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亿人玩过,它终于搬上了大银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4 10:30 1

摘要:它没有既定目标,也没有线性剧情,只有无限延伸的像素方块和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生成机制,就这个意义而言,将其搬上大银幕本身就是一道高难度命题:你无法还原所有人的“我的世界”,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块宇宙。

自2009年上线以来,《我的世界》的存在意义早已超越普通游戏,成为全球现象级的文化符号。

它没有既定目标,也没有线性剧情,只有无限延伸的像素方块和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生成机制,就这个意义而言,将其搬上大银幕本身就是一道高难度命题:你无法还原所有人的“我的世界”,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块宇宙。

4月4日同步北美上映,由华纳兄弟与传奇影业联合出品、杰瑞德·赫斯执导的《我的世界大电影》,选择了一种颇为稳妥的方式切入:影片并不试图讲述“唯一正确的冒险”,而是将一组“现实世界的怪咖”投放进那个人人熟悉的“我的世界”,呈现成千上万种故事中的一种可能性。

《我的世界大电影》

这种处理无疑是开放世界游戏改编电影最自觉也最聪明的选择,因为这与游戏精神高度契合——开放、包容、鼓励个体创造,以此来致敬每一个《我的世界》玩家的无穷创造力。

《我的世界大电影》遵循典型的青少年奇幻冒险结构展开:四位怪咖主角——横冲直撞的“垃圾侠”加雷特(杰森·莫玛饰)、不受欢迎却充满想象力的亨利(塞巴斯蒂安·汉森饰)、聪明倔强的娜塔丽(艾玛·迈尔斯饰),以及戏里戏外都充当两位小演员监护人的全能大姐道恩(丹妮尔·布鲁克斯饰)——因一场意外误打误撞穿越进了“我的世界”这一游戏时空,由此开启一段拯救方块世界、寻找回家之路的旅程。

刚进入游戏时,他们像所有新手玩家一样手足无措。面对夜晚来袭的苦力怕与僵尸,只能用方块堵墙保命;直到由杰克·布莱克饰演的史蒂夫出现,他们才真正踏上“高玩”之路,获得钻石武器,启动红石铁路,迎战下界敌人。

杰森·莫玛和杰克·布莱克之间的化学反应是整部影片的最大亮点,前者粗线条,后者话痨,碰撞出互损互助的欢乐节奏。虽然布莱克饰演的这版史蒂夫喋喋不休、动作浮夸,与游戏原作中的静默设定完全不同,但却为银幕带来了极强的存在感与节奏感。

詹妮弗·库里奇的客串也是一大惊喜,这位热情奔放大姐与一位来到现实的村民NPC(非玩家操控角色)“一见钟情,陷入爱河”,贡献了本片最爆笑的爱情喜剧桥段。

出人意料的是,《我的世界大电影》主要采用实景拍摄。拍摄地位于新西兰,动用了550余名工作人员,实地搭建了超过40组布景:从森林、村庄、市场到主角们穿行的山洞与地牢,几乎都可以走进去拍,而非单纯绿幕合成。

导演杰瑞德·赫斯在采访中坦言,他们在创作初期就意识到:“应该在游戏基础上创造一个更有机、更鲜活、更具电影感的世界。”

由《指环王:王者无敌》《奇幻森林》《新蝙蝠侠》的奥斯卡制作班底组成的美术组与摄影组在拍摄前以Unreal引擎进行虚拟预演,确认机位、灯光、构图走位,再将这些数字布景“反向实景化”。最终成果呈现出一种兼具像素逻辑与现实触感的“立体游戏世界”。

片中所见方块花田、树木、地形与武器,大多按游戏比例手工制作,甚至连市集中出售的南瓜、附魔书,都拥有可被拍摄甚至“可食用”的实体模型。制作团队还为杰克·布莱克专门打造了炸鸡摊位与糖浆玻璃瓶,让他在拍摄中能更自如地即兴发挥。

这种“数字风格+实物搭建”的并置方式,为影片赋予了更强的空间可信度,也突破了游戏改编作品常见的“廉价感”与“空壳感”。

从行业视角来看,《我的世界大电影》显然是微软在好莱坞游戏改编潮流中的一次关键试水。

2014年,微软以25亿美元收购游戏工作室Mojang,之后数年一直推动《我的世界》的全球化运营。本片的上映正值微软成立50周年,也具备标志性意义。过去微软游戏的两次影视化改编《光环》与《辐射》可谓惨案与神作的两极。

这次《我的世界大电影》选择以青少年奇幻冒险形式加入战局,无疑是跟随《乐高大电影》《刺猬索尼克》《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等成功案例,吸引更为稳健的家庭观众群体,这或许也预示着游戏改编电影正逐步从“粉丝向”迈向“普适型”。

