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里的福建英烈:他们以生命,点亮时代星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12:05 1

摘要:草长莺飞,春光又绿;清明之际,家国同怀。每一片祥和的土地,都曾有英烈负重前行;每一寸安宁的岁月,都曾被英烈以生命守护。

草长莺飞,春光又绿;清明之际,家国同怀。每一片祥和的土地,都曾有英烈负重前行;每一寸安宁的岁月,都曾被英烈以生命守护。

他们是扎根基层的公仆,是戍守边疆的战士,是风暴中护佑学生的园丁……他们虽身处不同的战场,却以同样的赤诚,在时代的长卷上刻下不朽的坐标。

清明时节,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聆听福建籍英烈的故事,感受他们跨越时空的初心与精神力量。

廖俊波:一心为民的“最小”公仆

福建南平政和县,有位被百姓记在心头的好书记,他就是廖俊波。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把这句话牢牢刻进生命里。他自嘲是“全镇最小的人”,却将平凡做到极致——工资不高,却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深夜收到村民求助修建栈道的信息,天刚亮便赶去落实;奔波乡村多年,从未在百姓家吃过一餐饭……

2017年3月,他在奔赴工作现场的路上不幸殉职,生命定格在48岁。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为他送行,哭声震天,四十万人在线哀悼。他的名字,至今仍温暖着无数人。

记者手记|福建新闻广播 刘学

采访廖俊波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一心为民”四个字有多重!受访的村民们说起他,总是带着泪光:“俊波书记,是真的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上啊!”每当想起采访中听到的故事,我总会提醒自己:唯有带着真心走近群众,才能不辜负这份情怀。这些年,这位泥鞋书记的背影,始终激励着我的前行之路。

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喀喇昆仑的冰雪永远铭记着那个奋不顾身守护祖国边疆的少年。

2020年6月,外军越线挑衅,19岁的福建屏南县籍战士陈祥榕作为盾牌手冲锋在前,营长祁发宝被围攻时,他毅然用身体护住战友,壮烈牺牲。他的日记里,一句话感动了亿万国人: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如今,他魂归故里,长眠于福建屏南县革命烈士陵园,用青春铸成界碑,矗立在祖国与人民心中。

记者手记|福建新闻广播 李泰曦

在屏南烈士陵园,来自全国各地的鲜花和留言深深震撼了我:“幸得有你,山河无恙”“若有来生,换姐姐护你”……我最难忘的是,两位中学生为他画的素描,少年低头剥着橘子,目光清澈,仿佛从未离去。他母亲提出的唯一请求是:“我只想知道,儿子在战斗中勇不勇敢。”我特别想告诉她,也告诉所有人,他比我们想象的更勇敢,他用短暂而炽热的生命,守护祖国边疆,也点亮了无数人的心。

冯细珠:风暴中,以生命守护

1983年4月,福建南平建阳徐市突遭特大龙卷风。31岁的教师冯细珠奋力将45名学生推出即将坍塌的教室,自己却被倒塌的房梁掩埋。女儿陈颖回忆:“那年我7岁,只记得妈妈再也没有回家。”

如今,陈颖踏上母亲曾站过的讲台,成为建阳区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批改作业时,她总会想起母亲灯下备课的背影;擦黑板时,仿佛又听见母亲被粉笔灰呛到的咳嗽声。“妈妈,您看,我的学生给您折了好多千纸鹤。”

记者手记|南平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陈凡

在建阳烈士陵园,看着冯细珠烈士墓碑前的千纸鹤和陈颖老师写给妈妈的信,我心里一阵酸涩。当我问她有没有与母亲的合影时,她迟疑了一会儿说:“没有,家里最少的就是照片了……”她转身时我看不到她的表情,却深切感受到记忆的疼痛。我随她走进课堂,她轻柔地提醒学生洗手,细致地整理孩子们的衣领。我忽然明白,她对孩子们的温柔守护,就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离开时,操场上跳绳的孩子们笑容灿烂,我仿佛看见了风暴中那个转身推开学生的背影。那是冯细珠留给学生的最后一课,她用生命写下最生动的教案。

山河无恙,因有人挺身而出;岁月静好,因有人负重前行。每一位英烈的名字,都如星辰般闪耀;每一段英雄的事迹,都如灯塔般照亮前路。

清明节,我们慎终追远,更要铭记他们付出的生命与热血。愿这份铭记,跨越时空、代代相传。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

最好的纪念,是奋斗。

致敬英烈,家国永念!

来源:福建新闻广播FM10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