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60岁的王阿姨却用经历踩了坑——前两年她把积蓄全花在买保健品、旅游上,没留一点余钱,去年老伴突发心梗住院,差点因为凑不齐押金耽误治疗。
常听身边55岁以上的姐妹说:“都这把年纪了,退休金够花就行,存钱没用,不如趁能动多买点穿的吃的。”
可60岁的王阿姨却用经历踩了坑——前两年她把积蓄全花在买保健品、旅游上,没留一点余钱,去年老伴突发心梗住院,差点因为凑不齐押金耽误治疗。
后来她才明白:人过55岁,花钱别太盲目,与其把钱花在可有可无的地方,不如提前存好2笔“应急钱”。
这两笔钱不多,却能在难的时候让你不低头、不犯愁,比什么都踏实。
王阿姨以前总觉得“自己身体好,不用为看病存钱”,退休金下来就买新衣服、跟团旅游,还被人忽悠着买了一万多的“保健床垫”,说能“治百病”。
结果去年冬天,老伴晨练时突发心梗,送进医院要交5万押金,王阿姨翻遍银行卡,凑来凑去才够2万,急得在医院走廊哭,最后还是跟儿女张口才解了围。
这件事让王阿姨彻底醒悟,她开始每月从退休金里存1000块,专门放在“健康应急卡”里,只用来应对突发疾病、体检、买常备药,绝不挪作他用。
今年春天她膝盖疼,想去医院做核磁共振,不用跟儿女商量,直接从这张卡取钱缴费,检查完还笑着说:“自己有钱看病,不用看别人脸色,就是硬气。”
很多55岁以上的人都有个误区:觉得有医保就够了,不用额外存看病钱。
可真遇到突发情况,医保报销有流程,押金、自费药、护工费都要先掏钱;就算没大病,定期体检、买点钙片维生素,也需要现成的钱。
这笔“健康应急钱”不用多,每月存一点,积少成多,真到看病时能让你不慌不忙,不用伸手向儿女要,更不用求别人。
除了健康应急钱,王阿姨还存了一笔“生活备用钱”,专门应对家里的突发状况。
去年夏天,家里的空调坏了,正是最热的时候,修空调要花800块,要是以前,王阿姨可能会犹豫“要不要凑活过”,但她从备用钱里直接取钱修了,当天就吹上了凉风。
还有一次,孙女放暑假想来家里住,王阿姨从备用钱里拿出500块,买了孙女爱吃的零食、新床单,还带她去游乐园玩,不用跟老伴商量“钱够不够”,也不用委屈孩子。
她说:“以前总怕家里突然要花钱,现在手里有这笔备用钱,不管是修家电、走亲戚,还是偶尔想给孙辈买点东西,都不用纠结。”
人过55岁,家里的老房子、老家电容易出问题,偶尔还要给孙辈发点红包、给亲戚随份子,这些“小事”看着花钱不多,可真要临时凑,要么得动养老本,要么得开口求人。
这笔“生活备用钱”就像“定心丸”,不用存太多,三五万就够,放在容易取的地方,遇到小事不用麻烦别人,自己就能解决,日子过得更舒心。
王阿姨现在花钱特别有规划:每月退休金先存下两笔应急钱,剩下的再用来买菜、买日用品,偶尔给自己添件便宜的衣服,再也不盲目买保健品、跟风旅游了。
她常跟身边的姐妹说:“过了55岁,手里有钱比啥都重要,不是为了享受,是为了难的时候不犯愁。”
其实人到晚年,存钱不是“抠门”,而是“给自己留底气”。
别再把钱花在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上,从现在开始,每月存一点“健康应急钱”,备一笔“生活备用钱”。
这两笔钱不用多,却能让你生病时不用慌、遇事时不用求,安安稳稳过好晚年。
毕竟,晚年最大的幸福不是穿多好、吃多好,而是手里有钱、心里不慌,不用看别人脸色过日子。
来源:旺才就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