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沁,36 岁,任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身为产品策划的她,每天都深陷在忙碌的工作漩涡中。公司的项目一个接一个,白天会议室里是一场又一场的头脑风暴,等会议结束,各种事务早已堆积如山,只能挪到晚上处理。加班到凌晨成了她的生活常态,回到家后,还得对着电脑修改文档、应对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少人都在为了工作拼搏,却往往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信号。今天要讲的林沁,就是这样一位在高压工作下,险些付出沉重代价的职场人。
林沁,36 岁,任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身为产品策划的她,每天都深陷在忙碌的工作漩涡中。公司的项目一个接一个,白天会议室里是一场又一场的头脑风暴,等会议结束,各种事务早已堆积如山,只能挪到晚上处理。加班到凌晨成了她的生活常态,回到家后,还得对着电脑修改文档、应对各种紧急需求,两三点才能入睡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能在疲惫的状态下保持清醒,她每天都要喝上 4 - 5 杯浓茶和咖啡,以此来驱赶困意,支撑着自己继续工作。然而,长时间的高压工作和严重睡眠不足,正一步步侵蚀着她的身体。
咽喉不适初现,未被重视
2017 年 7 月 18 日,在办公室里,林沁正对着电脑认真整理文件。办公室的空调出风口恰好对着她,没过多久,她就感觉嗓子不太舒服,像是有一层细细的灰尘附着在咽喉深处,痒痒的,忍不住想要清清嗓子。她下意识地轻咳了几声,稍微缓解了一点,但那种不适感始终挥之不去。她喝了几口温水,才觉得好受了些,当时也没太放在心上,只当是空调吹多了的小毛病。
就在这时,客户的电话打了进来。林沁与客户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对接工作。等挂断电话,她明显感觉咽部不适加重了许多。说话的时候,嗓子传来隐隐的刺痛,仿佛有砂纸在不断摩擦。她赶紧又喝了几口温水,可每一次吞咽,都能感觉到一股钝痛,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那儿一样。她下意识地用手按了按脖颈,发现颈部右侧有一小块硬结,轻轻一按,还有隐隐的痛感。她心里想着,可能是最近太累,扁桃体发炎了,便想着过两天应该就会好,依旧没有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傍晚,林沁在工位上吃晚餐。刚咽下第一口食物,嗓子就传来一阵剧烈的灼痛,那种感觉就像是咽下了一块烧红的铁块。她试着轻轻咽了咽口水,喉头立刻传来强烈的刺痛。这突如其来的疼痛让她根本没办法继续进食。她刚想让同事帮忙递一下热水壶,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几乎发不出声来。无奈之下,她只好在网上下单买了消炎药,期望能快点缓解炎症。
病情加重,引发担忧
第二天清晨,林沁想着喝碗温粥可能会舒服些。可当她端起碗,喝下第一口粥时,喉咙里的剧痛瞬间像火焰一般蹿了上来,疼得她根本咽不下去,反而引发了剧烈的咳嗽。等疼痛稍微减轻了一点,她再次尝试吞咽,却感觉食道旁边像是被塞进了什么东西,挤压着食道,食物根本无法顺利通过。
林沁这才觉得事情不太对劲。她急忙拿出手机,在搜索栏里输入 “吞咽疼痛 吃不下饭” 几个字。网页瞬间弹出了一排病名,有咽喉炎、会厌炎、扁桃体脓肿等等。她刚松了一口气,继续往下滑时,几个加粗的字映入眼帘 ——“早期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之一:进行性吞咽困难”。她的心猛地一紧,点进去一看,症状描述几乎和自己的情况一模一样:一开始是咽部有异物感,接着进食困难,咽痛逐渐加重,到后期甚至连水都咽不下去。林沁吓得浑身微微发抖,不敢再多想,赶忙起身换衣服,匆匆朝着最近的市人民医院赶去。
到了医院,门诊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病史后,为了排除恶性病变,安排了多项检查。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显示:双侧扁桃体明显肿大,表面还附着着少量分泌物,咽后壁充血,不过咽喉部并没有发现占位或者溃疡;胃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光滑,管腔通畅,没有狭窄、增生或者恶变的迹象;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为 12.3×10⁹/L(正常范围是 4–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这提示存在急性感染;CRP 升高至 38 mg/L(正常是
医生建议林沁要规律服用抗生素,同时一定要加强休息,饮食上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医生告诉她,只要炎症缓解了,症状就会逐渐改善。回到家后,林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抗生素。她把每天的三餐都改成了温热、柔软的流质食物,再也不点深夜外卖,冰饮和咖啡也被她彻底戒掉。她还开始早睡,努力改变熬夜写 PPT 的习惯,尽量在下班前集中精力处理完工作内容。每天晚上,她会泡泡脚,喝杯润喉茶,然后花十分钟用盐水漱口,希望能缓解炎症。
一周后,林沁的咽痛症状明显减轻了,扁桃体也不再红肿,早晨醒来时嗓子也没有了之前那种灼热的刺痛感。然而,她很快发现,吞咽困难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消失。
新的异常出现,最终确诊
2017 年 9 月 1 日,夜里十点,忙碌了一天的林沁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浴室,站在镜子前卸妆。不经意间,她发现脖子右侧的线条看起来有些异样。她轻轻低头、仰头,发现有一块坚硬的突起随着动作微微滑动。她用手指轻轻按了按,能明显感觉到这不是浮肿,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结节,而且这个结节推不动,也没有痛感。林沁当时想着可能是扁桃体还没有完全消肿,因为着急洗澡,也就没再多想。
