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去在全国统一前的土地兼并战争,在正式建国立朝后真正对外扩充领土的战争,包括由初期抵御外邦侵略而发展起来的扩疆反击战,除元代外,历朝历代不超过二十次,有较大领土收获的战争扩疆之战则屈指可数。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战争无数,有对内反抗平叛或争权夺利的,也有对外抗击侵略的,但为扩疆而战的并不多。
随着战争胜负及朝代更替,华夏大地的版图不断发展变化。
夏朝疆域猜想图
传说中的夏朝谈不上疆域规模,商朝疆域规模也仅今天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的东西南北“山河”地界内。
商朝疆域全图
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八百年周朝,控制范围也不过在长江黄河流域。
商朝疆域全图
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广的两个朝代恰恰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元代和清代。
除去在全国统一前的土地兼并战争,在正式建国立朝后真正对外扩充领土的战争,包括由初期抵御外邦侵略而发展起来的扩疆反击战,除元代外,历朝历代不超过二十次,有较大领土收获的战争扩疆之战则屈指可数。
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扩疆之战是从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秦朝开始。公元前214年,已一统六国的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两次大战后使黄河河套地区永归中国,并在此基础上,修筑万里长城,固定了中国北方疆界。领土面积达到了340万平方公里。
大秦疆域全图
对中国版图贡献最大的是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汉车骑将军卫青发动了进攻匈奴的河套战役。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地区发动了两次河西战役。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两路并发,发动了漠北战役。
这三次战争汉军大破匈奴,巩固了河套,向北向西占领了漠南、漠北,河西走廊,进青海,留下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伟大誓言。
西汉征战疆域扩充图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在番禺大破南越,灭南越,置南海。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分率水陆军两路进击朝鲜,灭卫氏,置辽东郡。
汉武帝发动这五次大的扩疆之战,使汉朝疆域向东占领了辽东和朝鲜北部,向南越过华南,直达今越南北部,西到翰海,北抵漠北。扩疆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鼎盛时期,西汉领土面积达到609万平方公里。
西汉疆域图
汉代第二波扩疆之战出现在东汉。
东汉永元元年(89年),窦宪、耿秉,分三路进击,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
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至和帝永元六年(94年),班超与其子班勇辛军纵横西域,多次征战,首次进入中亚,使西域50余国均纳质归附,确认了整个西域在历史上的中华属国地位。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丞相曹操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将整爪辽西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古代征战图
东汉的扩疆战,多数是对匈奴卷土重来的再反击,到东汉末年,领土面积约为580万平方公里,基本恢复到西汉的实力。
三国时期,除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将云贵高原纳入中国版图外,没有明显扩疆行动。
东西两晋及南北朝,中国内乱不止,尤其是五胡乱华后,军阀割据,朝代频繁更替,国内尚且四分五裂,自然不存在扩疆之战。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分布图
隋朝一统后,隋炀帝御驾亲征,灭亡吐谷浑,占领现在的青海地区,此后在西南灭边陲小国,但规模基本上属收复失地,谈不上扩疆,而连年向朝鲜用兵,都一一失败。
中国扩疆之战的第三个高潮出现在“安史之乱”前的初唐。
唐太宗是仅次汉武帝的又一伟大帝王,他在位22年期间,发动的两次大规模的扩疆之战,不但收复大片失土,且在北面新增不少领土。
唐太宗画像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兵部尚书李靖率军反击东突厥,大破东突厥,俘颉利可汗,灭东突厥。建安北都护府。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率军在柏海大破吐谷浑部,使吐谷浑慕容顺率部归唐。
唐高宗执政期间也发动了两次扩疆之战。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进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部,灭亡西突厥,使唐代疆域扩张到了伊犁河流域。此后唐玄宗击灭中亚突骑施,把疆域扩展到了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以西的河中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引兵渡海,在熊津江(今韩国南部)口大败百济军,然后水陆并进,占领整个韩国。
此后,唐总章元年(668年),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统帅诸军,攻占平壤,灭掉高丽。置安东都护府,比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内,朝鲜半岛都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三任皇帝的五次东征西讨扫北,使大唐盛世不负盛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面积多达1237万平方公里,也使汉族统治中国的版图扩张到了极限。
