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国家地理”号指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的系列极地、海洋、河流主题邮轮探索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策划运营,该部门有23年丰富的野外考察组织经验,将专业科考与公众科普、生态保护与深度旅行体验融为一体,带领公众实地考察,唤起对地球家园的敬畏与热爱。
“中国国家地理”号指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的系列极地、海洋、河流主题邮轮探索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策划运营,该部门有23年丰富的野外考察组织经验,将专业科考与公众科普、生态保护与深度旅行体验融为一体,带领公众实地考察,唤起对地球家园的敬畏与热爱。
“中国国家地理”号航路历程
2012年12月,首航南极半岛
2013年6月,首航北极斯瓦尔巴群岛
2016年12月,首航亚马孙河及热带雨林
2017年7月,首航加拉帕戈斯群岛
2018年1月,首航伊洛瓦底江
2019年12月,首航尼罗河
……
2024年8月,北极斯瓦尔巴群岛
2024年11月,南极半岛
2025年8月,首航北极格陵兰岛
2025年11月,南极半岛
期待您的加入!
亚马孙
加拉帕戈斯群岛
北极黄河站
南极长城站
专业科考背景
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下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丰厚的科学内容与编辑资源,航程设定明确的科学目标。
与国家动物博物馆、极地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科考专家团队全程随行,为每位队员提供系统化的极地科普及野外操作指导。
公众科学
不仅是“听讲座”,而是亲手采集数据、观鸟识云、记录野生动物,为全球科研数据库贡献真实信息。
每个人都能“做科学家”,从体验中获得成果与思考。
可持续实践
队员通过公众科学项目切实体会环境保育的重要性,并将“极地守护精神”带回日常生活。
参与国际环保组织、科研机构合作,推动陆地与海洋生态保护的持续行动。
极致探索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的“荒野”之一,环境极端而脆弱,蕴藏着独特的自然奥秘。通过深入腹地与沿岸地带,我们能在极致环境中发现更多生态与地理学意义的关键现象,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遵守IAATO(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等环保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极地船只巡航、冰川探访、雪地徒步、皮艇巡游,都保持着可持续的探索与记录。结合科学观测与探险体验,最大化发掘南极之美与学术价值。
滑动查看图片
邂逅生命奇迹
在广袤的南极海域,寒冷而巨大的洋流交织纵横,不仅深刻影响了当地气候,也为鲸类等庞大的海洋哺乳动物带来丰盛的磷虾与其他食物来源。成群的鲸在此觅食、繁衍,与洋流的流向、温度及盐度变化保持着紧密联系,构成了南极水域中一幕独特的生态盛景。
座头鲸
虎鲸
蓝鲸
南露脊鲸
滑动查看更多
与此同时,南极的浮冰与冰川周边,为众多鳍足类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舞台。各类海豹与南极毛皮海狮在冰面上栖息,或潜入冰冷的海底世界寻找猎物。恶劣的极地气候并未阻止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反而在漫长的极夜中锻造了它们独特的生存本领。
韦德尔氏海豹(Leptonychotes weddellii)
南象海豹
南极毛皮海狮(Arctocephalus gazella)
豹海豹
食蟹海豹
滑动查看更多
此外,极具特色的冰川峭壁和广阔海岸,孕育了数不清的极地鸟类。在这里,贼鸥、企鹅以及其他海鸟在极昼与极夜的交替中筑巢、繁殖,借助洋流携带的养分和多变的极地风向孕育后代。南极的特殊地理与严酷气候,反倒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海鸟繁衍区之一,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与坚韧。
阿德利企鹅
巴布亚企鹅
纹颊企鹅
滑动查看更多
巨鹱
黑眉信天翁(Thalassarche melanophrys)
南极燕鸥
南极鸬鹚
(Leucocarbo bransfieldensis)
滑动查看更多
科学讲座
构建极地知识系统:帮助队员们理解极地探险的科学意义,搭建知识框架,让“看风景”升级为“读懂风景”,进而激发参与保护的热情。
讲座学习:围绕极地地理、生态、气候变化与科研方法等主题,组织通俗易懂又富有深度的分享。
科考培训:科学家分享,公众科学项目操作培训。
