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各个角落里的“智造”秘密,正在被一个个创新的实践揭开。产线上,智能工业相机正高效完成质检任务;实验室里,具有自主可控技术的芯片正在测试运行;城市上空,无人机编队正在进行智能巡检……在集成电路、工业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人工智能为产业的自主可控带来什么?本期
天虎科技联合成都科技推出《寻找成都AI“向新力”》专题,本期探寻AI赋能自主可控领域的发展实践。
城市各个角落里的“智造”秘密,正在被一个个创新的实践揭开。产线上,智能工业相机正高效完成质检任务;实验室里,具有自主可控技术的芯片正在测试运行;城市上空,无人机编队正在进行智能巡检……在集成电路、工业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人工智能为产业的自主可控带来什么?本期走访了成都多家深耕自主创新的科技企业。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206亿元,同比增长41.9%。预计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412亿元。近年来,成都深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提升AI芯片创新优势,全国超半数重点GPU芯片企业汇聚成都,多款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在蓉首发。
在能源管理芯片领域,翌创微电子基于全国产供应链,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其推出的ET6000系列数字能源主控芯片,不仅填补了高端数字能源主控芯片的市场空白,正在研发的新一代产品更是迈出创新一步:通过内置AI加速器,这款芯片可实现多项智能化突破,在光伏发电环节通过智能电弧检测与阻断(AFCI)技术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通过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实时优化发电效率;在储能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中,AI模型可实时监控电池状态,精确预测剩余使用寿命(SOH)和充电状态(SOC),让新能源应用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翌创微电子CTO卢华表示,未来将持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大投入,与产业链伙伴共同合作,推出系列化的智能产品与行业应用,为能源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新动能。
智能语音芯片同样实现关键突破。“让所有人都用得起、用得上人工智能语音产品”,带着这个愿景,启英泰伦在智能语音芯片领域深耕近十年,已推出20余款智能语音芯片。2022年推出的CI13系列高性能神经网络语音芯片不仅能实现语音识别、深度学习降噪、声纹识别,还具备命令词自学习、端侧语义理解等功能,仅需少量外围器件就能实现各类智能语音产品的硬件方案,大大降低了应用门槛。目前,这款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芯片已在美的、海尔、海信、格力等5000多家客户的产品中广泛应用,累计出货超5000万颗。
启英泰伦CEO何云鹏透露,公司正在筹划的智能机器人芯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语音交互,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多模态交互、智能感知和决策控制的完整方案:将实现如同云端的任意语言通用语义理解,并整合人体检测、图像识别等多维感知能力,支持端侧生成式大模型进行推理运算,融合运动控制、姿态控制等多种能力。
高端检测装备的自主可控,关系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8月,成都在这一领域实现重要突破:由考拉悠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玻璃基Micro LED晶圆量检测设备完成出货,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成果不仅展现了成都在高端制造检测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为新型显示产业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由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申恒涛教授领衔20余位海内外名校博士创立的考拉悠然,凭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多模态AI操作系统——码极客,已在高端屏显、半导体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考拉悠然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沈复民介绍,在Micro LED这样的高端显示技术中,晶圆的质量检测直接关系到后续工艺的良品率,进而影响整块显示屏的性能。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模态AI技术,检测设备能够精准识别和分析晶圆上的各类缺陷,实现了从“看得见”到“看得懂”的跨越。
在传统制造领域,自主创新同样带来了革命性突破。聚焦AIoT(智能物联网)领域的阿加犀智能科技,通过底层融合架构操作系统和AI工具链核心技术创新,降低工业质检应用门槛。阿加犀智能科技CEO孙晓刚介绍,公司推出的智能工业相机将成本降至传统方案的四分之一,不仅突破了工业相机模组供应链依赖进口的局面,更通过基于高通平台和手机镜头供应链的创新组合,打造出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配套的训练部署及业务平台让客户能够快速落地工业AI质检场景。目前,这一方案已在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多家制造企业成功应用,在织布、印染、包装、机械加工等场景实现了大靶面和高精度检测,质检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面对未来,考拉悠然将致力于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将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从高端制造向更广阔的行业场景延伸。作为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公司将积极响应省市号召,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涵盖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等环节的全链条人工智能产业链。阿加犀智能科技则将继续深化“一芯多用”解决方案,通过让不同操作系统在同一块芯片上“和谐共处”,进一步降低机器人的硬件成本和开发维护成本。同时,也将积极布局边缘智能领域,致力于让大模型技术更贴近端侧生产生活场景。
从基础的发动机控制、车身电子管理,到高级的驾驶辅助系统(ADAS)、智能座舱体验、车联网通信乃至自动驾驶的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共识,操作系统是核心并成为了推动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11月13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智能网联汽车隐形冠军成长计划”正式发布,来自成都的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围清单企业。
中瓴智行以自主、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为技术核心,研发并量产商用国内首款自主车用虚拟化操作系统--睿钛嵌入式虚拟化操作系统RAITE Hypervisor,填补行业空白。该系统通过虚拟化技术,能在一块高算力SOC芯片上运行多个不同功能和不同安全等级的系统,满足日益复杂的汽车需求场景。在集成性、自主性、资源占用、迭代运维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帮助客户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硬件成本,更为智能化升级打开了新空间。
目前,这项创新已在多家车企得到应用。从东风汽车的验证性项目,到长安、东风等数十个车型的量产应用,再到与全球TOP5汽车主机厂的合作,中瓴智行的足迹正从国内延伸到海外。中瓴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已面向未来,积极布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领域,通过不断创新,为车企提供更多元的自主解决方案,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集中化方向发展。