盛唐时期中国全图
历史总有惊人巧合,五代十国时期与南北朝极其相似,四分五裂,内乱不停,周边土地被蚕食一空。
宋太祖赵匡胤重文抑武,他与后代虽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对外作战却是极端软弱无能,这个王朝虽然诞生了杨家将、岳飞等大量民族英雄,但作战性质仅停留在反抗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蹂躏,领土面积缩减到唐朝的三分之一。
北宋疆域图
唯一的亮点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在宰相王安石领导下,枢密副使王韶,采取招抚、征讨、屯田、兴商、办学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每战必捷”。熙河之役,拓边两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虽持续时间不长,但也算是北宋王朝在开疆拓土上取得的唯一军事胜利。
宋代王韶收复六州进军线路图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例,成吉思汗有魅力,有智慧,异常英勇,开疆拓土异常英勇,所向无敌。他一生不是在征战中,就是在去征战的路上,创造了迄今为止,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欧洲人心中恐惧的“上帝之鞭”。
蒙古帝国全盛时的疆域图
不过元朝前身是大蒙古国,将大蒙古国版图作为中国版图不太合适。公元1279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灭南宋,一统中国后,仍不停发动一次又一次扩疆战争,东占领了外东北和库页岛;西越过葱岭和青藏高原,占领中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北与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边界到达贝加尔湖;南灭大理国,占领缅甸及整个东南亚,国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 。
元朝疆域全图
遗憾的是,查遍史料,仍未能统计出,元朝共进行了多少次扩疆之战。
明代与宋代一样,这是历史上的又一巧合,两朝都很努力,但两朝都遭遇了太过强大的对手,宋代是辽朝契丹和金,明代仍是金,都是先在东北建立的政权;都曾出现皇帝被俘虏,都涌现出大量民族英雄,可惜都只是抗击侵略,没有也不可能有扩疆之战。
不过,靠对元朝疆域的继承,明代除去名义册封的西藏高原算不算,鼎盛时,明代国土面积仍有600到700万平方公里,比汉朝大。
明朝商贸繁荣场景图
明朝对外战争主要集中有北方,但没有一次是为扩充疆土,即使在强盛的永乐朝,朱棣的五次北伐鞑靼,“五出三犁”也只是将元朝余孽驱逐出境,没有擒获北虏首领,更没有占领领土,拓展疆域,仅有南征安南略收复了一些失地,虽强于五征漠北,但成果仍不值一提。
明代朱棣北伐线路图
永乐帝去世后,很多属国、土司拒绝册封,或册封地被他国吞并。到15世纪中期,明朝的国土面积已经收缩到了400万平方公里左右。
清朝前期与元朝相似,基本上处于常年征战中,大的战役有1673年开始的平定三藩之乱战争打了八年,1681年开始的统一台湾之战打了三年,1685年开始的雅克萨之战打了三年,1717年开始的安定西藏之战打了四年,1723年开始的平定准噶尔之战打了67年,1758年开始的平定新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之战打了两年,1788年开始的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之战打了四年。
这些战争的成果是将新疆和西藏正式纳入中国领土范围,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后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使清朝疆域总面积达1316万平方公里 ,足足有明末350万平方公里的四倍之多。
大清疆域图
不过,清代的所有对外作战,都只算是在明代基础上的收复失地,开疆拓土仍未超过元朝范围。
清代末期,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不但没有开疆拓土,丧权辱国,割土列强,尤其是俄国侵占了外东北和外西北的150多万平方公里,西南地区被英国殖民地蚕食,大片国土沦丧,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
分析中国历史上收获最大的几次开疆拓土战争,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想。
1、开疆拓土是伟大壮举,面幅员辽阔的疆土,任何一个国人都感到无限骄傲。
开疆拓土的战争在世界范围内,很难界定正义与非正义,说穷兵黩武也好,说劳民伤财也罢,战争对维护国家利益,提升民族自豪感牺牲是必要的,贡献是巨大的。
历朝历代都是初期开疆拓土、中期守成、后期衰败,疆土面积大小是朝代兴衰的标志,是皇王将相及所有爱国人士的功绩衡量。
事实上曾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和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领土,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征战获得的领土。
“日不落帝国”英国疆域图
英国绝大多数殖民地在二战后已独立,而苏联的领土大部分都被俄罗斯联邦继承。
苏联的形成历史
2、扩疆之战是为收获领土,争夺土地重要,经营者领土更重要。如战后的管理和土地的利用,不能使利益最大化,扩张就毫无意义。
明代永乐年间,中国获得了安南地区及整个东南亚的大片领土,结果没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最后又一一失去,这个教训很沉重。
3、国家的扩疆之战,多由民族而起,但不能由民族而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在国力强盛,领土辽阔,绝非民族矛盾问题。大汉、盛唐辉煌,元清两代同样伟大。
4、国家的强弱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开疆拓土需要的是开拓精神,是雄才大略的抱负,是牺牲与奉献!
宋代与明代开疆拓土做得差,并不是这两个朝代国弱民穷,本质上还是统治者畏战惧战。
元代及清代前期开疆拓土高歌猛进,并非是当时国力有多富裕,开疆拓土的胜利很少是韬光养晦积攒的实力所决定的。
来源:玉琴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