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句话就能把孩子打回原形”——上周闺蜜在群里崩溃,说8岁儿子练琴时手型塌了,她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当场把琴盖砸回去,晚饭都没吃。
“一句话就能把孩子打回原形”——上周闺蜜在群里崩溃,说8岁儿子练琴时手型塌了,她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当场把琴盖砸回去,晚饭都没吃。
她没想到,这句气话让儿子整整一周拒绝碰琴。
我听完心里咯噔一下,想起自己小时候数学考砸,我爸那句“你脑子就是不开窍”,到现在做报表都手抖。
原来我们以为的随口一说,正在孩子大脑里刻沟回。
最新脑科学说得很直白:孩子被夸努力时,前额叶像被小刷子一遍遍刷,神经搭得又密又牢;被骂笨,杏仁核直接拉响警报,焦虑激素哗哗流。
简单说,好话让大脑升级,坏话让大脑死机。
我试过把“你真棒”改成“你今天自己把错音标红再弹,这叫死磕”,女儿眼睛刷地亮了,第二天主动加练十分钟。
德西那个自我决定理论我背不下来,但效果我看见了:具体细节=孩子自己点火,泛泛夸奖=等着大人给糖。
情绪崩的时候更得小心。
上周女儿落选合唱团,哭到抽。
我没说“别哭”,只蹲下来一句“你现在嗓子发紧,心里空空的,对吗?
”她愣了半秒,点头,眼泪居然慢慢刹车。
镜像神经元这词我不懂,但我知道她那一刻感觉被接住。
家里也立了条傻规矩:谁冒出“不可能”三个字,就罚说三个“如果”。
结果昨晚儿子想把雨伞改装成无人机,我老公刚想说“胡闹”,硬生生改成“如果伞骨换成碳杆呢”,父子俩立马趴地上画草图。
我把每天夸到点上的话记进手机备忘录,月底回看,发现冲突少了,连我自己说话都软了。
语言日记听着矫情,其实就是给亲子关系做体检。
说到底,孩子不是缩小版大人,是正在下载系统的全新终端。
我们嘴里吐出的每个字,都是给他的系统打补丁还是种病毒,自己选。
来源:云里穿梭的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