极地野生动物观测
生态指示器:极地鲸豚、企鹅、海豹等野生动物的数量与行为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晴雨表。 通过公众参与收集大量物种分布与生态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广泛的样本。
种群与行为记录:在远距离安全范围内,记录物种出现时间、数量、行为特征并拍摄影像资料,协助科研机构收集野生动物分布数据。
标准化观测:使用中国国家地理野生动物观测记录表记录,数据收集至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库。
云观测
对气候模型的补充:高纬度地区的云层变化对极地能量平衡和海冰融化影响重大,地面观测数据可弥补卫星监测盲区。
云型识别与数据采集:我们在船上定时记录云型、云量、云高等信息,拍摄天空照片作为辅助证据。
冰川观测
未来气候预测:冰川与冰盖的消融速度是海平面上升和全球变暖的关键指标,需持续、多维度观测,为全球气候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定点摄影与记录:我们从相同坐标点拍摄冰川全景和局部裂缝变化,记录拍摄时间、坐标和气象条件,为科学研究提供长期对比数据。
数据归档:由中国国家地理专家领队提供拍摄规范和安全建议,队员们在登陆或巡游中使用GPS、相机等工具完成影像采集,并及时备份上传。
雪藻采样调查
反照率变化:雪藻大量繁殖会降低雪的反照率,加速冰雪消融,反映极地环境变化的重要动态。
现场采样:在指定、安全区域少量收集带有雪藻的雪样本,并详细记录采样位置、时间、温度等参数。
后续分析:由中国国家地理专家领队提供采样套件及操作规范,队员们负责取样并在船上或实验室进行初步标注,后续交由专业机构深度分析。
浮游生物调查
海洋食物网根基:浮游生物是极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石,其丰度与分布的变动能直接反映水温、盐度和酸化程度。
海面取样:我们使用浮游生物网或采水器收集样本,初步观察样本,记录采集深度、温度等关键数据。
实验室分析:船上配置显微镜或放大镜,队员们在中国国家地理专家领队的指导下做基础观察,并将数据与样品保存以供后期实验室检验。
微塑料调查
全球治理需求:极地海域也受到塑料污染威胁,微塑料对海洋食物网及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需要更多实地取样确认其分布与密度。
微塑料采样:使用细密滤网在海水、沙样、雪样中搜集微塑料碎片、纤维,拍照记录并进行分类标注。
标记与送检:由中国国家地理专家领队演示过滤与识别流程,队员们将所得样本编号、归档,并提交科研项目平台或高校实验室做后续分析。
超越旅行,体验科考
这里,不仅是旅程
更是一场对自然奥秘的深层次探索
成为“极地守护者”
您的每一份观察数据、每一次行动
都是守护极地生态
唤醒更多人环保意识的重要力量
携手创造更绿色的未来
每一位同行者
都可将对大自然的热爱融入公众科学行动中
让更多原始生态数据汇入科研前线
为地球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保护力量
“中国国家地理”号探险邮轮简介
本次“中国国家地理”号探险邮轮于2019年下水,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独立包船,载客量为138人,每次在岸登陆时长2-3小时,是一艘针对极地环境的轻奢型探险船,能很好地兼顾出行品质和户外时间最大化的考察探险需求。此外,Super 1A冰级,作为船舶的最高抗冰等级,能够在冰区艰难航行条件下提供保障,为此次南极考察保驾护航;获得专利的X-bow船艏也提供了更为平稳、舒适的航行体验,大大减少穿越德雷克海峡时所带来的不适。船上配备室内餐厅、图书馆、酒吧、休息厅、讲座厅,以及户外按摩浴缸、健身房等多种娱乐休闲设施。
邮轮外观
主餐厅
观景休息厅
讲座厅
健身房
图书馆
户外按摩浴缸
船东套房 约44.5m²
舷窗三人间 约21.4m²
阳台高级套房 约38.9m²
阳台优选房 约30.5m²
阳台房A 约24.1m²
阳台房B 约23.6m²
阳台房C 约20.9m²
舷窗双人间 约15.8m²
注:除三人间外,所有房型均为双人间,床型可灵活调整为一张大床或两张单人床。
行程介绍
行程安排:
D1—2 11月7日—8日
国内—布宜诺斯艾利斯
国内集合,飞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D3 11月9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
上午于酒店休整,调整时差;
午后参观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区,晚上参加探戈晚宴。
D4 11月10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乌斯怀亚
乘机飞往世界上最南端城市——乌斯怀亚。
D5 11月11日
乌斯怀亚—登船
上午乘船巡游比格尔海峡,拍摄世界尽头的灯塔;
下午登上“中国国家地理”号,正式开启南极半岛考察。
