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书就是卢伯克回答“如何使用生命”的答案之书,从“论机智”“论钱财”“谈休闲养心”“论健康”“谈国民教育”“谈自我教育”等角度回答了生命的用途这一重大问题,与《培根随笔集》很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散文集,但是语言更加简明,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其中篇章被纳入英语教
生命,一份超乎寻常的礼物。
生命,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推荐5本关于“生命”的书,思考生命,探索生命,拥抱生命。
1.《生命之用》:生活中最需要学会的是怎样生活——英国银行家、政治家、文学家卢伯克用19篇文章向您展示生命之用
[英] 约翰·卢伯克 著
曹明伦 译
英国银行家、自由政治家、慈善家、科学家和博学家卢伯克爵士说:“人生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生命”,并问:“我们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生命这笔财富?
本书就是卢伯克回答“如何使用生命”的答案之书,从“论机智”“论钱财”“谈休闲养心”“论健康”“谈国民教育”“谈自我教育”等角度回答了生命的用途这一重大问题,与《培根随笔集》很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散文集,但是语言更加简明,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其中篇章被纳入英语教材,是尤其适合青年人阅读的人生指南。
精彩书摘
叔本华曾注意到,他的学问虽说没给他带来任何收入,但却为他节省了大量开支。作为一个民族,我们必须怀着感激之心承认,科学不但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收益,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我们的支出。我们花在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上的钱与其说是开销,不如说是投资。不过,我们提倡兴建学校和公共图书馆,并非因为它们能替我们省钱,而是因为它们能让我们的同胞生活得更轻松愉快。须知穷人的生活几乎没什么乐趣可言。
2.《生命之乐》:列举人生的乐趣,帮助年轻人走出迷茫
生命是一份超乎寻常的礼物。到了懂事的年龄,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自问:我们生存于世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什么?
《生命之乐》是卢伯克在《生命之用》外的另一部散文集,可作为姊妹篇搭配阅读。英国银行家、政治家、人类学家、博物学家、文学家约翰·卢伯克爵士在《生命之乐》中以23篇文章罗列了人生中的乐事,借此鼓励青年人走出对未来的迷茫,走出情绪低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开启自己的漫长旅程。
精彩书摘
我们不应该把对自己或别人的责任描绘成一位苛刻的监工,而是一位善良、充满同情心的母亲。她时刻保护我们免受焦虑、忧愁的困扰,引导我们踏上一条平坦的心路。
远离人群,孤立自己,多数情况下,你只能过着灰暗、自私的生活。责任使我们看到自身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并可摆脱人生的诸多烦恼
但是,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气,饱含激情,富于情趣,远离忧愁呢?
很多历史上的大人物都曾野心勃勃,但他们的梦想最终还是被击得粉碎。“安东尼迷恋爱情,布鲁很多历史上的大人物都曾野心勃勃,但他们的梦想最终还是被击得粉碎。图斯追求荣耀,凯撒贪于统治。第一位得到了耻辱,第二位收获了唾弃,最后一位遭到了背叛,无一不是以毁灭而告终。”(摘自19世纪英国作家科尔顿的《言简意赅》)财富能够招致危险,带来麻烦,遭到窥视。当然,如果利用合理,财富可带给人幸福,但同样需要时刻看护。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伟大目标呢? 马可·奥勒留说道:“用什么来指引一个人的人生道路? 只有哲学。人生哲学存在于这样的一种精神世界:远离暴力,不受伤害,超越痛苦和欢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当然,这目的不可是欺骗性的和虚伪的;不要被别人的所作所为左右;接受所发生的一切,所得到的切,无论源归何处,皆源于自己;以一种欣然的态度等待死亡的来临,人的死亡无异于其他任何生命的消殒。”我认为这最后的关于死亡的论述似乎有些多余,因为,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影响人的行为。
培根指出:“人的精神力量足够强大,强大到足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为了复仇俾倪死亡,为爱嘲笑死亡,为了荣誉渴求死亡,为了摆脱痛苦企盼死亡。
3.《生命与希望之歌》:拉美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影响欧洲文坛的拉美文学作品。
[尼加拉瓜] 鲁文·达里奥 著
赵振江 译
鲁文•达里奥是西班牙语美洲诗坛耀眼的明星之一,是西班牙语美洲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使拉丁美洲诗歌对欧洲宗主国产生了反馈作用。达里奥的诗歌形式新颖,韵律和谐,意象优美,富有音乐性。本书选译了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尤其是《蓝》《世俗的圣歌》和《生命与希望之歌》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集中体现了诗人从逃避现实的唯美主义向“新大陆主义”转变的全过程。
精彩书摘
生命神秘,光明盲目
而真理不可捉摸地笼罩黑暗;
真正的完美永远不会屈服,
理想的秘密在阴影中安眠。
4.《选择生命》:西方历史学家汤因比与东方思想家池田大作的思想碰撞,几乎探讨了人类社会、当代世界所有最迫切的问题
[英] 汤因比 [日] 池田大作 著
