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矿产资源,无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石”。就在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透露,辽宁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接近 1500 吨,有望成为继山东胶东金矿之后我国又一个世界级金矿产地!
矿产资源,无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石”。就在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透露,辽宁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接近 1500 吨,有望成为继山东胶东金矿之后我国又一个世界级金矿产地!
“十四五” 以来,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资金近 4500 亿元,真可谓成果丰硕。
先来说说能源矿产方面,那突破简直超乎想象!“十四五” 期间,全国新发现 10 个大型油田和 19 个大型气田。鄂尔多斯盆地更是 “大功臣”,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 3000 亿立方米,快赶上过去十年新增总和了,而且这些储量大多来自大盆地深层和海域深水区域,为我国石油年产量稳定在 2 亿吨、天然气年产量超过 2400 亿立方米筑牢了根基。还有铀矿找矿,甘肃泾川和黑龙江嘉荫的两个特大型铀矿被探获,让伊犁、鄂尔多斯等五个大型铀矿基地的资源基础坚如磐石,我国铀资源安全有了更稳的保障。
再看看大宗矿产,也是一片欣欣向荣。山西孝义铝土矿、山东胶东金矿等一批老资源基地活力四射,储量的增长让现有矿山的服务年限大大延长。同时,云南镇雄富磷矿和青海茫崖深层卤水钾盐矿等新的资源基地崭露头角,潜力无限。
当然,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找矿难度不断加大,深部探测、复杂地质条件开采等技术挑战日益突出。例如,大东沟金矿的发现虽令人振奋,但其矿体埋藏深、构造复杂,如何实现高效、环保的开采,仍需科研团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此外,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也成为关键议题。
令人欣慰的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不仅注重“量”的增长,更在“质”上寻求突破。绿色勘查技术的推广,如无人机航测、遥感解译等,大幅降低了传统勘探对环境的扰动;而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推进,则通过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资源开采的精准化和低碳化。例如,鄂尔多斯盆地的深部气田已试点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开采数据,既提升了效率,又减少了能源浪费。
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战略价值也在国际合作中凸显。我国地质团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非洲等地区共享勘探技术,帮助当地开发资源的同时,也拓宽了我国的资源供给渠道。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全球资源格局中的地位。
随着深海、极地等前沿领域的勘探启动,以及页岩油、干热岩等非常规能源的突破,资源开发的边界将持续拓展。而公众的关注点或许会从“找到了多少矿”转向“如何用好这些矿”——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将成为新焦点。
可以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就像一场 “及时雨”,滋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相信在未来,地质工作者们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你对这些找矿成果的看法哦。
来源:艺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