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的全球新故事仍在继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09:41 1

摘要:更让人瞩目的是,创新药及产业链的表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大涨5.32%,跟踪该指数全市场同类规模最大的创新药ETF近10天有7天净流入,净流入额超8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09)

上周医药板块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全指医药卫生指数上涨2.65%,在大盘调整的背景下大幅跑赢。

更让人瞩目的是,创新药及产业链的表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大涨5.32%,跟踪该指数全市场同类规模最大的创新药ETF近10天有7天净流入,净流入额超8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09)

虽然创新药已经涨了大半年,创新药ETF取得了41.95%的回报,但是这背后,一个更大的故事仍在上演:中国创新药正从“跟随者”进化成“引领者”。(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09)

一、从模仿到创新

要理解这轮创新药行情的含金量,我们得先看看A股创新药企业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十年前,提到中国药企,大家想到的可能是“仿制药”、“价格战”这些词汇。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从研发方向看,A股创新药企业已经从过去的Me-too(跟我做)、Me-better(比我好)研发,全面转向First-in-Class(同类首创)、Best-in-Class(同类最优)。

这就像从“抄作业”升级到“出考题”,难度和价值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拿恒瑞医药这个行业龙头来说,其创新药管线中FIC/BIC项目占比已经超过30%,包括PD-1/VEGF双抗、HER2 ADC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2025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的创新药收入占比已经超过50%,彻底从一家仿制药企业转型为创新药企业。

更令人振奋的是,A股创新药企业的研发效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临床开发周期缩短至5-6年,而国际平均水平是7-8年;临床试验成本仅为欧美的30-50%,但质量毫不逊色。这种高效率的背后,是中国庞大的患者基数、完善的CRO产业链和不断提升的监管水平。

A股创新药企业更是在前沿赛道实现了“弯道超车”,在ADC(抗体偶联药物)领域、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靶向药领域均大放异彩。

二、从技术进口到技术出口

最让人兴奋的变化,可能要数创新药出海这个现象了。

截至2025年8月27日,中国创新药企业达成对外授权交易达83项,总金额达845.3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是全球创新药BD 授权方中的绝对主力。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国已经从创新药技术的净进口方变成了净出口方。

几个典型案例足以说明问题:恒瑞医药的PD-1/VEGF双抗授权给GSK,首付款5000万美元;科伦药业的TROP2 ADC授权给默沙东,总交易金额高达94.75亿美元;荣昌生物的HER2 ADC维迪西妥单抗授权给Seagen,首付款2亿美元。这些交易的对手方,都是全球制药巨头,它们用真金白银为中国创新药的技术实力投票。

而且授权交易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最近有A股龙头企业采用Newco模式,就其心肌肌球蛋白小分子抑制剂项目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总金额高达10.88亿美元。这种模式不仅能获得首付款,还能分享未来的商业化收益,真正实现了技术变现。

三、政策红利保驾护航

当然,A股创新药企业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近年来,国家在多个维度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在审评审批方面,临床试验默示许可、优先审评等制度大大提高了效率。现在新药从IND到NDA的时间大幅缩短,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也随之提升。在医保支付方面,创新药享受单独评审、动态调整等机制,进入医保的成功率持续提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保基金的收支状况在2025年有所好转。1-7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收入同比增长6.9%,支出同比减少1.0%,结余率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这为创新药支付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也为企业的商业化前景增添了信心。

在资本市场方面,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为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上市通道,再融资新规也便利了创新药企业的融资需求。

这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为创新药产业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创新药ETF成为配置焦点

从上面这些可以看到,中国创新药已然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创新药ETF自然是参与到这个行业大发展中的好选择。

它跟踪的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一篮子配置了A股市场上最优质的创新药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行业龙头。

过去几年,很多人对创新药企业的印象是“烧钱机器”——研发投入巨大,却迟迟看不到盈利。但2025年的数据显示,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2025年上半年,百济神州已实现扭亏为盈,还有像泽璟制药等多家Biotech企业亏损持续缩窄,预计未来三年内多家企业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这种业绩的改善,一方面来自于产品的陆续上市和放量,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商业化能力的显著提升。现在的A股创新药企业,不仅会做药,也会卖药,形成了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完整闭环。

对于想要长期持有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创新药ETF联接基金(A类:012781;C类:012782)。这种基金投资于创新药ETF,可以通过定投等方式参与,降低了投资门槛,也分散了时间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市场上也有相应的配置工具。港股通创新药ETF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主要配置在港股上市的创新药企业。

由于港股18A政策的存在,不少优质的Biotech企业选择在港股上市,这个工具可以作为A股创新药ETF的有益补充。同样,它也有对应的联接基金(A类:023929;C类:023930)供投资者选择。

从各种迹象来看,中国创新药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拐点。技术实力的提升、商业化能力的增强、政策环境的优化、资本市场的支持,这些因素正在形成合力,推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就像十年前很多人没有预料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一样,今天的中国创新药也许正在书写一个类似的传奇故事。

来源:MoneyKing钱大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