冯峰 隽雪艳 孙彬 译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20世纪最负盛名的史学大师和历史哲学家之一。池田大作,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
本书是汤因比与池田大作的对谈录,分为人生与社会、政治与世界、哲学与宗教,共三篇十二章。两位作者纵贯古今,横跨全球,追溯过去,着眼当代,展望未来,从宇宙天体、生命起源、宗教哲学、道德伦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国民经济、社会福利、政治制度、领导选择、军备竞赛、和平战争,一直到未来的世界大同,几乎探讨了人类社会、当代世界所有最迫切的问题,并对未来世界作了预测和展望,还谈了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作用。
目录
序言
第一部人生与社会
第一章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
第二章人类周围的环境
第三章智慧的生物一人类
第四章 为了健康和福利
第五章 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
第二部 政治与世界
第一章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世界
第二章 军备与战争
第三章 政治体制的选择
第四章 走向大同世界
第三部 哲学与宗教
第一章 现象与本质
第二章 宗教的作用
第三章 善恶与伦理实践
5.《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和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合作完成,东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经典著作。
[瑞士] 荣格,[德] 卫礼贤 著
张卜天 译
本书为荣格对道家经典《太乙金华宗旨》的长篇评述,为东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经典著作。
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译成德文,荣格读后大为赞叹,声称此书帮他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如荣格所说,中国用朴素的语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带来了金花的优雅芬芳,使西方人对于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是东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经典著作。
相关阅读
2015年夏天到来之前,张卜天的键盘被敲坏了,那个在国外呆不住的魔咒,也终于被打破了。
彼时,他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待了半年,翻译了三本半书。键盘坏了,干脆不翻了,跑到英国各地逛了一大圈,正好回国时间也到了。
其中一本《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最为特殊。它本从中国来,近一个世纪后,张卜天要把它重新带回中国。
镜头切换到1924年,青岛码头。
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结束了在中国25年的生活,即将乘船离开。康有为也在送行的队伍中,临别送了不少典籍。卫礼贤不算一个成功的传教士,但却是疯狂的翻译家:
《论语》、《道德经》、《列子》、《庄子》、《孟子》、《易经》、《礼记》……他还节译了《大学》、《诗经》、《三国演义》、《聊斋》、《吕氏春秋》……
大海之上,船舱之内,卫礼贤的行李中,有一本《太乙金华宗旨》。卫礼贤回到欧洲后,将《太乙金华宗旨》译成德文。出版之前,卫礼贤把书稿寄给了他的好友——精神分析学派的宗师荣格。
当时的荣格,正在苦苦思索自己对于集体无意识的研究,其困境已经持续了15年。但是通过《太乙金华宗旨》,荣格看到了灵知(Gnosis)和当代人集体无意识过程之间的联系。那种超越了文化和意识差异的共同基底,荣格称之为“集体无意识”。
“金华”,也写做“金花”,意思就是光,而光是慧的象征。拿到手稿后,荣格完成了前面的评述部分,两人一起合著了《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
张卜天第一次将它从德文译出,并且在译后记里说,《金花的秘密》无疑是沟通东西方精神世界的一座桥梁。其实,卫礼贤是修桥之人,荣格是铺路之人,张卜天也没有补过什么天。这座桥五彩斑斓,折射出全部的可见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
(本文选自西湖大学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外一种:心灵与物质)》:科学家薛定谔对心灵与意识的深刻认识,了解生命起源理论必读。
[奥] 薛定谔 著
张卜天 译
诺贝尔奖获得者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作者在书中致力于将生物学与量子力学协调起来,尽管写于1944年,但书中关于生命、分子生物学、心灵等主题的评论今天看来仍十分有趣,极具启发性。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DNA的发现作了概念上的准备,对于希望了解生命起源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好的选择之一。
《心灵与物质》是薛定谔另一本哲学论著,这篇演讲中,薛定谔探讨了意识在生命演化中占据着什么位置,以及人的心灵发展在道德问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薛定谔结合东西方的古代哲学思想对此做出了尝试性的回答,大胆新颖切颇具启发性。
目录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
前言(彭罗斯)
序言
第一章 经典物理学家对这一主题的探讨
1.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2.统计物理学。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3.素朴物理学家对这一主题的探讨
4.为什么原子如此之小?
