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迎至暗时刻!想起死里逃生的经历,特朗普要让很多美国人陪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5:17 1

摘要:这消息一传出,瞬间在美国政坛掀起了惊涛骇浪,而特朗普的反应尤其强烈。他不仅3小时内火速发社交平台哀悼,还在白宫发表视频讲话,字字句句都带着压不住的悲痛和怒火。

最近美国的政坛,算是被一声枪响炸得彻底乱了套。当地时间9月10日,31岁的保守派核心人物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颈部中枪身亡。

这消息一传出,瞬间在美国政坛掀起了惊涛骇浪,而特朗普的反应尤其强烈。他不仅3小时内火速发社交平台哀悼,还在白宫发表视频讲话,字字句句都带着压不住的悲痛和怒火。

查理·柯克

要理解特朗普的激动,得先搞清楚柯克到底是谁。他并非普通的"网红",而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阵营里的"青年旗手"。

作为保守派组织"美国转折点"的联合创始人,柯克把这个组织打造成了全美最大的青年保守力量,单是2024年就靠旗下政治机构"转折点行动"筹了数千万美元,帮共和党拉了大批不常投票的选民,成了共和党竞选的"左膀右臂"。

更关键的是,他主持的《查理·柯克秀》播客,在2020年大选后,直接成了支持特朗普挑战选举结果的核心平台,俩人的政治绑定早就深到骨子里。

特朗普当选后,柯克有机会和特朗普及其家人、政治顾问近距离接触。特朗普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还是柯克的早期支持者,还在相关活动上发过言。这么一个"自己人"突然遇害,对特朗普阵营来说,无异于断了一条"腿"。

更讽刺的是,据现场目击者回忆,即便在枪击发生前几秒,柯克还在演讲中对美国频发的大规模枪击案嗤之以鼻,言语间满是不以为然。

长期以来,柯克都是美国持枪权的坚定鼓吹者,甚至公开为枪支暴力"辩护":"很不幸,每年被枪杀死一些人是值得的,这样我们才能有(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枪支拯救生命"……

这些他曾反复强调的论调,如今却成了映照自己命运的镜子——那个极力为枪支"站台"的人,最终倒在了枪口之下。这种戏剧性的反差,让他的死不止是政治事件,更成了美国枪支争议的一道刺眼注脚。

特朗普

对于柯克的死,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了视频讲话,难掩悲痛与愤怒:"查理在校园惨遭暗杀,这是美国的黑暗时刻,恶徒在攻击我们整个国家!"

说着,他特意把柯克的死,和自己去年7月的遇袭、去年12月联合健康集团CEO的枪杀案串到了一起——那些画面,对他来说恐怕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去年7月的宾夕法尼亚州竞选集会,枪声响起时的混乱至今想来,恐怕都会让特朗普手心冒汗。特勤局特工扑向他的瞬间,他捂着耳朵趴在地上,白衬衫扣子崩开,红帽子掉在一边,脸上沾血。后来才知道,子弹离他的脑袋只剩不到0.6厘米,差一点就是另一个结局。

而去年12月发生的美国联合健康集团CEO布莱恩·汤普森枪杀案,更像是给美国社会的暴力问题再插一刀:清晨的曼哈顿街头,枪手在酒店外连开数枪,胸部中弹的汤普森没撑到医院……

特朗普与柯克

也正是这些画面叠加在一起,让特朗普在讲话里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激进左翼人士",直言是他们加剧了政治暴力。

紧接着,他抛出了重磅决定:要推出更广泛的打击政治暴力计划,不仅要抓住每一个参与行凶的人,还要查背后资助的组织,连攻击法官、执法人员的行为也绝不放过。

他甚至当天就下令全国降半旗,一直降到14日傍晚6时——这份重视,显然不只是对盟友的悼念,更是要让幕后的反对势力给柯克“陪葬”。

特朗普的反应之所以这么强烈,背后藏着三层复杂的情绪和考量。首先是切身之痛,自己亲身经历过生死一线,柯克的死相当于把他去年的恐惧重新撕开。那种"下一个可能就是自己"的后怕,让他对政治暴力的愤怒比任何人都更真实。

其次是政治阵营的损失,柯克手里握着的青年保守派资源、媒体影响力和竞选动员能力,短期内根本没人能替代,这种"断臂之痛"让他必须站出来强硬表态,稳住阵营里的人心。

特朗普遭枪击后撤离现场

最后,也是最现实的政治算计——在美国政治极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把柯克之死和"激进左翼"绑定,既能强化自己"反对暴力、维护秩序"的形象,又能争取中间选民的同情,甚至把支持者的情绪凝聚起来,为后续的政治动作铺路。毕竟,在民众对政治暴力越来越焦虑的时候,一个敢"硬刚"的姿态,本身就是争取支持的筹码。

但话说回来,特朗普这一系列动作,真能解决美国的政治暴力问题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美国的暴力问题,早就不是"出台一个计划"就能搞定的——枪支泛滥的漏洞几十年没补上,每年近4万枪击死亡案例摆在那;两党之间的对立已经到了"非黑即白"的地步,社媒上的极端言论天天在挑动情绪;还有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埋下的矛盾,都在给政治暴力添柴。柯克的死,不过是这些深层问题爆发出的又一个火花。

对杀害查理·柯克凶手的追捕仍在继续

特朗普的命令和计划,或许能在短期内震慑一些极端行为,却治不了根。要真正终结这种"黑暗时刻",需要两党放下对立坐下来谈,需要从法律、社会、教育层面一起发力——可这些,在美国当下的氛围里,谈何容易?

特朗普的愤怒和表态,到底是真能为美国带来改变的起点,还是又一场政治博弈的开始?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解决那些藏在背后的深层矛盾,这绝不会是美国最后一个"黑暗时刻"。

来源:孟彦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