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您让我相信只要坚持乡村女孩也能有广阔的未来”“那一刻我捧着手机,心跳得很快原来在您心里渺小的我从未被风吹散”两个学生写给侯长亮老师的亲笔信。受访者供图教师节前夕曾在云贵山区支教11年的侯长亮收到了两份跨越8年时光的特殊“礼物”不是鲜花,也不是贺卡而是两封亲
“是您让我相信
只要坚持
乡村女孩也能有广阔的未来”
“那一刻
我捧着手机,心跳得很快
原来在您心里
渺小的我从未被风吹散”
两个学生写给侯长亮老师的亲笔信。受访者供图
教师节前夕
曾在云贵山区支教11年的侯长亮
收到了两份
跨越8年时光的特殊“礼物”
不是鲜花,也不是贺卡
而是两封亲笔信
这两封信都在讲述
一位支教老师
当年在讲台上点燃的那束光
如何穿透岁月的尘埃
照亮两个乡村女孩
走出大山、走向远方的路
侯长亮(前排左一)与他教过的孩子合影。受访者供图
01
2011年
侯长亮大学毕业后
先后在广西河池、贵州毕节
和云南昭通等地的偏远山村
义务支教11年
这两封信就来自
他在贵州毕节鸡坡小学支教时
班上的学生
2015年8月
侯长亮来到毕节鸡坡小学
那时,鸡坡小学的校舍
破败不堪
到了无法使用的地步
孩子们只能在村民家中
或者在活动板房中读书
“学校还在修建时我去当地走访
那些孩子们就会从门口往里面看”
这样的场景让侯长亮意识到
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他当即告诉孩子们
自己会在下学期来教他们读书
“他们不敢相信
好多学生来向我们求证”
这让他坚定了决心
留在鸡坡小学支教
侯长亮(中)与孩子们课间玩耍。受访者供图
2
两年后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相关政策
深入实施
辍学的学生明显减少
侯长亮开始有精力
潜心研究怎么当老师
与此同时
他尝试把孩子们上学的场景
拍成视频发到网上
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
招考了七、八位在编老师
2017年7月
学校招考到了一定数量的老师后
侯长亮觉得自己应该前往
更缺老师的偏远山村小学支教
于是他离开鸡坡小学
与妻子雷宇丹一同前往云南昭通
五年后
侯长亮与妻子
结束长达11年的山村支教生涯
一起回到邵阳老家
3
离开鸡坡小学8年后
这两封信
从不同的地方飞来
诉说着一样的感动与感恩
曾经因旁人不解而无数次犹豫
要不要继续上学的
乡村女孩
被侯长亮那句
“读书从来不是男生的专属
女孩子更要靠知识
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击中内心
勇气的种子自此在她心里
生根发芽
如今已经走进大学校园的她
从未忘记
这位启蒙老师给予的
温暖与力量
曾经那个拍照总爱躲着的
害羞女孩
因为爸妈常年在外省打工
和弟弟成了留守儿童
是侯长亮教导、激励她前进
懵懂无知的女孩
从此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进了县城
一步一步前进
变成了别人口中“厉害的人”
去年,她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
“那时的我们虽然贫穷
却觉得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因为
讲台上有光”
4
“我们不主张
单纯地通过物质和金钱捐赠
来帮助大山里的孩子
除非确实需要”
侯长亮不希望学生
对外面的捐赠产生依赖
更不希望他们
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
他要引导这些孩子
通过劳动和付出去获得回报
因为这样的回报才是
有尊严的
有力量的
更是有自信心的
云南昭通向阳小学墙上的墙绘。受访者供图
“施舍帮助不了别人
尊重却可以”
侯长亮的整个支教生涯中
都愿意自己像萤火虫一样
为山区孩子带来一点光
5
“讲台上有光”
这束光
被无数个侯长亮老师
点燃
跨越大山 穿透岁月
照亮学生们的远方
这束光
印证了
即使是最“渺小”
最“怯生生”的孩子
老师的关怀也从未被“风吹散”
反而成为她们心底最暖的名字
——“亮亮老师”
“我当年
在偏远山村义务支教播下的光
多年后被学生捧回来
还带着她自己成长的温度”
亮亮老师如是说
“希望她们在大学里多探索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