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节雨纷纷,家家户户扫墓忙。你可曾想过,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人,是如何为亲人准备“身后事”的?湖北荆州长湖边出土的天星观一号楚墓,就像一台穿越时空的录像机,用70多支竹简为我们揭开了战国时期的“扫墓指南”。
清明时节雨纷纷,家家户户扫墓忙。你可曾想过,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人,是如何为亲人准备“身后事”的?湖北荆州长湖边出土的天星观一号楚墓,就像一台穿越时空的录像机,用70多支竹简为我们揭开了战国时期的“扫墓指南”。
故事要从1978年说起。荆州考古队在长湖边发现了一座“身份特殊”的古墓——墓顶上居然压着座清代道观!这就像在火锅底料里发现了冰激凌,古人居然在墓地上建起了天星观道观。可惜墓葬被湖水冲毁大半,盗墓贼还曾光顾,但幸运的是,北室暗格里藏着一批保存完好的竹简,就像被时间胶囊封存的古书。
天星观楚简
这些竹简最长的有71厘米(相当于成年人手臂长度),用墨笔工整记录着4500多个汉字。考古专家们像拆盲盒般展开研究,发现这些竹简竟是两份“扫墓说明书”:一份叫“卜筮记录”,相当于古代版“运势占卜APP”;另一份叫“遣策”,堪称战国贵族的“随葬品购物清单”。
想象一下战国版的直播带货现场:“集厨尹大人送青铜马车一辆,配犀牛皮坐垫!”“宰尹大人赞助金丝楠木战车,镶嵌绿松石!”这些竹简详细记载了87位官员和亲友送的随葬品。最夸张的是,连车轱辘上的装饰花纹、马匹鬃毛的编织方式都写得一清二楚,生怕墓主人在阴间“开错车”。
天星观楚简
更讲究的是送葬队伍排面:御车官必须按官职高低排队,战车要摆成特定阵法,连随葬的弓箭都得按五行方位摆放。这哪是送葬?分明是楚国的“国庆阅兵式”!难怪说“死生亦大矣”,古人对待身后事的认真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遣策”是购物清单,那“卜筮记录”就是古人的“人生答疑手册”。2700多字的占卜记录里,藏着楚国人三大灵魂拷问:
😭 给楚王打工会不会被穿小鞋?(侍王顺不顺)
😷 最近总咳嗽是不是撞邪了?(疾病吉凶)
😢 新买的别墅风水好不好?(新居能否长住)
天星观楚简
最神奇的是竹简上还画着卦象符号,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易经图解版”。考古学家们发现,楚国人连搬新家都要占卜三次:先看黄道吉日,再算房屋风水,最后还要问未来运势,仪式感直接拉满。
来源:荆州文物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