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草莓病害少综合养护要做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06:36 2

摘要:实践表明,单一依赖药剂防治难以从根本上控制病害,需通过“预防为主、综合养护”的管理策略,从定植前准备、移栽技术、田间肥水管理及病害早期防控等关键环节入手,构建全周期病害防控体系,为草莓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实践表明,单一依赖药剂防治难以从根本上控制病害,需通过“预防为主、综合养护”的管理策略,从定植前准备、移栽技术、田间肥水管理及病害早期防控等关键环节入手,构建全周期病害防控体系,为草莓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一、定植前:做好土壤与秧苗消毒,切断病害源头

定植前的消毒工作是阻断病害传播的首要环节,需重点针对土壤与秧苗两大病害载体开展处理。

(一)土壤消毒

土壤是土传病害(如根腐病、枯萎病)的主要滋生场所,需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杀灭土壤中病原菌与虫卵。物理消毒可采用“高温闷棚”法,在夏季休闲期,将棚内土壤深翻30厘米后,覆盖地膜并密闭棚室,利用高温(棚内温度可达50℃以上)持续15-20天,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化学消毒可选用低毒消毒剂(如石灰氮),按每亩50-80公斤用量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翻耕后浇水覆膜,密闭棚室7-10天,待药剂降解后再进行定植,避免残留对草莓根系造成损伤。

(二)秧苗消毒

优质无病秧苗是草莓栽培的基础,需从源头筛选并消毒处理。首先选择长势健壮、叶片无病斑、根系发达的秧苗,剔除叶片发黄、根系腐烂的病弱苗;其次进行浸苗消毒,将秧苗根系浸泡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浸泡15-20分钟,捞出后晾干至根系微潮,杀灭附着在根系与叶片表面的病原菌,减少定植后病害爆发风险。

二、移栽期:采用带土、蘸根技术,保护根系促成活

草莓移栽阶段若根系受损,易引发病原菌侵染,需通过科学移栽技术降低根系损伤,增强植株抗逆性。

(一)带土移栽

带土移栽可最大程度保留草莓秧苗的须根,减少根系暴露与机械损伤,维持根系吸收功能。起苗时需在秧苗根部保留直径5-8厘米的土坨,避免土坨松散;运输过程中用湿布包裹土坨,防止脱水;定植时将带土秧苗放入定植穴,确保土坨与周围土壤紧密贴合,覆盖土壤至与土坨齐平,避免根系悬空或埋压过深。

(二)蘸根处理

定植前的蘸根处理可进一步为根系提供保护,同时补充营养。将晾干后的带土秧苗根系,蘸取由“杀菌剂+生根剂”配制的混合液(如5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0.2%萘乙酸水剂),蘸根深度以3-5厘米为宜,停留3-5秒后取出,待药液稍干后立即定植。此举既能杀灭根系周围病原菌,又能促进新根萌发,提高秧苗定植成活率,为后续抗病能力打下基础。

三、定植后:科学开展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草莓定植后的肥水管理直接影响植株长势,合理的营养供给与水分调控可增强植株免疫力,降低病害易感性。

(一)科学施肥

遵循“薄肥勤施、平衡营养”原则,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抗病性下降。定植后10-15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如羊粪、堆肥)每亩1000公斤,配合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比例1:1:1)每亩20公斤,促进根系与叶片生长;花期前增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每亩用量15公斤,叶面喷施0.3%硼肥溶液,增强花器发育与抗逆性;果实膨大期追施高钾复合肥,每亩25公斤,补充果实生长所需养分,同时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盐渍化,引发根系病害。

(二)合理控水

草莓根系喜湿怕涝,需根据生育期与土壤墒情调控浇水量。定植后初期保持土壤湿润(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促进新根萌发;缓苗后减少浇水,避免土壤积水导致根系腐烂;花期与果实膨大期需保证水分供应,采用滴灌方式每周浇水1次,每次每亩浇水量20-30立方米,避免大水漫灌引发病害传播;雨季及时清理棚室排水口,防止雨水倒灌。

四、全周期:坚持病害早防早治,避免病害扩散

草莓病害防治需摒弃“见病才治”的被动模式,通过早期监测与干预,将病害控制在萌芽阶段。

(一)加强田间监测

定植后定期巡查田间,重点观察叶片、叶柄、果实及根系状况:叶片出现褐色斑点、白粉状物,可能是叶斑病或白粉病;果实表面出现凹陷病斑、腐烂,可能是灰霉病;根系发黑、腐烂,可能是根腐病。发现零星病株或病叶时,立即标记并记录病害类型,避免病害扩散。

(二)早期防控措施

病害早期可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结合的方式:物理防治方面,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带出棚外集中深埋或焚烧,减少病原菌传播源;化学防治方面,针对不同病害选用低毒高效药剂,如防治白粉病可喷施25%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可喷施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根腐病可采用灌根方式,使用30%恶霉灵水剂800倍液,每株灌药量200-300毫升。药剂喷施或灌根需在发病初期进行,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草莓果实安全。

综上,草莓病害防控需贯穿“从定植前到采收期”的全生长周期,通过土壤与秧苗消毒切断源头、科学移栽保护根系、精准肥水增强抗性、早期防治控制扩散,形成综合养护管理体系。只有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概率,保障草莓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

来源:风趣一半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