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村里大伙儿都在聊驻村工作队,不少人心里犯嘀咕:工作队会不会干一阵子就走啦?今天咱就好好唠唠,为啥说驻村工作队会一直扎根村里,用3个政策、2个实例,把这事给大伙说明白。
最近村里大伙儿都在聊驻村工作队,不少人心里犯嘀咕:工作队会不会干一阵子就走啦?今天咱就好好唠唠,为啥说驻村工作队会一直扎根村里,用3个政策、2个实例,把这事给大伙说明白。
如今乡村振兴正处在关键当口,驻村工作队在村里那作用可大了去了。他们带着新想法、新资源,一头扎进村子,帮着搞产业、促发展、解难题,忙得脚不沾地。从政策方向,到实实在在的驻村成果,都能看出来工作队是要陪着乡亲们,一块把乡村建设得越来越好。
先说说政策方面。国家早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这就好比给驻村工作定了个长期“规矩”,只要乡村振兴还在推进,工作队就会一直在岗,可不是来走形式的。
第二个政策,对驻村工作队的选派、管理、考核越来越细致。选派的时候严格把关,挑出真正有能力、有热情的干部;管理上也不放松,要求队员们真正扎根乡村;考核更是看重实绩,就看他们为村里干了多少实事。这一套严格的流程,就是为了让工作队实实在在帮村里解决问题,干出点样子来。
还有,国家不断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保障。从工资待遇,到专业培训,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很周全,就是为了让队员们能安心在村里工作。要是只是短期驻村,犯得着花这么多心思去保障吗?从这些政策就能看出,驻村帮扶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
再给大伙讲讲实实在在的例子。江西有个小山村,以前村里产业单一,就靠种些普通粮食作物,乡亲们收入不高,日子过得紧巴巴。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到处考察调研,发现村里的土壤、气候特别适合种茶树。说干就干,他们帮着引进优质茶苗,联系茶叶加工厂,还策划起了茶园观光旅游。
经过几年努力,现在村里的茶叶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一到采茶季,漫山遍野都是忙碌的身影。村里还办起了茶叶文化节,游客越来越多,乡亲们的钱包也渐渐鼓起来了。工作队来了好几年,一直陪着大家搞产业,现在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们还是没打算走,忙着帮村民拓展茶叶销售渠道,还计划开发更多茶叶周边产品呢。
云南有个少数民族村落,曾经基础设施差,村民出行都困难,村里的土特产也运不出去。驻村工作队来了,四处协调资源,拉来赞助和项目,帮村里修了平坦的水泥路,还建起了漂亮的文化活动中心。队员们还手把手教村民用直播卖村里的土特产,组织大家一起搞民族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现在村子变美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丰富了,土特产成了抢手货。工作队和村民相处得就跟一家人似的,大家都盼着工作队能一直留下来,带着大家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不过,也有人会担心,工作队会不会因为队员轮换之类的原因慢慢撤走?其实,队员轮换是为了让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带来新的思路和资源,给驻村工作注入新活力,不是要结束驻村帮扶。从感情上讲,工作队和村民朝夕相处,一起为村子发展拼搏,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村民们舍不得工作队走,工作队也一心想帮村民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这种双向的情感和期待,让工作队不会轻易离开。
不管从政策要求,还是实际的驻村情况,又或是大家之间的深厚情谊来看,驻村工作队都不会走。这对乡亲们来说,就是吃了颗“定心丸”。有工作队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就更有底气,大家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一块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亭中悠然听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