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毒瘤”不除,经济该如何复苏?看看老百姓的钱都被谁吸走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1-06 00:15 1

摘要:从曾经的不让生到偷着生,变成现在的鼓励生却不敢生,究其原因,不是大家不想生,而是生活条件好了,钱袋子却一天比一天瘪了,一人工作全家不饿的时代不复存在,而现存的两大“毒瘤”,已然成为了吸走百姓钱财的元凶。

从曾经的不让生到偷着生,变成现在的鼓励生却不敢生,究其原因,不是大家不想生,而是生活条件好了,钱袋子却一天比一天瘪了,一人工作全家不饿的时代不复存在,而现存的两大“毒瘤”,已然成为了吸走百姓钱财的元凶。

一个费尽心思掏空你的积蓄,一个让你心甘情愿掉入“低价”策略的购买陷阱,这两大“毒瘤”到底是什么?又有没有彻底根除的可能?

图片取材网络

疫情过后,度过超长“假期”的民众终于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买买买、花花花、玩玩玩,饭店排起长龙,景区人头攒动,“激情”过后,一拍自己的钱包,瘪了!

压抑的情绪宣泄完毕,生活还得继续,报复性消费结束之后,迎来的是报复性挣钱,各行各业终于走出困境,民众的生活也算是再次步入了正轨。

图片取材网络

然而,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象,挣钱远比花钱难得多,所以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降级,不舍得花钱了,自己的生活水平都没了保障,更加没有了生孩子的心思。

尤其是对中年人来说,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带来的窒息感,不是轻轻松松能够解决的,尤其是房子,直接影响到国民最看重的归属感。

图片取材网络

但是想要买一套满意的房子可并不容易,不说一二线城市,如今的三四线城市动辄破万的房价,根本不是一般工薪阶层能够轻易咬牙接受的。

从表象上看,是可以通过贷款来缓解购房压力,但压力只是被延后或者被拉长,并没有实实在在的进行移除。

图片取材网络

再加上开发商的刻意宣传,“学区房”的概念更是给不少家长带来的隐形的负担,想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得比他人付出甚至多几倍的代价。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单独的住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婚姻当中的“硬通货”,彩礼可以没有,但是单独的住房必须拥有,毕竟这是多少丈母娘选择女婿的底线。

图片取材网络

所以为了一套住房,年轻人早早背起房贷,就连首付也可能要靠父母的资助,在一些大城市更有了掏空4个老人为年轻夫妻养一套房子的怪相。

虽然通过好的政策导向,是可以减缓一些购房者的压力,可供需关系没变,在卖方市场占主导的情况下,想要以低廉的成本购得一套满意的房产,这种概率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图片取材网络

关键是近年来房地产暴雷的现象时有发生,老百姓好不容易凑够了房子的首付,然而房子还没盖好,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房子被迫停工。

一边咬牙缴着房贷,一边看着自己精心挑选的房产变成烂尾工程,面对着这样的风险,一些年轻人干脆选择了不买,把钱留在自己的手里不香吗?

图片取材网络

别说,还真不香,因为就算没有选择背上房贷,手上的钱也很难存下来,因为另一大“毒瘤”已经开始蚕食我们的生活。

既然说到了消费降级,就不得不说如今大行其道的电子商务,从淘宝、京东、拼多多这样的购物平台,再到抖音、快手这样的直播间带货方式,电商的发展,确实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了想象不到的便利。

图片取材网络

然而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尤其是对实体经济来说,电商的蓬勃发展,就是踩在实体零售业的衰落而站起来的,就连马云都说过,电商不会完全取代零售业,但会基本取代。

现在到一些小城市的街头去走一走,商业街曾经人头攒动的繁华一去不返,除了过年过节之外,大部分时间看到的都是冷冷清清,就连一些黄金铺面,也面临着倒闭、转租的风险。

图片取材网络

别说这些小门小户,就连一些大的实体零售头部,近几年的业绩报表也很难看,像永辉、家乐福、沃尔玛,门店是关了一家又一家,要说没有受到一丁点电商的冲击,也不太现实。

当然,线下购物和线上购物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毕竟购买商品的第一要素是能够看得到摸得着,这一点实体店就比电商要更有优势。

图片取材网络

不过电商也有自己的诀窍,不需要线下租赁店面,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资金成本,因此电商售卖的产品在价格方面往往更有优势。

只不过随着电商越发展越好,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个赛道,竞争多了,不良商家也就开始涌现,因此网上就出现了大量的“低价陷阱”。

图片取材网络

有些人买东西就看价格不看质量,一看网上卖的这么便宜,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了再说,结果到手之后不满意,又懒得退,也不值几个钱,就这么放着不管了。

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再加上没有金钱从手中花出的感觉,想着不过是一串数字的变化,结果到了年底一看,大大小小有用的没用的买了不少,关键钱包一点也没鼓起来。

图片取材网络

再加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商也衍生出了所谓的大数据算法,会对消费者精准推送感兴趣的商品,让消费者沉浸在“花小代价买大惊喜”的幻想中欲罢不能。

更可恶的是,一些平台对掌握的大数据进行“杀熟”,明明是同样的商品,对老用户和新用户的售卖价格却不尽相同,这样的嘴脸着实有点难看。

然而消费者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进行购物,因此哪怕踩了不少坑,还是难以改变这样的消费习惯,这就是为什么实体经济岌岌可危的原因。

那么,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图片取材网络

如果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还是用来还房贷,而不是改变家庭的生活质量,那就势必会打击到消费者购买房产的信心,进而影响到对多要孩子的担忧。

因此对于房产来说,主要还是得从政策入手,老百姓可以心甘情愿为自己喜欢的房子背上房贷,但是要保证房子能够按期交付,最好还能适当降低房贷利率,减轻购房者的压力。

图片取材网络

百姓手中有了闲钱,自然明白一分价钱一份货的道理,那就不会轻易被一些虚假的电商套路所欺骗,甚至对实体经济的回归也能起到正面影响。

其实看看那些不害怕被网络冲击的实体店面,比如各种手机品牌的体验店,装修的是一家比一家漂亮,但售卖的产品与网上相比却并没有什么优势。

图片取材网络

可对于手机这样的产品,有不少消费者还是情愿在线下购买,理由就是动辄几千上万的大件,如果不真实的握在手中,心理多少还是有点发虚。

从这就能看出,消费者不是不愿意花钱,只是不愿意花“冤枉钱”,如果这些钱花得值,能够提供生活幸福感,又有谁愿意购买那些劣质的廉价产品呢?

图片取材网络

信息来源:

新华网2020-02-26《疫情过后报复性消费?网友:更想报复性挣钱!》

中国青年网2024-09-26《一些人嘴里的“消费降级”,其实是消费理念“升级”》

中国报道2024-11-22《电商“价格战”,毁了实体经济?》

来源:卸岭力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