5.有机体的运作需要精确的物理定律
6.物理定律基于原子统计学,因而只是近似的
7.它们的精确性基于大量原子的介入。第一个例子(顺磁性)
8.第二个例子(布朗运动,扩散)
9.第三个例子(测量准确性的限度)
10.√n律
第二章 遗传机制
11.经典物理学家的绝非平凡的预期是错误的
12.遗传密码本(染色体)
13.身体通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而生长
14.在有丝分裂中每一个染色体都被复制
15.减数分裂和受精(配子配合)
16.单倍体个体
17.减数分裂的显著关联
18.交换。特性的定位
19.基因的大尺寸
20.小数目
21.持久性
第三章 突变
22.“跳跃式”的突变——自然选择的工作场地
23.它们繁育一模一样的后代,即它们被完全遗传下来
24.定位。隐性和显性
25.介绍一些术语
26.近亲繁殖的有害效应
27.一般的和历史的评述
28.突变作为一种罕有事件的必要性
29.X射线诱发的突变
30.第一法则。突变是单一事件
31.第二法则。事件的局域化
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
32.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持久性
33.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
34.量子论——不连续状态——量子跃迁
35.分子
36.分子的稳定性依赖于温度
37.数学插曲
38.第一项修正
39.第二项修正
第五章 对德尔布吕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
40.对遗传物质的一般描述
41.这种描述的独特性
42.一些传统的错误观念
43.物质的不同的“态”
44.真正重要的区别
45.非周期性固体
46.压缩在微型密码中的丰富内容
47.与事实作比较:稳定程度;突变的不连续性
48.自然选择的基因的稳定性
49.突变体有时较低的稳定性
50.温度对不稳定基因的影响小于对稳定基因的影响
51.X射线是如何产生突变的
52.X射线的效率并不依赖于自发突变性
53.回复突变
第六章 有序、无序和熵
54.从模型得出的一个值得注意的一般结论
55.基于秩序的秩序
56.生命物质避免了向平衡衰退
57.以“负熵”为生
58.熵是什么?
59.熵的统计学意义
60.从环境中吸取“秩序”来维持组织
第七章 生命以物理定律为基础吗?
