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扎实做好2024年度国家和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民乐县高度重视,深化认识抓落实、靠实责任促整改,全覆盖开展农户大走访、政策大宣传,逐村逐户查问题、找漏洞、补短板,积极推广运用“一键申报”,
为扎实做好2024年度国家和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民乐县高度重视,深化认识抓落实、靠实责任促整改,全覆盖开展农户大走访、政策大宣传,逐村逐户查问题、找漏洞、补短板,积极推广运用“一键申报”,加大帮扶政策宣传力度,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跟进细化帮扶措施,实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杜绝“体外循环”。全力持续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全面落实稳岗就业政策,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多途径多举措坚决全面彻底抓好问题整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精准识别+动态监测”的预警阻击机制。一是“数字赋能”智慧防贫。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医保、民政、教育、残联等部门数据,推动“两项政策”衔接并轨,依托建成的张掖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43665名低收入人口录入监测平台,核实处理预警信息1191条,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1户45人,并按照预警类型,对低收入人口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实现风险“一键预警”、信息“直达基层”,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潜在返贫致贫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二是“网格化管理”主动发现。建立“县-镇-村-组”四级网格监测体系,网格员定期走访排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动态掌握农户生产生活状况。对网格内发现的疑似风险户,第一时间上报并启动核查程序,网格员入户排查7轮次,核查疑似数据670余条,2025年以来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42户160人,确保监测无死角、排查无遗漏,将防贫关口前置。
创新“产业就业+内生动力”的持续增收模式。一是“特色产业联农带农”深化拓展。针对产业帮扶“带动能力不足”问题,重点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采取“投种还羔”“托管代养”“订单收购”等方式,先行打造“e”养羊联农带农示范模式,将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精准嵌入产业链条,确保其稳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探索建立“产业村长”“致富带头人”帮带机制,强化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二是“技能培训+精准送岗”双向发力。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和市场用工导向,动态调整培训工种6个,培训3583人次,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比例达50%以上,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星光职达人才夜市”“访企探岗”“直播带岗”等公共就业服务招聘活动57场次,发布政策宣传及招聘信息1056条,推送岗位6435个。建立培训人员就业跟踪服务台账,开展“1311”就业跟踪服务。
健全“政策优化+资源整合”的保障支撑体系。一是“政策包”精准滴灌。对考核反馈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不到位问题,组织力量对现有帮扶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形成简洁明了、操作性强的“帮扶政策工具箱”和“帮扶政策明白纸”,通过“一键申报”二维码、“帮扶政策明白纸”入户粘贴等方式直达农户。发放2025防止返贫政策帮扶明白纸6500余份、向各行政村发放“一键申报”二维码172份。二是“资金整合”提质增效。优化财政衔接补助资金使用方式,更多用于发展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好的产业项目和支持小额信贷。安排产业发展类项目41个、金融帮扶项目4个,产业项目资金占比69%。鼓励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强项目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
完善“长效常治+跟踪问效”的闭环管理机制。“整改销号”动态清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时限和责任人。整改完成后,组织力量进行实地核查评估,确保真改实改、改到位、不反弹。对需要长期坚持的,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回头看”巩固成效。定期组织开展整改“回头看”和成效评估,不仅看问题是否解决,更看机制是否建立、效果是否可持续。将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作者:张得明
编辑:李浩
来源:民乐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