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维生素C片补充剂既要用抗坏血酸又要用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钠与抗坏血酸之间的区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10:37 2

摘要:在维生素C补充剂的生产中,配料表中有选择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钠两种原料形式,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使用呢?其核心原因是两者在稳定性、溶解性、口感及适用性上的显著差异,最终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保质期、服用体验和适用人群。……(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

核心提示:在维生素C补充剂的生产中,配料表中有选择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钠两种原料形式,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使用呢?其核心原因是两者在稳定性、溶解性、口感及适用性上的显著差异,最终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保质期、服用体验和适用人群。……(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在维生素C补充剂的生产中,配料表中有选择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钠两种原料形式,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使用呢?其核心原因是两者在稳定性、溶解性、口感及适用性上的显著差异,最终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保质期、服用体验和适用人群。

先上总结:

综合以上几点,维生素C补充剂在原料选择时一般会用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钠搭配使用,取长补短。

以下从4个关键维度详细解析:

01

纯度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是维生素C的“纯体”,除了少量杂质之外,补充的全是维生素C。

抗坏血酸钠

抗坏血酸钠是抗坏血酸的“钠盐形式”(抗坏血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其分子结构中引入了钠离子,与抗坏血酸相比,纯度不高。每克大约包含890毫克抗坏血酸和110毫克钠。这就意味着想要获得与抗坏血酸同样数量的维生素C,需要摄入更多抗坏血酸钠。且不适合遵循低钠饮食的人。

02

稳定性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是维生素C的“活性本体”,其化学性质及其不稳定:

(1)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尤其在潮湿、高温、光照环境下,氧化速度会大幅加快;

(2)易与金属离子(如生产设备中的铁、铜)反应,进一步破坏结构;

(3)氧化后会生成 “脱氢抗坏血酸”,若继续降解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如草酸),不仅失去活性,还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

抗坏血酸钠

抗坏血酸钠是抗坏血酸的钠盐形式化学稳定性显著升高。

若用抗坏血酸直接制片,产品可能在短期内(如3-6 个月)就因氧化而失效,无法满足市场对保质期的需求。

03

溶解性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是弱酸性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33g/100mL(25℃),属于 “可溶” 但非 “易溶”;

抗坏血酸钠

抗坏血酸钠是离子型化合物(钠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达100g/100mL 以上(25℃),属于 “易溶” 物质,且溶解速度更快。

对人体而言,更易溶解的抗坏血酸钠能在胃内快速分散、小肠内快速吸收,避免因溶解缓慢导致的“吸收不充分”,尤其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人、儿童)。

04

体验感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的pH 值约为 2.5-3.5(接近柠檬汁的酸度),直接服用时,酸性成分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反酸,甚至加重胃炎、胃溃疡患者的症状;

纯抗坏血酸味道极酸、带涩感,直接制片后口感差,不易被人接受。

抗坏血酸钠

抗坏血酸钠是弱碱性盐(pH 值约为 7.0-8.5),不易刺激肠胃;且微咸的口感,搭配少量甜味剂(如蔗糖、山梨糖醇)即可制成适口性好的片剂,大幅提升服用体验。

05

在实际选购维生素 C 片时,无需纠结 “抗坏血酸” 与 “L - 抗坏血酸” 的字面差异,核心是看配料表标注:

若配料表明确写“L - 抗坏血酸”:属于更严谨的标注,直接表明原料是 100% 活性形式,无需担心无效成分;

警惕“伪概念”:若配料表写 “D - 抗坏血酸” 或 “DL - 抗坏血酸(混旋体)”,则产品实际有效维生素 C 含量低,不建议选择。

日期:2025-09-11

来源:食品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