除此之外,影片本身的完成度,也值得从类型片角度重新审视。它并不试图颠覆游戏改编公式,而是凭着扎实的制作水准、轻松的喜剧节奏和合家欢设定,成为一部典型却不乏乐趣的爆米花佳作。

它既服务游戏粉丝,也向普通观众敞开怀抱;它不追求颠覆,只是保有娱乐气质;它不是那部“最终的《我的世界》电影”,只是将其还原为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可以一起合作、可以暂时逃离烦恼的游戏空间。观众走出影院时会心一笑,甚至愿意重新下载游戏,找回当时满怀创造力的初心。

《环球银幕》专访

《我的世界》主演杰森·莫玛、杰克·布莱克

在《我的世界大电影》中,杰森·莫玛饰演的是原创角色“垃圾侠”加雷特,一个横冲直撞其实内心柔软的大块头;杰克·布莱克则出演游戏标志性角色史蒂夫,是队伍里最能“动嘴”的技术担当。这对风格迥异的搭档一路互坑互助,擦出不少火花——而在采访现场,他们的互动也化学反应十足。

采访当天,两人穿着像素毛衣外套,一红一绿,坐在根据电影搭建的实景采访区,像是刚从“我的世界”传送门里冒险归来。不等我落座,他们便已经进入了双人脱口秀模式,一边疯狂互损,一边又给对方找补,跟他们聊天就像自动开启了游戏的“故事模式”,轻松、混乱、欢乐,完全无法预测。

记者/郭紫晔

Q:在接下这部电影之前,你们对《我的世界》这款游戏的印象是什么?

杰克·布莱克:我很喜欢《我的世界》,因为我孩子喜欢它,所以我也去学着玩。只是刚开始真的挺难学的,我花了好几天全神贯注地研究,但一旦掌握了,那种感觉就像学会了一门新语言,玩起来特别有趣。

Q:你有从孩子那儿得到什么建议吗?

杰克·布莱克:我当然有。当我告诉他们我接到了《我的世界》的演出邀约时,他们说:“杰克,你一定要演!”我就说:“那我肯定要接。”说实话,我最开心的其实是看到他们那么激动。

Q:你自己玩游戏时,有从中得到表演灵感吗?

杰克·布莱克:(指着杰森·莫玛)他从来没玩过游戏,你老实说吧,大家有权知道真相。

杰森·莫玛:好吧好吧,但你是问我有没有从游戏中获得表演灵感,对吧?那我就说,有一点。我确实在拍摄期间玩了一点,当作研究,沉浸到《我的世界》的世界观里。我的角色在电影的世界中并不玩《我的世界》,所以尽管我很想和他一起玩,但作为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我告诉自己:不行,等电影上映以后再说。

Q:你们在电影中展现出了很棒的化学反应,你们是什么时候建立这种默契的?

杰森·莫玛:一开始就有了,其实很自然,他非常棒,你自然就会被他的魅力吸引。

杰克·布莱克:说实话,这种化学反应不是能“制造”出来的。它要么有,要么没有。幸运的是我和杰森刚好就有。我们就像花生酱和果酱,天生就配,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但我很高兴它就那样发生了,真的太妙了!

Q:电影中的动作戏非常有趣,而且和传统战斗不太一样。这些设计有参考游戏里的元素吗?

杰森·莫玛:我和一个我非常信任的特技团队长期合作,他们几乎参与了我所有的电影项目。这次他们也玩得很开心,因为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各种不同类型的武器和世界。所以他们设计了很多有趣又搞笑的东西,比如“桶状投掷器”(buck chuckets)——这是他们自己编出来的!还有我们一起穿着翼装飞翔的那场戏,整段设计都是他们想出来的。这次真的特别自由、特别有创意。我觉得这些都很好地反映了《我的世界》的世界设定以及我们所饰演的角色特质。

杰克·布莱克:我想补充一点,他有一个自己的特技团队,和他合作了很多电影。经过这么多年,他们之间建立了很深的信任和情感纽带。看他如此珍视这份关系,真的很美好。

Q:最后一个轻松点的问题——如果你可以变成《我的世界》里的一种生物,你会选择哪种?

杰克·布莱克:我想骑独角鲸!或者白鲸怎么样?我觉得他们可以把白鲸加进游戏里的生物图鉴中。

杰森·莫玛:她问的是你想“变成”哪种生物,不是想“遇见”哪种吧?

杰克·布莱克:哦哦对,那我还是想“变成”虎鲸!这个必须得加入游戏图鉴。我真的超级喜欢鲸类动物,能在水下冲刺、唱歌什么的,太帅了。

杰森·莫玛:游戏里的章鱼吧。我就想试试当个潜伏在深海的那种大型生物,或者像巨型鱿鱼什么的——得带点神秘感那种。

《我的世界》完整报道请见《环球银幕》4月刊

来源:环球银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