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继光到刘应强:四川中江这片土地为何英雄辈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4 13:32 1

摘要:德阳中江,这片孕育了特级英雄黄继光的红色热土,从来不缺英雄的传奇。最近,44岁的中江籍外卖员刘应强,用生命谱写的一曲舍身救人壮歌,再次让这座英雄故乡闪耀光芒。是什么力量,让这片土地成为英雄的摇篮,让英雄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一起来探寻背后的答案。

德阳中江,这片孕育了特级英雄黄继光的红色热土,从来不缺英雄的传奇。最近,44岁的中江籍外卖员刘应强,用生命谱写的一曲舍身救人壮歌,再次让这座英雄故乡闪耀光芒。是什么力量,让这片土地成为英雄的摇篮,让英雄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一起来探寻背后的答案。

凡人壮举 点亮英雄的生命之光

3月27日凌晨4时许,绵阳市游仙区东津桥畔,城市还在酣睡,刘应强如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送餐。他突然发现一名落水者在河中挣扎。生死攸关的时刻,刘应强没有丝毫犹豫,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随即他迅速下到河中展开救援行动。施救过程中,他紧紧抓住落水者的衣服,一边奋力将其往岸边推送,一边艰难向岸边游去。最终,落水者成功获救,而刘应强却因体力严重透支,溺水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个凌晨。

4月3日,走进中江县黄鹿镇群力村刘应强的老家,房屋简朴,甚至没有装修,院外油菜花花期将尽,仿佛也在为英雄默哀。刘应强的父亲刘加松,红着眼眶回忆道,“儿子这20年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但是他自己却很乐观。他在建筑工地做过苦力,当过酒水销售员,还开过铲车。为了多挣点钱,他学会了开挖掘机,但这份工作并不稳定。”

刘应强出身平凡,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肩头,但他从未抱怨,始终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默默扛起赡养父母、照顾孩子、帮衬残疾大哥的家庭责任。在生死抉择的瞬间,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长大要当兵。”面对父亲的离去,14岁的儿子刘晨瑞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懂事,坚定地说出自己的理想。这不仅是对父亲精神的传承,更彰显了英雄家乡的青少年对红色精神的接续与弘扬。

精神赓续 英雄精神引领时代担当

德阳中江县,是全国“双百人物”、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舍生忘死,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江儿女。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中江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

2000年施行《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后,中江县共奖励表彰见义勇为人员43名,其中省级1人,德阳市级11人,中江县级34人,见义勇为牺牲人员7人,1人被评为烈士……

在这片土地上,无数人前赴后继,将英烈的精神代代相传,曾旭广生前担任原古店乡正兴村监委会委员和五社社长,为人善良正直,热心公益,带领村民在土地流转和产业调整中取得显著成果。2012年5月,为抢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其女曾小芬代表全家将 16.5万元抚恤金全额捐出,成立“旭广教育基金”、修建“旭广路”,延续着英雄大爱。

罗中华,当看到儿童在水中挣扎,生命危在旦夕时,他不顾自身安危,迅速跳入水中施救,却被无情的河水吞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黄继光的侄儿黄忠凯,在云南抚仙湖休假时,看见两名儿童和一名妇女相继落水,他没有丝毫迟疑,就下水将他们营救,然后匆匆离去,不曾留下姓名,彰显了英雄血脉的延续…………

翻开中江近年来涌现的英雄名录,被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所触动,也从他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中备受鼓舞。

精神丰碑 继光故里英雄火种永不熄灭

德阳中江,英雄故事广泛传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黄继光纪念馆的展柜里,珍藏着黄继光1952年写给母亲的家书:“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这封家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江儿女奋勇前行。

中江县以教育为切入点,让英雄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中江县黄继光红军小学,以“红色德育”为特色,深入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系列活动,厚植红色底蕴,讲好红色故事,成为传承革命红色基因的摇篮。作为中江县少儿戏曲传承基地的黄继光红军小学,创作少儿版川剧《黄继光・扑堡》,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生动演绎英雄故事,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中江县还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引导青少年感悟英雄精神内涵,弘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县师生代表赴黄继光纪念馆以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为契机,重温入队誓词、聆听英烈故事;组织开展红歌合唱、故事讲述、影像展播、书画创作等活动,将英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教育长效性。

中江县通过创新机制弘扬英雄精神。中江县522个村(居委会)在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对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行为的道德积分奖励机制。继光镇继光村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分管理以来,累计3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交通劝导等村务活动,开展好人好事宣传,涌现出“四川好人”邓素春等先进典型。

漫步中江县城,继光大道、继光水库、继光桥等以黄继光名字命名的地标随处可见,以英雄的名字命名,是人民表达对英雄追思与怀念的深情方式,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清明将至,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来到黄继光纪念馆,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在黄继光英雄塑像前,雪白花瓣寄托着对先烈的无限敬仰。红色宣讲员、武警战士、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齐声朗诵,穿越时空与烈士对话,诉说着对英雄的思念与敬仰。当点名“黄继光”时,全场“到!到!到!”的应答声回荡在青山翠柏之间,这声声回应,是对烈士的告慰,更是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从小学课本里的英雄故事,到田间地头传唱的红色歌谣,从黄继光纪念馆的常青松柏,到街头巷尾的“继光志愿服务队”,从刘应强的凡人壮举,到无数英雄模范的涌现,英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激励着人们在正义与善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英雄的火种将永不熄灭。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