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您早】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垃圾分类为成长加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20:08 1

摘要:垃圾分类如何变成特殊的“成长币”?又能激发出什么艺术火花?在密云区新农村小学的“纸立方”创新力课堂里,孩子们带着趣味创意走出校园,成为播撒绿色理念的环保小使者。欢迎收看本期《垃圾分类 我们在行动》。

垃圾分类如何变成特殊的“成长币”?又能激发出什么艺术火花?在密云区新农村小学的“纸立方”创新力课堂里,孩子们带着趣味创意走出校园,成为播撒绿色理念的环保小使者。欢迎收看本期《垃圾分类 我们在行动》。

戳视频观看👇

在王静老师的美术课上,像药盒、塑料瓶、外卖袋等废旧物品,在课堂上能激发出同学们什么样的艺术火花呢?

在美术课上,王静老师利用泡沫纸等废旧物品,创意满满地制作出一条鱼。同学们根据自己手中废旧物品的不同材质和形状,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在密云区,鱼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很多学生的祖辈是为建设密云水库举家搬迁的水库移民,老师们通过鱼这一形象,让孩子们牢记水库移民的奉献精神。实际上,资源循环利用在校园里处处可见,更是学校的亮点课程。

同学们在“纸立方”的创新力课堂里,通过创作运载火箭、太空望远镜、天宫空间站等作品,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将垃圾分类与创意结合。

劳动教室墙角里堆放着从各处收集来的纸箱。这些纸箱是学校里“抢手”的稀缺品,大到装空调的包装箱,小到牙膏盒,都被老师们收集起来,用雕刻机制作成大大小小的物品。此外,老师们还根据课堂的需要,利用瓦楞纸和回收纸箱制作成形形色色的教学用品。

在密云区新农村小学,垃圾分类除了融入课程,还成为一种培养多种好习惯的趣味实践。在这里,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能得到认可和奖励,成长币成为学校评价同学们德智体美劳的“绿色货币”。老师们会根据同学们的用餐“光盘”情况、餐后分类情况等,为同学们颁发成长币。

成长币机制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每个月,学校的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也会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出校园,和社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分享自己的环保理念。

在密云区新农村小学,孩子们用童言童语传递着保护环境的理念。垃圾分类是他们探索的起点,当环保的种子播撒进童年,未来的大地会生长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森林。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