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流量“内卷”时代:靠性价比,不靠砸钱

B站影视 2024-12-03 18:25 2

摘要:这两年,很多商家抱怨线上生意不好做,因为流量太贵太卷。如何分配流量,成为电商平台的大命题。

这两年,很多商家抱怨线上生意不好做,因为流量太贵太卷。如何分配流量,成为电商平台的大命题。

在传统的竞价主导的流量分配机制之后,拼多多推出的价格主导的流量分配机制,一直很受关注,也很有争议。

卖流量还是送流量?要利润还是要用户?如果你是电商平台的CEO,你会怎么选?

流量

跟一位开网店卖女装的朋友聊天,他抱怨说:现在生意不好做,因为流量很难搞。

我问他,你有多少同行?

他说,淘宝天猫、拼多多上的卖家数量,应该都已经超过了1000万。服装又是大类目,起码能有30%的占比,也就是300万。

跟300万卖家抢流量,那当然难搞了。

但是生意还得做,等不来流量,就得花钱去买。

有两条路供这位朋友选择,一条是跟带货主播合作,一条是买各种营销工具。

他折腾来折腾去,结果发现是白忙活,回报率都很低,跟主播合作很多时候还要倒贴钱。

这也不奇怪,无限卖家花钱竞价有限流量,投资回报率最终会被打到比1多一点点。而且,这只是平均水平,意味着流量承接能力强(品牌/产品/运营/服务有长板)的卖家回报率能高一点点,而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卖家回报率甚至会低于1。

另外,平台流量的大盘也是有上限的。当站内流量满足不了卖家们的需求,平台只能对外采买、从其他渠道获得流量,然后加价卖给卖家。这样一来,流量就更贵了。而高额的流量成本,最终会被卖家转移给消费者,受益的只有平台。

这还是在大家都不“作弊”的前提下。有些带货主播会“作弊”,找人买货再退货,承诺的带货金额是做到了,但是用不了几天你就会被奇葩的退货率打懵。

这位朋友很迷惘。

我安慰他,流量难、流量贵也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所有卖家都得面对

你看,那个叫“罗拉密码”的女装品牌,500万粉丝,曾经单场直播GMV达1.4亿元,不也宣布闭店了。创始人说,闭店原因就是成本上涨太快,特别是流量成本,“翻了有10倍”。

你看,拥有1200多万店铺粉丝的张大奕也在今年关店了,原因也是收入覆盖不了成本。

还有,美特斯邦威的老板,因为直播带货效果不好,公开吐槽贾乃亮。

就连市值200多亿的日化巨头蓝月亮,都开始巨亏了,钱都花在了营销上,去年销售费用率超过了44%。

……

朋友打断我:好了,别说了,结论就是——大家都快被流量玩废了。

生意

朋友问我:总有不靠买流量也能做的生意吧?

我说:线下。你所处的商圈、位置,会带给你一定流量,当然这个流量的成本已经包含在你的房租里了,但起码有保底、有确定性。不像线上,你的流量是没有上限的,同时也是没有下限的。

问题是,线下也没好干到哪里去。

以超市为例,按营收排序,去年中国超市TOP5分别是:沃尔玛、永辉、大润发、华润万家、盒马鲜生。这里面只有沃尔玛是盈利的,永辉、大润发、盒马鲜生都是亏的,华润万家没有披露利润情况。

永辉,1000多家店,连亏三年,亏得大股东都割肉卖股了。

但是,接盘永辉的也是干线下的,叫名创优品。说明还是有人生意不错。

永辉频频向只有12家门店的胖东来拜师取经,胖东来过得也相当不错,据说去年有1.4亿净利润。

所以,同样是生意,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我跟朋友说,真正的好生意一定不只靠流量。

就拿胖东来为例,为什么其他超市都不好过,就它好过?

看热闹的可能会说,因为于东来有格局、善良,对员工好、对顾客好。

我让我朋友按于东来的思路管理他的小公司,他说不行,那我明天就倒闭了。

所以,做任何对的事都是有成本的,胖东来能持续做对的事,是因为自己的经营模式足够强大,有持续的利润做支撑。

胖东来的经营密码,核心是五个字——超百一体化,也就是超市和百货都经营,而且以百货注重服务的理念来管理超市,超市不赚钱但可以引流,百货利润高、赚的钱反过来提升超市服务。

胖东来还有个杀手锏,叫“自有品牌”,和山姆类似,有很多独有的好商品。

其他超市被京东、美团打得找不着北,是因为它们的商品、价格、便利性都不占优势,而胖东来在产品、服务上的创新,让它能在巨大的流量对手面前保持不败。

名创优品、泡泡玛特的道理也差不多,它们卖的是自有IP商品,你在别的地方买不到,而且它们也不只是卖商品,还卖有性价比的情绪价值给年轻人。

真正好的生意,一定经得起流量对手的挑战。

我问我朋友,你卖女装,有什么独特竞争力?

