扯她长大。母亲对自己的包办婚姻特别不满,所以从小就教导丁玲要自己掌握命运,尤其是感情方面。这股独立劲儿,让丁玲后来在爱情上走出一条别人不敢想的路。她一生经历四段感情,每段都带着时代印记,也反映出她对自由的追求。但这些事在当时社会看来,简直是离经叛道,丁玲却从来不后悔。
丁玲的感情起点是1924年那年,她20岁,跑到北京北大国文系旁听,正好遇上比她小一岁的胡也频。这家伙是个青年编辑,性格单纯热情,两人聊起政治和文学,一下子就合拍了。丁玲当时刚摆脱家里给她定的娃娃亲,心态挺开放的,胡也频追得紧,她也慢慢接受。没多久,两人就同居了,1925年秋天,他们在北京香山脚下租了个小屋,日子过得清贫但甜蜜。靠丁玲母亲每个月寄20块钱过活,米缸见底了就去当衣服,勉强维持几个月。后来经济压力太大,两人只好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但这段关系让丁玲的写作灵感爆棚,1927年她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年《莎菲女士的日记》一出,直接火了文坛,稿费也解了燃眉之急。只是丁玲赚钱多,性格又强势,渐渐觉得胡也频像个需要照顾的小弟,这让她有点不满足。
就在丁玲和胡也频的感情稳下来时,1927年她开始学日文,认识了冯雪峰。这人比丁玲大一岁,是北大毕业生,外表朴实但才华横溢。丁玲起初没看上眼,觉得他土气,但接触多了,发现他正中自己理想型:有思想、有深度,还带点阳刚味。她直接写情书给冯雪峰,表达内心的火热,而对胡也频的定位就变了味儿,说是伙伴关系,但其实她同时爱着两个。冯雪峰也回应强烈,两人之间那股激情让胡也频成了多余的。丁玲甚至公开承认爱两种感觉:冯雪峰的浪漫火辣,胡也频的平淡温存,她都不想丢。这在当时可是大忌,社会上讲究一夫一妻,她却想两头兼顾。
1928年夏天,丁玲带着胡也频和冯雪峰跑到杭州西湖边上,租了葛岭山上14号的小院。这地方有两个卧室,她白天轮流陪两人,晚上也换着过夜。胡也频和冯雪峰都同意试试,但没多久就扛不住了。胡也频先动摇,找朋友沈从文诉苦,沈从文劝他坚持,他勉强回来。可冯雪峰忍不住了,直接逼丁玲选边站。丁玲想了想,选了胡也频,理由是怕胡也频离开会自杀。冯雪峰一气之下走了,三人后来都默契不提这段。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正好反映了这事儿,里面一女二男的设定,读者看完都惊了。这段三人行在民国文坛传为笑谈,但丁玲自己觉得这是思想解放的表现,她不觉得丢人,反而以此为傲。只是这选择让她的心事没完,冯雪峰走后,她身体跟胡也频在一起,心却还想着别人。
三人行结束后,丁玲和胡也频回归两人世界。1930年11月,她生下儿子胡小频,小日子总算有点盼头。但好景不长,1931年2月7日,胡也频在上海被国民党抓了,直接枪毙,年仅29岁。儿子还不到一岁,丁玲一下子崩溃了。这打击太大,她抱着孩子,生活彻底乱套。没多久,因为工作原因,她又跟冯雪峰重逢。丁玲忍不住写信给他,说这些年只追过他一个,他是唯一点燃她心的男人。可冯雪峰那时已经娶妻生子,婉拒了她的示好。丁玲爱而不得,痛苦了好一阵子。这时候,冯达出现了。他是个英语翻译,温柔可靠,正好给丁玲点精神安慰。丁玲各方面都比他强,但她还是跟他同居了。她自己说,冯达不算吸引她,但身体上他们还是走到一起了。这段关系维持了两年,不咸不淡的。
冯达的出现本是暂时的解脱,谁知1933年,两人一起被捕,关进莫干山监狱。丁玲在里面几次想自杀,都是冯达拉住她。冯雪峰在外头想方设法营救,但没成功。1934年9月,丁玲在狱中生下女儿蒋祖慧。监狱条件差,她母女俩都遭了不少罪。冯达在狱中表现忠诚,丁玲信了他。可出狱后,她对这段感情越来越后悔,觉得冯达各方面都不匹配。1936年,她被党组织救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去见冯雪峰一面。她哭了,冯雪峰说自己这些年也跟着遭罪。丁玲听完,关上旧情大门,转身投身革命,去延安了。从此,她把精力放工作上,不再纠缠过去。
到了延安,丁玲受到重视,高层还给她介绍对象,包括几个单身干部。但她都没感觉,或许心里那个冯雪峰的影子还没散。1941年左右,她在西北战地服务团遇上陈明。这小子比她小13岁,1917年生,长得清秀,是个文艺青年。丁玲38岁了,还主动出击,找机会接近他。陈明起初有点犹豫,因为年龄差和社会眼光,但他很快就回应了。1942年,两人正式结为夫妻。没办婚礼,怕别人说陈明是“小丈夫”。那个年代,姐弟恋不被接受,街上有人指指点点,但丁玲说,随他们议论几年,还能说一辈子。陈明也豁出去了,两人就这样搭伙过日子。
陈明不是丁玲理想型,但他可靠。两人决定不生孩子,把精力投到事业上,对丁玲的儿子和女儿像自己的一样。1943年,延安整风运动,两人分别被隔离审查,受了不少委屈。但他们挺过来了。解放后,日子也没轻松。1955年,丁玲被划成右派,陈明站出来为她说话,结果自己也被开除党籍,两人一起下放到黑龙江农场劳动。那里条件苦,丁玲弯腰干活时,对陈明说对不起连累他。陈明却说,现在平等了,像战友一样。这话让丁玲感动,他们在逆境中互相扶持。接下来几年,两人又经历更多磨难,但陈明从来没动摇过。有人劝他离开丁玲,说她问题多,吃苦头不值。陈明只回一句,他们俩都是反封建的战士。这份坚持,让丁玲觉得,陈明是她命中注定的伴。
丁玲和陈明的婚姻足足44年,跨越了无数风浪。1984年,丁玲终于平反,冯雪峰早在1976年就去世了,她偶尔还会念叨他。1986年2月,丁玲病重,迷糊中说起冯雪峰的死期。望着陈明,她要求他再亲她一次,说最爱他,最放心不下他。3月4日,陈明吻了她,丁玲就这样走了,年82岁。陈明后来继续守护她的名誉,写回忆录,2019年5月20日以102岁高龄去世。两人骨灰合葬,回忆录里记录了他们50年相守。
来源:烟寒若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