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有这个好政策,你们完全符合条件,这是你们应该享受的权益。”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嘉和城A区听力重度残疾的张志家里,联户长苏雅拉其其格正在通过书写的方式向其“讲解”残疾人补贴政策,并耐心帮其准备申请材料。像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康巴什区嘉和社区每天都在上演。
(《内蒙古法制报》记者 李亮)“国家有这个好政策,你们完全符合条件,这是你们应该享受的权益。”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嘉和城A区听力重度残疾的张志家里,联户长苏雅拉其其格正在通过书写的方式向其“讲解”残疾人补贴政策,并耐心帮其准备申请材料。像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康巴什区嘉和社区每天都在上演。
作为一个流动人口占比超99%的社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康新街道嘉和社区每栋楼住户多达200至450户,16名网格员平均要服务近400户居民。人员结构复杂、服务需求多元,如何让治理更精细、服务更贴心?嘉和社区党支部给出了答案——选聘339名“联户长”,以“一人包联16户”的模式,让居民当“主角”,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实现精细化治理,将惠民政策“传进”百姓家庭,用精细服务“托起”幸福民生,用真情解纷“传出”和谐音符,“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也已成为了辖区群众的行动自觉。
宣讲“接地气” 政策惠民生
“真是多亏了乔妹子,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要不然我哪想得到、办得成这么贴心的事啊!这真是把我们老百姓的难处放在了心上!”家住嘉和城C区的八旬老人任文清,因卫生间设施老旧地面光滑,再加上他腿脚不便,厕所里为其埋下了“易滑倒”的安全隐患。联户长乔棉枝了解这一情况后,登门入户,为任文清老人送来了“适老化改造政策”,并帮助办理了申请、改造等事宜。
为了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嘉和社区先从联户长培训入手。社区网格员定期组织政策解读会,把医疗报销、养老保险、就业扶持、困难救助等政策梳理成“明白纸”,确保联户长先学懂、弄通。随后,联户长们化身“政策宣传员”,用群众听得懂、乐于听的方式,把“大政策”变成“家常话”。
联户长程强壮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一把推子、一把梳子、一件围布,是他传递温暖的“工具包”,他经常主动上门为社区内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残疾居民等困难群众提供义务剪发服务。每次剪发的同时,他都会利用这温馨的氛围,以“拉家常”的方式,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语言,配上身边人的真实案例,向居民们耐心讲解医保报销、养老待遇、残疾人补助等惠民政策,让政策宣讲不再“冷冰冰”。
除了入户宣讲,社区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小区广场等场所,借志愿服务日、协商议事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集中宣讲。今年端午节,社区举办的“粽香话感恩”活动上,联户长们和居民一起包粽子、猜灯谜,而灯谜的谜底大多是惠民政策相关的知识。“‘看病能报销,住院有补贴’,打一个政策名称——你们猜猜是什么?”联户长平逸的提问刚说完,居民们就纷纷举手抢答:“是医疗保险!”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政策知识也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更让居民眼前一亮的是,社区还把惠民政策编成了三句半、小品、朗诵等文艺节目。在“七一”文艺汇演上,联户长们表演的三句半《党的政策暖人心》,用“医疗报销不用跑,手机操作真方便;养老保险有保障,老年生活笑开颜”等朗朗上口的台词,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这种方式太有意思了,看完节目,好多政策都记在脑子里了!”居民张杰笑着说。
沟通“零障碍” 精治顺民意
在嘉和社区,每个联户长都有一个“民情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居民的诉求、建议,而他们就像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桥梁”,既收集民意,又传达政策,让双向沟通“零障碍”。