61.有机体可望有新的定律
62.评述生物学状况
63.综述物理学状况
64.明显的对比
65.产生有序的两种方式
66.新原理并不违反物理学
67.时钟的运动
68.钟表装置终究是统计学的
69.能斯特定理
70.摆钟实际上是在零度
71.钟表装置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
后记: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心灵与物质
第一章 意识的物理基础
第二章 理解的未来
第三章 客观化原则
第四章 算术悖论: 心灵的同一性
第五章 科学与宗教
第六章 感觉性质的奥秘
译后记
·《生命之数:用数学解释生命的存在》:和数学科普大师畅游生命世界的嘉年华!著名数学家伊恩·斯图尔特的精彩“跨界”之作;以数学的视角解读生命的奥秘。
[英] 伊恩·斯图尔特 著
杨昔阳 译
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一直认为数学在他们研究中的作用微不足道。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科学家们已经证明,数学才是解密我们所在的世界和纷繁生命的钥匙。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病毒的结构和细胞的构造,再到生命个体的形式和行为,以及它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关联,数学和生物学之间其实早已存在丰富多彩的联系。
在这本书中,伊恩•斯图尔特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回顾了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每一次生物学变革中数学所扮演的角色,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数学在人类探索自然界奥妙的旅程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却鲜为人知的作用。
·《新生命史: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革命性解读》:以全新视角揭示细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关于环境或地球的过去及未来的必读之书
[美] 彼得·沃德 乔·克什维克 著
李虎 王春艳 译
自从达尔文以来,我们一直在考虑物种的进化。然而,正是生态系统的进化形成了我们所知的生命世界。
本书是关于地球这颗暗淡蓝点上生命进化的杰作,以最新的科学研究为基础,用生态学的方法思考生命的历史,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进行革命性的解读。
内容丰富,包含关于数次大灭绝前后的化石分析;语言通俗,记录作者多年的野外、教研工作及有趣的轶事;后附大量参考资料,为想更多了解人类从哪里来以及我们星球可能的未来提供指引。
目录
前言............i
第一章 辨别时间............1
第二章 形成一颗类地行星:46 亿~45 亿年前............8
第三章 生、死和新发现的中间状态............23
第四章 形成生命:42 亿~35 亿年前............40
第五章 从起源到氧化:35 亿~20 亿年前............65
第六章 漫漫长路,肇造动物:20 亿~10 亿年前............92
第七章 成冰纪与动物的演化:8.50 亿~6.35 亿年前............104
第八章 寒武纪大爆发:6 亿~5 亿年前............128
第九章 奥陶纪—泥盆纪动物大扩张:5.0 亿~3.6 亿年前............159
第十章 提塔利克鱼和进军陆地:4.75 亿~3.50 亿年前............179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时代:3.5 亿~3.0 亿年前............206
第十二章 大灭绝—缺氧与全球停滞:2.52 亿~2.50 亿年前............230
第十三章 三叠纪大爆发:2.52 亿~2.00 亿年前............246
第十四章 低氧世界的恐龙霸权:2.3 亿~1.8 亿年前............268
第十五章 温室性海洋:2 亿~6500 万年前............303
第十六章 恐龙之死:6500 万年前............321
第十七章 姗姗来迟的第三哺乳动物时代:6500 万~5000 万前............333
第十八章 鸟类时代:5000 万~250 万年前............348
第十九章 人类和第十次大灭绝:250 万年前至今............358
第二十章 地球生命:可知的未来............376
注释............388
·《稀有地球:为什么复杂生命在宇宙中如此罕见》:打破卡尔萨根对宇宙文明数量的乐观估计!用跨学科的观点拆穿马斯克移民火星计划的骗局,解密霍金“地球灭顶之灾”预言背后的依据
[美] 彼得·D.沃德 [美] 唐纳德·布朗利 著
刘夙 译
“……(这本书)就像一颗颇具伤力的小行星,强烈撼动了天文生物学家的世界……”
——《新闻日报》(纽约)
1974年,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提出,仅在银河系,便存在100万个由智慧生命创造的文明。
本书结合新的天文物理学、天体生物学和行星科学知识,以极强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条理,对地球上高等生物的出现原因进行了严谨而透彻的分析与推断。
在这趟探寻生命的宇宙之旅中,我们会惊奇地看到,虽然微生物这样简单生命的活动证据不难找到,但复杂生命的演化和生存所需的条件却相当难得,如宜居带的形成、板块构造和月球在地球生命起源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如果你也对宇宙生命的诞生之谜感兴趣,那么本书作为“稀有地球”假说的立论之作,将是书单中的一本。
目录
平装版序言
第一版序
引言:天文生物学革命与稀有地球假说
宇宙中的死亡地带
稀有地球因素
第一章 为什么宇宙中可能广布着生命
第二章 宇宙的宜居带
第三章 建造宜居地球
第四章 地球生命的初次登场
第五章 如何建造动物
第六章 雪球地球
第七章 寒武纪爆发之谜
第八章 集群灭绝与稀有地球假说
第九章 板块构造令人意外的重要性
第十章 月球、木星与地球生命
第十一章 检验稀有地球假说
第十二章 评估概率
第十三章 星际信使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索引
每日一书
《人类理解研究》
每日一词
《新华语典》
来源:商务印书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