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后,13岁的她带着单曲《WAKUKU》杀回娱乐圈,却因为“星二代”三个字被骂上热搜。
朋友们,你们还记得那个金句频出的小甜馨吗?
十年前,她一句“我们白着呢”成了全网表情包。
十年后,13岁的她带着单曲《WAKUKU》杀回娱乐圈,却因为“星二代”三个字被骂上热搜。
明明是新歌上线的好日子,评论区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批斗大会”。
有人嘲讽她“靠爹妈”,有人翻旧账骂她“像李小璐”,甚至有人阴阳怪气:“这么小就混圈,怕不是第二个爽子?”
更扎心的是,甜馨本人亲自辟谣“没签约乐华”,但网友的恶意早已淹没了她的声音。
一个13岁女孩的歌手梦,怎么就成了全网狂欢的靶子?
三个争议漩涡,撕开娱乐圈的“双标”真相。
甜馨的出道,几乎复刻了内娱星二代的“标准流程”:父母转发撑腰、公司造势营销、童年综艺滤镜加持。
但网友的怒火也来得直接:“凭啥她发首歌就能上热搜?普通人拼十年都够不着边!”
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别忘了,甜馨从5岁起就活在父母离婚的舆论风暴里。
李小璐的“做头发”事件后,她被同学孤立、被网友P图辱骂,甚至自曝“每天像活在八百个监控下”。
如今她选择出道,与其说是“躺赢”,不如说是在父母的争议和公众的窥视中,硬生生撕开了一条生路。
对比之下:黄多多染发被骂“太妹”,王诗龄晒画被嘲“炫富”。星二代的光环背后,往往绑着一颗定时炸弹。
网友既羡慕他们的资源,又乐于审判他们的“不完美”。
新歌《WAKUKU》的MV里,甜馨在森林里蹦跳唱歌,满脸都是小女孩的雀跃。
但评论区却有人冷嘲热讽:“不好好上学,急着圈钱?”
可换个角度看:王菲的女儿李嫣15岁办画展,谷爱凌18岁奥运夺冠,大众鼓掌叫好。
为何到了甜馨这里,13岁发首歌就成了“急功近利”?
更讽刺的是,要求她“回归学业”的网友,却对她分享滑雪、钢琴的日常视而不见。
仿佛星二代只有两种“正确活法”:要么当学霸远离娱乐圈,要么被骂“吃相难看”。
甜馨事件最荒诞的一幕,是无数人把对李小璐的厌恶,“连坐”到一个13岁孩子身上。
“长得像李小璐”成了原罪,“维护妈妈”被解读成“洗白套路”。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甜馨生在普通家庭,网友会不会夸她“勇敢追梦”?
人性最吊诡之处,莫过于对“资源”又爱又恨。
我们一边痛骂“资本喂屎”,一边为“寒门逆袭”的故事流泪;一边羡慕星二代的光环,一边用放大镜审判他们的每一丝瑕疵。
甜馨的遭遇,不过是这场集体焦虑的缩影。
甜馨的故事抛给所有人一个选择题:
▶当我们嘲讽“星二代资源咖”时,是否也在默认“普通人活该被踩在脚下”?
▶当我们将父母的过错强加给孩子时,和当年骂刘学州的键盘侠有何不同?
最后留个话头:如果有一天,甜馨真成了顶流,你觉得是因为她的努力,还是网友的“骂功”?
评论区见真章!
来源:前前浅浅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