作为社情民意的“收集器”,联户长们总能在日常相处中捕捉到居民的需求。联户长程强壮在一次义务理发时,得知符合领取高龄津贴条件的居民张杰、佟玉成还没有办理申请,其便掏出随身携带的“民情笔记本”记录了这一情况,并向他们宣讲了国家高龄津贴的相关政策。随后,程强壮及时帮助两位老人准备了申请材料,最终在联户长和社区领导的帮助下,他们成功领到了高龄津贴。
联户长是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贴心人”。在居民散步、下棋、乘凉的时候,联户长们总能第一时间倾听收集到群众关于优化小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逐条梳理分类,及时上报社区协调解决。这种融入日常生活的社情民意收集模式,正是“零障碍”沟通的真实写照。
除了收集民意,联户长还是政策指令的“扩音器”。每当社区有重点工作安排,比如文明城市创建、惠民活动、垃圾分类等,联户长们都会第一时间把文件精神转化为“群众语言”,传达给每一户居民。“大家注意啦,最近要开展小区环境整治,咱们把楼道里的杂物清理一下,既整洁又安全,也为文明城市创建出份力!”在小区的微信群里,大家对联户长发出的类似信息,也都能够积极响应。“作为嘉和社区的居民,我们深感荣幸。有好邻居联户长在身边,心里非常踏实,他们每天不厌其烦地往群里发诈骗、暴雨等预警信息,而且还能及时将一些惠民政策传达给我们,真实暖心又贴心。”言语间,居民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服务“不缺位” 措施暖民心
“感谢党和政府,真正把老百姓的困难放在心上,为我们解决了实际难题!”两位70多岁且身患残疾的老夫妻,握着联户长陈先俊的手激动地说。
侯福顺、潘雅琴夫妇是联户长陈先俊包联的住户。2025年5月,在一次入户走访中,陈先俊细心察觉到老两口因居住楼层过高(二十八层),上下楼极其困难,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质量。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反馈至社区,并主动与鄂尔多斯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服务中心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帮助该户居民将住房从高层调整至十三层,极大缓解了出行难题。为进一步方便老人出行,陈先俊又贴心联系物业公司,协调将单元内一部电梯常态化停靠十三层,减少老人等候时间,确保他们出门更加安全、便捷。
在嘉和社区,像陈先俊这样的联户长还有很多。他们以身作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办理社保认证,联户长主动上门帮忙操作;居民家的水管坏了、电路出了问题,联户长帮忙联系维修人员;临时遇到困难的家庭,联户长及时反馈社区,协助申请救助……“只要居民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这是联户长们常说的一句话。
除了贴心服务,联户长们还是化解矛盾的“稳压器”。由于社区流动人口多,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有矛盾纠纷。联户长们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主动介入调解。2025年5月的一天,嘉和社区一小区内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因捡拾废品发生争执。双方情绪激动,发生了肢体推搡。两位老人均患有疾病,一旦事态升级,后果不堪设想。所幸,联户长刘瑞琴在清晨巡查时,及时发现并阻止了两位老人的行为,经过耐心安抚双方情绪,及时化解了这场纠纷,有效防止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在社区建设中,联户长们更是带头示范的“排头兵”。每当社区开展文明创建、环境清扫、志愿服务等活动,他们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
党员联户长敖特根与平逸两名同志经常活跃在社区志愿服务的第一线,是群众眼中当之无愧的模范带头人。每逢大雪降临,他们总是最先拿起工具,顶着寒风,带领邻里清扫道路积雪,为居民开辟安全畅通的出行通道;到了植树时节,他们又带头挥锹培土、扶苗浇水,以实际行动为社区增添绿意、美化家园。无论是环境整治、文明宣传,还是各类公益活动,他们都踊跃参与、走在前列,充分发挥了“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如今的嘉和社区,339名联户长就像339颗“星星”,点亮了社区治理的“星空”。从政策宣讲到民意沟通,从贴心服务到矛盾化解,他们用实际行动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实践,更是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以前觉得社区离自己很远,现在有了联户长,感觉党和政府就在身边。以后我们要像联户长一样,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跟着党把日子越过越好!”居民们的心声,正是嘉和社区精细治理的最好见证。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