D6—7 11月12日—13日
海上航行,穿越德雷克海峡
乘风破浪,向南航行,接下来两天我们将穿越德雷克海峡。航行期间将由中国国家地理随队专家及探险队员带来南极自然地理、探险历史、野生动物和极地环境等主题讲座。
同时在航程中,队员们可以观察并拍摄记录多种海鸟,可能见到的包括优雅的信天翁和伴随船只翱翔的巨鹱。接近南极半岛时,我们将迎来与冰山的首次相遇。
D8—12 11月14日—18日
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半岛
接下来的五天,我们将在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半岛之间巡航探索,在探险团队的带领下领略初夏南极的生机盎然。搭乘冲锋舟在浮冰之间搜寻海豹或鲸鱼的活动踪迹,探访企鹅的栖息地,包括纹颊企鹅、巴布亚企鹅和阿德利企鹅,甚至还有豹海豹、座头鲸、南极小须鲸以及虎鲸。
南设得兰群岛是南极洲最北端的群岛,作为来南极遇到的第一片陆地,星罗密布的岛屿拥有较多被IAATO准许的登陆点。其中之一是欺骗岛,被海水淹没的火山口处能探访一座废弃的捕鲸站;再往南,宽阔的杰拉许海峡两岸能看到幽静的港湾、悠哉的极地生物和迷人的极地风光。天堂湾是标准的南极风光:齐聚雄伟的雪峰、高耸的冰山、跃起的鲸鱼、冰面上享乐的海豹和喧嚣的企鹅群。
D13—14 11月19日—20日
海上航行,穿越德雷克海峡
告别南极,向北航行返回乌斯怀亚。两天的航行过程中,您可以继续观察飞过头顶的野生鸟类,动物学专家也会带来趣味横生的极地动物讲座;在甲板上观测与记录云层模式和类型,帮助科学家探究云层如何影响地表和气温,以及云层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您还可以参与其他极地公众科学项目,并对航程期间的采样进行分析和研究。
D15 11月21日
乌斯怀亚—布宜诺斯艾利斯
清晨抵达乌斯怀亚;
早餐后下船,乘机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D16—18 11月22日—24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内
参观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区;
傍晚前往机场搭乘国际航班回国,活动结束。
以上行程信息,以出发前最终确认为准。由于极地活动特殊性,若受到天气、码头和登陆点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组织方保留合理调整行程的权利。
由于极地气候的特殊性,每一次南极探险的行程都可能不同,天气、风力、冰面情况等因素都将影响行程计划和时间表。组织方对参观顺序、登陆、巡航次数不做任何承诺。最终一切登陆、巡游及船上活动以船长及探险队长通知为准。
考察航行路线图: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
2025年11月7日—24日(18天)
活动地点:
南极地区、阿根廷
活动费用:
舷窗三人间 104800元/人
舷窗双人间 124800元/人
阳台房C 138800元/人
阳台房B 145800元/人
阳台房A 147800元/人
阳台优选房 153800元/人
阳台高级套房 166800元/人
船东套房 172800元/人
优惠政策:
优惠一: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会员
优惠2000元/人
优惠二:
满3人及以上报名,
享团报优惠1500元/人
本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策划执行、国家动物博物馆提供内容支持,由北京美程旅行社有限公司承办。费用说明
费用包含:
【机票】国内往返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航段经济舱及南美内陆段经济舱机票和机场税,燃油费;
【船票】邮轮舱位费(1个床位),早中晚餐,冲锋艇登陆,政府税,码头税;
【酒店住宿】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星酒店3晚,乌斯怀亚五星酒店1晚(两人一间);
【交通】陆地行程段的用车;
【餐食】行程中全部餐食;
【讲解】全程领队陪同,专家讲座;
【签证】阿根廷AVE电子许可或阿根廷旅游贴纸签证;
【保险】出境旅游保险(非中国国籍或非国内出发者需自理保险)。
费用不含:
【小费】南极邮轮段小费;
【签证】自行办理美国旅游签证的费用;
【单房差】单人间住宿差价;
【个人消费】除行程标示外的饮料酒类、洗衣、电话、网络及行程外的私人交通费;
【额外费用】国内段交通和住宿费用,转机候机用餐费用,行李超重费,额外个人花销费用等;
【南极露营】可选增项,先报先得,名额限40人;
【极地浮潜】可选增项,先报先得,名额限16人。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
010-64865566-225/229
(工作日9:30—18:00)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