朋友说,货是从工厂拿的,别人也能拿到,也就是没有产品的稀缺性;别人的进价可能还比他低,也就是没有价格优势;在营销、运营、服务等方面,他也没有什么独特资源。

我说,你生意的所有环节,都没有效率上的提升,也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如果你能忍受每个月2000元的店铺利润作为你的劳动收入,就像社区夫妻店一样,那你总算还有一块长板。

朋友说,2000块他肯定忍不了。

还说,以前的生意不是这样的。

平台

以前的生意确实不是这样的。

20多年前,电商刚刚起步时,最缺的是卖家。

当时的背景是,支付、物流、用户教育等电商发展需要的产业基础都没打好,所以商家不愿意来网上卖货。

后来,第一批拥抱电商的卖家吃到红利,率先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发现,相比线下,网上卖货不用交房租,省了不少钱。

但是,随着卖家数量的不断膨胀,流量不再免费,逐步走向竞价模式。对卖家来说,房租是省了,流量成本却不比房租低。

僧多粥少,如果你是电商平台的CEO,你会把流量给谁?

以前行业的做法是,竞价,谁出的钱多就给谁。

这样做,确实会让平台短期利益最大化。但是沿着这个思路推导,你会发现,最终能为昂贵流量买单的是那些大品牌,因为他们有品牌溢价,商品的利润空间足够高,能承受的流量成本也较高。

结果呢?中小卖家会被清洗出局,追求性价比的中低价格带消费者也不再活跃。

长此以往,平台越做越小,为了获取用户开始大量采买站外流量,再把这些流量加价卖给站内大品牌。而能为大品牌旗下商品支付高溢价的消费者会发现,他支付的价格里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转移的流量成本。

这就好比,你开了一个商场,打着物美价廉的口号吸引了很多中小商家和追求性价比的顾客。后来生意做大了,房租变成竞价模式,中小商家全部被大品牌取代,来消费的用户自然也会变少。

为了获取流量,你跟隔壁的娱乐城、广场、公园合作,花钱让他们给你带客。后来有一天,娱乐城老板不想给你带客了,他找了一个销售员,原地卖起了货。

娱乐城里卖货的销售员越来越多,也搞起了竞价模式,最终出现了一些超级销售员,一个人单场能卖几个亿。

然而,只有销售员自己知道,他们交给娱乐城的费用有多高。

这不就是一个屠龙少年最终变成恶龙的故事?

有没有一种机制,可以让商场(电商平台)跳出这种兴衰的循环?

机制

有一天,隔壁开了一家新商场,名字叫拼多多,吸引了被别的商场排挤出去的中小卖家,以及追求性价比的顾客。

这家新商场越做越大,很多人觉得,最终它也要走上别人的老路——为了短期利益,把流量卖给出价最高的大品牌,把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逐步赶走。

然而,这家商场想找到新解法。

它发明了一种价格主导的流量分配机制——只要卖家商品的价格有竞争力,就能免费/低成本获得大量流量。

中小卖家很开心,但也不是所有的中小卖家都开心。想在这家商场做生意,你起码得有价格优势,也就是你的商品成本比别人低。

所以,最终跑出来的是那些工厂型商家、产业带商家,比如什么毫州花草茶、阳山水蜜桃、平度假睫毛、东海穿戴甲……

从别人手里拿货加价卖的商家,对这家商场就不太满意,他们甚至骂骂咧咧,理由是这家商场的机制会吞掉卖家的利润。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是靠竞价分配流量,中小卖家比不过大品牌,会觉得合情合理,谁让自己钱少呢?

换成免费送流量,但是得遵守一个游戏规则来决定流量送给谁,没跑赢的中小卖家就会抱怨——这套机制设计得很不合理。

这套机制确实不完美,但看起来起码能长久。

在意性价比的消费者毕竟是大多数,平台想长期繁荣,一定要留住这些人,靠的就是长期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

推导到流量分配上,就不能一味竞价卖流量,而是要设计一套机制保证高性价比商品和卖家能长期获得免费/低成本流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在价格主导的流量分配机制下,卖家只用价格优势就换来了低成本的自然流量,并不需要承担像竞价模式一样的高额买量成本,所以也不会有额外的成本转移,最终受益的是所有的消费者。

当然,这套机制也需要完善。

毕竟,如果只关注价格,就会导致卖家在价格上一味内卷,忽略了品质、服务等其他有价值的竞争维度。

另外,一个平台如果只能满足用户的低价需求也不行,这家叫做“拼多多”的商场还一直在推行百亿补贴,让大牌也更有性价比,针对这类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家也会有流量补贴。只有大品牌也加入,才能服务更多样化的人群。

竞争

其他平台也在学习这种新机制。

效仿,需要成本。把竞价主导的流量拿出一部分,去按价格主导分配,必然会导致来自大品牌的流量收益变少,导致平台整体的利润变薄。

但用高性价比商品留住、服务更多用户,对所有平台而言都是长期利益最大化的。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随着平台经济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平台怎么分配自己的流量成为大问题。

除了关注平台短期利益、平台长期利益之外,平台还应该关注自己的外部性,也就是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的影响,比如:怎么让卖家不苦于卷流量?怎么让买家买到高性价比商品?

今年以来,电商平台都在通过降低佣金率、提供技术服务费退返等措施,来帮助中小商家降低成本。

对于商家来说,做生意没有标准答案,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适合自己的流量机制最重要。

如果在所有的平台都不好做,既玩不起流量竞价,又适应了不了价格主导,品牌、产品、运营、服务统统没有优势,那一定是自己的竞争力出了问题。

至于流量,只要存在竞争,就没有永恒的流量霸主。

而流量分配的解法,也会一直有人探索,一时的优劣,放到长期看,都只是小曲折。

来源:树龙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