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打造“新”模式,构建用工服务机制。一是建立用工监测网。就业之家通过“监测—分析—干预—评估”闭环机制,建立企业动态需求数据库,每月通过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积极对接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需求信息,全面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建立反馈与评估机制,收集
【高新区】
一、打造“新”模式,构建用工服务机制。一是建立用工监测网。就业之家通过“监测—分析—干预—评估”闭环机制,建立企业动态需求数据库,每月通过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积极对接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需求信息,全面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建立反馈与评估机制,收集反馈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服务方式,有针对性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 二是打造“数字人招聘官”。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创新“云上招聘”新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数字赋能就业,嵌入“AI数字人”进行政策宣传及岗位推荐,进一步丰富用人单位招聘途径,拓宽供需双方对接渠道,提高就业匹配效率。 三是拓展服务新平台。多措并举为园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积极搭建用工对接平台,扎实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10+N”公共就业系列线下招聘活动,全年举办招聘会不少于40场;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媒介多频次宣传企业用工信息,扩大企业宣传范围。
二、培训“新”人才,满足企业技工需求。一是打造锂电人才高地。持续加强锂电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依托赣锋锂业共建共享基地开展锂电解工、电池制造工、有机合成工、化工单元操作工等8个实训模块技能培训,2025年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为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培养行业急需人才。针对园区企业紧缺的电工、焊工等工种,打造“四位一体”培训模式,组织职业培训学校做好针对性培训,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三是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依据锂电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需求,与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发《数字媒体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定制课程,每年定向输送200名中级技工。
三、孵出“新”机遇,优化孵化载体建设。一是做好基地培育。依托江西华海医药有限公司的行业资源及市场经验,拟筹建“江西华海食品医药众创空间”,吸引食品药品产业企业以及产业配套企业落户高新区,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助推高新区食品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做好创业指导。设立“创业指导师工作室”,加强对创业项目的帮扶指导,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人才招聘等孵化服务,提升孵化服务质量。定期组织创业沙龙、银企对接等创业服务活动,为创业项目搭建资源对接平台。 三是做好创业服务。构建“基地+指导+服务”孵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建立服务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服务内容与质量,提高创业孵化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四、温暖“新”群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一是持续开展就业帮扶活动。加大对大龄、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扎实做好培训意愿调查摸底、岗位信息推荐等工作。 二是积极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按时落实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发放工作,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不少于1800人,落实好重点群体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切实减轻个人和企业负担。 三是夯实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完善各级就业之家建设,提升就业之家服务质效,加强就业信息摸排,为辖区群众和用工单位搭建对接平台,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培养打造一批就业之家精品网点,为群众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就业公共服务。
五、贷出“新”活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持续开展强化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行动,加大对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积极开展以扶持新余蜜桔为主的农业产业和光伏、锂电新能源等产业创业担保贷款“特色贷”活动,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2025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1.13亿元,积极开展政银企交流座谈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构建创新创业宣传服务体系,助力我市“ 6313”行动6大重点产业链企业高质量发展。
【分宜县】
一、完善就业之家管理。维护好已建成的105家就业之家,积极拓展就业之家功能。引进第三方优质服务机构,完成县本级 “5+2就业之家”市场化运营招标工作,逐步探索乡镇(街道)、村(社区)级就业之家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完善运营管理制度,用好就业服务“360工作法”,出台市场化运营考核细则,加强对运营方考核管理,强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实现“人找工作更便捷、岗位找人更精准”。
二、创建特色孵化基地。结合我县产业特色拟创建“螺蛳小镇”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鼓励劳动者创业并带动和促进就业,通过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创业贴息贷款和孵化示范基地运行费补贴等措施扶持特色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扶持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2.6亿元。