临睡前,林沁靠在床头看资料。刚看了几页,她就感觉嗓子发紧,说话也变得不顺畅起来。她试着对着手机语音输入几个字,这才发现自己的嗓音又开始变得低哑,发音断断续续。她坐起身,想要清嗓缓解一下,可那种喉咙被阻滞的感觉却愈发明显。她用手掌轻轻按着脖颈两侧,感觉那个肿块似乎在慢慢变大,而且还一直压迫着声带和气道,连呼吸都变得有些不顺畅了。林沁有些慌张,赶紧起床拿出之前剩下的抗生素服下,满心期望肿块能快点消除。
凌晨三点,林沁被一阵剧烈的呛咳惊醒。她下意识地用力喘息,却惊恐地发现喉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根本无法将空气完全吸进肺里。她的脸憋得通红,慌乱地用力捶打着胸脯,可憋闷的感觉却丝毫没有缓解。她慌了神,急忙推醒身旁的丈夫,让他赶紧送自己去医院。
林沁入院后,医生立刻为她安排了一系列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在颈部右侧可以摸到一个大约 2.5cm×2.0cm 大小的结节,质地坚硬,界限不太清晰,而且固定在那里,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活动。急诊做的颈部 B 超显示:右侧甲状腺叶内有低回声结节,边界不规则,纵横比 > 1,CDFI 显示内部血流丰富,还合并有多个周边淋巴结肿大。进一步检查甲状腺功能,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但甲状腺穿刺细胞学(FNAC)提示细胞排列紊乱,核质比高。最终,林沁被确诊为甲状腺癌伴局部侵袭及气管受压。医生立刻安排她住院,评估手术指征,同时启动呼吸通道保护措施,防止窒息情况进一步恶化。
医生拿着林沁的病历资料,神情严肃地对她丈夫说:“她今天凌晨突然呼吸困难,是因为甲状腺的肿瘤压迫到了气管。从检查结果来看,这个结节可不是普通的甲状腺增生,已经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了,而且体积不小,接近三厘米,还伴有多个淋巴结肿大,这说明可能已经有局部转移的趋势了。”
林沁的丈夫听到医生的话,整个人仿佛被定在了原地。他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神中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癌?” 他喃喃自语,似乎还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她…… 她这几天只是说嗓子有点哑,吃饭不太舒服,我还以为…… 以为就是上火,是扁桃体炎…… 怎么就发展成癌症了呢?”
医生一边翻看着林沁的检查报告,一边皱着眉头,满脸疑惑地说:“林沁这个结节发展得也太快了。她体型偏瘦,没有高碘暴露史,也没有家族病史,才三十出头,按道理根本不应该出现这么严重的病变,这里面肯定有其他原因!” 为了弄清楚情况,医生详细询问了林沁的生活细节和日常作息,还真发现了问题所在。
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这真的太可惜了!林沁之前被误诊为扁桃体炎,导致病情拖延恶化,而且她没注意到最重要的两点,这才让病情发展成了甲状腺癌!临床上有不少甲状腺疾病患者,就是因为前期诊断没发现问题,又不注意这两个关键问题,等查出来的时候都已经是晚期了!”
林沁原本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咽喉炎,可谁能想到,一次突发性的夜间呼吸困难,竟让她被紧急送医,最终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气管受压。医生在深入了解她的生活方式后,找到了两个极有可能诱发她甲状腺病变的关键因素。
长期高压下的 “慢性激素紊乱”,让甲状腺成为受害者
甲状腺是一个对压力极为敏感的内分泌器官,而林沁的生活,几乎每天都被高压笼罩。作为管理者,她习惯了连轴转的工作模式,常常深夜还在处理方案、安排团队进度。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会导致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轴的调控功能出现紊乱,使得甲状腺细胞在这种高刺激下,容易出现异常增生。这种刺激虽然不是一下子就有严重危害,但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时间久了,就极易形成隐匿性结节。
研究表明,慢性压力和甲状腺结节的形成以及恶变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女性群体,在长期焦虑、失眠、精神紧张的状态下,甲状腺更容易出现微小结构紊乱,进而发展为肿瘤性病变。林沁自己也说,这两年来她一直失眠,月经周期也变得紊乱,实际上这就是体内内分泌系统整体失衡的信号,可她却完全没有在意。
长期缺碘饮食与偏食习惯,为癌变埋下代谢隐患
林沁为了保持身材,常年严格控制主食和盐分的摄入,几乎不吃海产品,平时做饭也极少使用碘盐。她特别偏爱低碳饮食,主食基本都用代餐粉代替,而且外卖吃得多。看似 “健康” 的饮食习惯,却让她的身体长期处于轻度缺碘的状态。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如果摄入不足,就会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促使甲状腺更加努力地工作,这就导致甲状腺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结节。
更糟糕的是,这种代偿性的 “高 TSH 状态” 要是持续多年,就会给潜在的突变细胞提供持续生长的刺激,大大增加了乳头状癌的发生概率。林沁过去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碘摄入问题,也从来没有做过甲状腺功能筛查,等到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受限时,肿瘤其实早已悄然形成。医生感慨道:“像林沁这样的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了。她们饮食看似精致,生活节奏快,对身体的一些小毛病忍耐力也强,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毫无察觉的时候,疾病就已经悄悄找上门了。”
甲状腺乳头状癌虽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治疗预后情况相对较好,但若能在早期就发现病灶,本可以完全避免发展到压迫气管、影响发声这么严重的阶段。林沁的经历,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辽沈晚报阜新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