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半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宏观政策环境趋于宽松以及市场信心逐步修复,证券行业整体迎来业绩回暖窗口期。在这一背景下,招商证券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中期成绩单,展现出卓越的经营韧性与清晰的战略执行力。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2亿元,同比增长9.64
出品 | 财评社
文章 | 宝剑
编辑 | 笔谈
2025年上半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宏观政策环境趋于宽松以及市场信心逐步修复,证券行业整体迎来业绩回暖窗口期。在这一背景下,招商证券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中期成绩单,展现出卓越的经营韧性与清晰的战略执行力。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2亿元,同比增长9.64%;归母净利润达51.86亿元,同比增长9.2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4.18%,较上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EPS)为0.56元,同比增长9.8%。整体业绩不仅稳中有进,且主要增长动力来源于可持续、高附加值的收费类业务,充分彰显了公司转型成效与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从业务结构来看,招商证券的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优化特征。经纪、投行与资管等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板块全面回暖,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而信用业务也实现稳健扩张。相比之下,自营业务虽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有所承压,但并未动摇公司整体盈利根基,反而凸显出其在资产配置策略上的审慎与前瞻性。整体而言,这是一份质量较高、结构健康、前景可期的财务报告,反映出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卓越的经营能力与战略定力。
尤为值得肯定的是,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达到37.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86%,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一亮眼表现的背后,是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与公司客户基础持续扩大的双重驱动。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63.3%,市场情绪明显回暖。招商证券精准把握市场机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实现同步跃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正常交易客户数达2006.1万户,同比增长9%;财富管理客户数同比增长46%,高净值客户数同比增长24%,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客户黏性不断增强。托管客户资产规模达4.56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79%,显示出公司在资产托管与财富管理服务方面的强大吸引力。“e招投”基金投顾保有规模达47.19亿元,智能化投顾平台持续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公司从传统通道服务商向综合财富管理机构加速转型。此外,尽管机构业务中托管外包规模为3.52万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6.81%,但公司在私募基金领域的领先地位依然稳固,私募基金产品托管数量市场份额高达21.52%,连续十二年位居行业第一,充分体现了其在私募服务生态建设方面的专业能力与品牌影响力。
投资银行业务同样成为2025年上半年的一大亮点,实现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41.3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股权融资与债券承销领域的双重突破。
在股权融资方面,公司A股股权主承销金额达244.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1.5%(部分口径显示为3.7倍),行业排名跃升至第7位,展现出强劲的项目获取与执行能力。其中,再融资项目承销规模达242亿元,同比增长187%,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成长型科创企业及实体经济的深度服务能力。尽管IPO仅完成1单(募资5亿元),但公司在审及在辅导项目储备充足,IPO储备项目达12家,行业排名第5至第6位,覆盖主板、创业板及北交所,项目梯队结构合理,为未来业绩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债券承销领域,公司主承销规模约为1917亿至1955亿元,同比增长5.66%至17.51%,行业排名稳居前列。其中,金融债、资产支持证券(ABS)和公司债承销规模分别为832亿元、620亿元和384亿元,产品结构多元,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整体来看,招商证券投行业务已从前期的相对低迷中走出,凭借对政策导向的精准把握和对重点行业的深耕布局,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双重提升,展现出强大的业务弹性和增长潜力。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子公司招商资管发展势头良好,推动公司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达4.40亿元,同比增长29.27%。招商资管积极推进大集合产品公募化转型,已完成7只产品转型,并新申报4只公募基金产品,产品线不断丰富,主动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尽管受市场环境影响,资产管理总规模为2535亿元,同比下降16.1%,但收入端仍实现逆势增长,反映出公司向高质量、高附加值业务转型的成效。
信用业务方面,公司利息净收入达6.30亿元,同比增长34.9%。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融资利息支出的更大幅度下降,而非利息收入的显著提升,体现出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化能力。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两融余额在不同报告中分别为906亿元和953亿元,市场份额在4.9%至5.2%之间,较年初基本持平或略有提升,市占率稳中有进,反映出公司在融资融券领域的稳健经营策略。此外,公司管理费用为47.89亿元,同比增长5.6%,但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74个百分点至45.5%,经营杠杆(剔除客户资金后)为4.11倍,较年初下降6.1%,表明公司在扩大收入的同时,有效控制了运营成本,整体运营效率持续优化,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成果。
然而,在充分肯定招商证券优秀经营业绩的同时,也需客观指出其在自营业务方面存在的短期压力与结构性挑战。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41.24亿元,同比下降13.25%。若进一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调整后投资净收益为31.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0.9%。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固定收益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2024年同期,公司债券自营规模较大,受益于“债牛”行情,取得了较高收益基数。而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整体表现偏弱,利率波动加剧,导致公司固收类投资出现回撤。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债券资产占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重高达65%,资产结构偏重固收,使其在市场调整中承受较大压力。与此同时,公司金融资产投资规模为3602亿至3618亿元,较年初下降约3.7%,主要因公司主动缩减其他综合收益(OCI)类资产规模,体现了在市场不确定性下更为审慎的投资策略。虽然自营业务短期承压,但考虑到其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已逐步下降,且公司正在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加强投研能力建设等方式提升投资韧性,长期来看,自营板块有望随市场环境改善而逐步修复。
基于对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政策红利释放及公司业务结构优化的判断,多家研究机构上调了对招商证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9亿至125亿元、131亿至138.4亿元、140亿至155.6亿元,对应2025年8月末股价的市净率(PB)分别为1.32—1.35倍、1.19—1.23倍、1.07—1.13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招商证券依托招商局集团的强大背景,在客户服务、合规风控、金融科技等方面具备长期竞争优势。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释放,公司有望进一步发挥在财富管理与机构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招商证券2025年中报展现了“强于行业、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在收费类业务全面复苏、财富管理转型深化、投行业务蓄势待发的背景下,公司长期价值凸显。尽管自营业务面临短期波动,但整体经营质量提升,成本控制有效,ROE稳步改善。
在资本市场持续改革与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下,招商证券凭借其卓越的客户基础、领先的业务布局与稳健的风控体系,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与坚定持有。
来源:财访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