三、强化就业推介服务。精心组织举办好就业推介活动,全年举办大型招聘活动不少于6场次,线上线下常规招聘活动不少于60场。固定场地固定时间段(县本级就业之家每晚8点至9点)开展好抖音 “直播带岗夜市”活动。结合分宜产业特色拟创建 “电厂螺丝”劳务品牌。紧盯重点群体就业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适时组织举办专场招聘会,解决好企业“招工难”与群众“就业难”问题,确保不出现群体性失业和长时间缺工问题,努力确保当地就业态势的总体稳定。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深化“即培即就”工作模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效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完成全年不少于1700人的培训目标。
五、稳岗扩岗惠企减负。加大失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参保意识,努力完成失业保险基金征缴目标任务1000万元;稳岗扩岗惠企减负,继续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扩岗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确保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渝水区】
一、创新打造园区企业用工对接平台。联合新余经开区开发1个企业用工地图,做到企业用工信息及时更新,园区就业之家及时掌握企业的用工、缺工信息。依托全区“5+2就业之家”网点,摸排归集、推送有求职意愿的劳动力资源信息与企业用工信息进行匹配,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实现人找岗位便捷、岗位找人精准。
二、分期分批为全区社区、村委就业之家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专职负责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夯实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基础,为高质量用好 “5+2就业之家”提供保障同时,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难题,全年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不少于44个;因地制宜,根据各层级就业之家功能定位探索多元化服务方式,培育打造一批“5+2就业之家”精品点。
三、助力重点群体就业,举办“100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大型主题招聘会,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直播带岗、主播探企等招聘服务,通过渝水就业之家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定期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实现岗位实时更新,计划在渝水区就业之家每周开展一次小型招聘会,每月开展一次中型招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大型招聘会,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少于100场;结合院校和伍金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的用工需求实际,拟搭建伍金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平台,着力推动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和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保障伍金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的用工需求。
四、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紧密结合企业用工、个人就业需求,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项目化职业技能培训,发挥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各方合力,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采取培训机构备案模式,打破原有招投标方式,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不少于2600人次。
五、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加强与银行的合作,通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创新政策宣传手段等方式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覆盖面,为创业者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创业政策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2.51亿元;二是做好一次性创业补贴发放工作,做到应发尽发;三是依托“孔目江风情街”浓厚的商业氛围,结合发达的餐饮、儿童游乐等产业,计划将渝水区“ 孔目江风情街”打造成一个创业街区;四是充分挖掘渝水区丰富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资源,计划在珠珊镇打造一个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
【仙女湖区】一、探索就业之家市场化运行。发挥基层就业之家作用,打造和培育观巢镇本级、仙女湖两业园区、河下镇垱头村等3个精品就业之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运营仙女湖区就业之家直播带岗(抖音号正在协调申请中)、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企业用工招聘会、企业用工监测、岗位信息收集发布等部分就业之家工作试行市场化运行。按照省厅提出的“三多一严”方式,用好就业之家。二、推动创业孵化基地提质升级。协调推动嘉域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与江西工程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开展校企合作,通过组织该院外国留学生拍摄跨境原创视频,指导留学生运用国外跨境平台直播带货及多种新媒体技术制作短视频,提升留学生拍摄和创作能力。指导榴花餐饮文化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对入驻餐饮实体的餐饮培训,增强基地培育功能。引导榴花孵化基地运营机构在节假日多开展营销活动和举办季度路演会,充分发挥抖音、美团等平台作用,为入驻企业提供流量扶持和运营培训,将周边及市区客源引流到基地,做大做强品牌影响力。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围绕我区中心工作,在做好创业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仙女湖旅游、鞋履电商产业、鞋履直播带货等行业产业,侧重加大电子商务、直播销售、摄影等工种(专业)的职业培训力度。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不少于500人次。四、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深入城乡商圈和农村创业实地,加大政策宣传,开展扫街(村)行动,重点在小微企业贷款上发力,针对新一轮申报创业担保贷款的小微企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全年至少开展一次银企对接活动,为创业主体力争发放创业担保贷款0.39亿元。
五、深化校企合作。引导旅游企业、鞋履电商企业积极与江西工程学院、江西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新余技师学院等院校对接,满足企业顶岗实习、用工需求等。跟踪旅游企业与南昌大学、江西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情况,及时兑现有关就业创业政策。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