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邹某樽失踪的第10天,也是热成像仪第28次扫描出野猪体温被误认作生命体征的黎明。这场牵动全国的救援行动,正被网络谣言撕开血淋淋的缺口。
5月15日凌晨,莆田石谷解山脚的临时指挥部里,三台无人机因过度使用导致电机烧毁
——这是邹某樽失踪的第10天,也是热成像仪第28次扫描出野猪体温被误认作生命体征的黎明。这场牵动全国的救援行动,正被网络谣言撕开血淋淋的缺口。
迷雾中的致命玩笑
事情回溯至5月6日傍晚18:47,邹先生颤抖着按下110报警键时,绝不会想到自家孩子的姓名会变成某些人的"财富密码"。当时8岁的邹某樽在海拔1327米的鹰嘴岩附近失踪,他身上那件黑白条纹T恤,成为后续数百条谣言的核心元素。
5月9日,某短视频博主将20最先发酵的是一张模糊的糖纸照片。19年登山爱好者遗落的"大白兔"糖纸与孩子挂钩,配文"发现关键物证"获得12万点赞。
事实上,指挥部早在5月8日就通过糖纸生产批次鉴定排除关联,但辟谣视频的播放量不足造谣内容的1/30。
科技搜救与人性围猎
在真实的搜救现场,石谷解复杂的地貌考验着现代科技。由退伍特种兵组成的"穿山甲小队"透露,他们携带的军用级热成像仪每天要校准7次,因为亚热带丛林的地表温差常让设备误报。
5月11日的暴雨更让搜救犬"雷霆"的爪垫溃烂化脓,这只曾参与汶川救援的功勋犬,如今只能躺在兽医帐篷里输液。
而虚拟世界的猎杀更为凶残。5月12日,某论坛用户伪造"林业局内部消息",声称发现人体组织碎片,配图竟是2018年云南某案的现场照片。
这条谣言导致三支民间救援队错误转向北坡,浪费了黄金8小时。更荒诞的是,某网红在直播中高价兜售"开光平安符",宣称能"遥感定位失踪儿童"。
血色流量背后的产业链
深挖谣言制造者,会发现条灰色产业链。某MCN机构前员工透露,突发事件中"谣言推手"的日结工资高达3000元,要求每小时产出3条以上"爆款线索"。
5月13日流传的"蟒蛇吞童"视频,实为东南亚某动物园的表演片段,却被冠以"独家现场"标签收割了270万流量。
这些精准狙击人性的操作,早就有迹可循。2021年河南暴雨期间,某博主用鱼缸拍摄"地铁幸存者"视频获利4.2万元;2023年甘肃地震时,更有人盗用救灾部队照片开设"捐款通道"。
当第14支专业救援队开进石谷解时,指挥部不得不抽调2名警力专职筛查网络信息。而山崖下的搜救者们仍在重复着机械动作:翻开每一处灌木丛,探测每一个岩缝,用最原始的方式对抗着最"智能"的谣言机器。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