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新经济增长的重要赛道。11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闭幕。为期6天的航展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展会现场,有包括沃飞长空、腾盾科技等在内的超过80家扎根四川的企业悉数亮相,展示各自的明星产品。
图据:成都高新(ID:cdhtwx)
在通信网络层面,以AI技术推动低空应用场景创新。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基于自主研发的哈勃一号机载专用通信终端和中移凌云平台,构建了“连接+算力+能力”的低空智联网。在成都科创生态岛,5G网联运输无人机以15米/秒的速度穿梭于城市上空,系统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配合AI算法实现对密集人员、烟雾火势、车辆等的智能分析,做到从预警到处理再到复查的闭环管控。这一技术已在天府新区万安街道等地得到应用,实现了智慧运输、城市智慧巡检、园区智慧治理等多场景创新。
在运营管理层面,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重构低空服务模式。携恩科技开创的“飞行即服务”(FaaS)模式,通过将低空飞行器与AI、数字孪生、5G、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出无人航空数字运营一体化体系。携恩科技总经办主任李祯介绍,该系统在成都高新区的实践中,已实现从飞行到数据采集、从智能应用到协同管理的全链条突破,解决了城市治理中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难题,并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飞行控制层面,赫尔墨斯通过SMART航空智能人机交互开发平台实现技术创新,集成全球3D航空导航数据库、飞机性能数据库等多层次数据,采用拖拽式飞行管理算法、3D合成视觉算法等技术,为复杂空域环境下的飞行器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目前,其产品已服务于近百家航空科研院所和飞机主机研发制造企业,显著提升了飞行训练和操作效率。
在综合管理服务层面,成都低空飞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的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设置了运行态势监控等7大模块,实现区域内无人机的动态监管。目前,天府新区已建成可满足载人直升机和eVTOL起降要求的设施,为通用航空运输、会展安全巡检、空中游览等应用场景提供支持。
各家企业对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都充满信心。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计划在兴隆湖、秦皇湖等重点场景开展5G-A网络试点建设,加快构筑通感一体的低空5G智联网络基础设施。携恩科技认为,低空经济产业未来将从“传统通航+无人机”为主的1.0阶段,到“未来城市空中交通+产业融合应用”的2.0阶段,最终迈向以电动垂直起降技术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支撑的3.0阶段的发展路线图。
11月21日,四川省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四川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全省智能算力占比将不低于60%,并鼓励成都、绵阳等重点市(州)充分利用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等算力资源,深化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成都智算中心作为西南首个获科技部批复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已成为连接产学研各方的创新枢纽。目前运营的一期项目算力达到300PFLOPS,上线以来算力占用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通过持续创新,中心已孕育出多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AI模型: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孵化的“空天·灵眸”,开创了全球首个面向跨模态遥感数据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与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合作的“蓉城·夔牛”让天气预报更加精准;携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学联合打造的“蓉城·熊猫”,在动物特征识别领域实现创新突破。目前,成都智算中心已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11个行业打造了近300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在行业算力服务领域,成都电信正通过自主研发布局数字经济新基建。依托魔镜视联网系统、魔方物联网系统、魔盘天翼云系统、星辰大模型等系列“AI+”产品,成都电信的创新已在基层治理、城市管理、政务服务、智慧农业等十多个关键领域开花结果,AI视联规模达130余万。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成都电信已建成通用算力超20万核、智能算力超167PFlops的规模,为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西医院等机构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持,成为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图据:成都日报锦观
面向未来,成都智算中心表示将进一步推动算力服务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更加普惠的算力服务,打造更多行业解决方案。成都电信则计划进一步扩大智算服务的覆盖面,为更多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算力保障,助力四川省打造全国算力基础设施新高地。
快速算法迭代、高昂算力成本、专业知识壁垒......这些都曾是科研创新的关键瓶颈。从专业知识模型到科研服务平台,AI正在为科研工作者打造更智能、更高效的创新工具,破解科研创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智慧途灵开发的小规模语言模型(SLM)以低推理延迟、高效能见长。在专业领域,这些“轻量级”模型展现出独特优势:从帮助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利用自有数据进行训练打造学科“私脑”,到电力生产安全分析模型,从基金金融投资数据分析模型,到科技馆虚拟制片模型。这种以小规模模型突破专业领域的思路,不仅降低了微调成本,更让模型能够针对特定领域进行精准定制。
在科研服务领域,天玑算从科研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开拓创新。这家由高校博导、硕导和博士后组建的团队,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提供从模拟计算到算力租用的全方位服务。在模拟计算领域,天玑算已服务全国1000余家高校院所及企业,累计服务超过20000名科研工作者。该技术还成功延伸到工业应用,在石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观察小结:
从芯片到算力,从工业检测到低空经济,成都的科技企业正用一个个创新实践诠释着AI赋能自主可控领域的无限可能。
他们有的深耕“专精特新”赛道,用“芯”突破技术瓶颈;有的打造“智慧眼睛”,为制造业注入智能基因;有的开拓“低空经济”,让城市治理插上智能翅膀;有的构建算力平台,为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这些探索,正从不同维度助力中国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在机构投资者看来,这些创新背后蕴含着巨大机遇。博源资本认为,AI算力需求将会带动上游各类基础设施需求增加,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技术方案目前已经成为刚需,在算力芯片、芯片设计、先进封装、电源芯片、功率器件等环节值得关注。同时,在AI+先进制造领域,力学、视觉、电子皮肤传感器等感知模块,旋转执行器、线性执行器、灵巧手等执行结构,电池、充放电等动力模块的技术创新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单点突破到融合创新,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成都正以人工智能赋能自主可控的创新实践,勾勒出一座城市迈向科技创新高地的坚实步伐。
出品: 成都科技&天虎科技
来源:成都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