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03年开始,在希伯来大学Polanski基金会的捐赠援助下,已经有大约900份的爱因斯坦手稿和不完整图像被展出并上传到网络供给人们查阅。
从2003年开始,在希伯来大学Polanski基金会的捐赠援助下,已经有大约900份的爱因斯坦手稿和不完整图像被展出并上传到网络供给人们查阅。
到2015年,已经有大约7000页,超过80000项的分类和交叉引用,其中还包括了爱因斯坦1903年的婚礼邀请函和一封情书。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14本解释相对论的手写研究笔记。
2019年是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 作为纪念,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再次披露了一批爱因斯坦的手稿,其中有许多是首次公开展出。这一次展出的手稿是基金会在一个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得,手稿的内容意义非凡。
140多年前,1879年的3月14日,德国的乌尔姆市的一对犹太人夫妇喜得贵子。然而天才并不是从小就显现出神童的特质。相反,他们发现这个小孩子学习说话的速度比较慢,而且有个奇怪的习惯,每当小爱因斯坦想要说话之前会先彩排,都会对自己先小声的念叨几遍,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了,才会大声说出来。
因此家人非常担心,怕他以后会有学习障碍, 甚至还为此曾经带他看过医生。
在爱因斯坦4、5岁的时候,有一天得病躺在病床上,父亲送了一只指南针给他,于是他深深地被磁针展现出的奇异转动所迷住,这也成为他以后对物理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之一。
1896年,仅17岁的爱因斯坦获准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师范系数理科学习物理。其实他在16岁的时候就参加过一次该校入学考试, 毫无疑问的获得了所有入学学生中理科成绩最高分。但是文科却挂了,不得不重修。
和我们现在的青春期少年一样,爱因斯坦喜欢上了班级里唯一的女生,也是他未来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马利奇。爱因斯坦与米列娃在物理方面有共同的兴趣与目标,久而久之渐渐擦出爱情火花。
1900年,爱因斯坦以倒数第二的成绩获得教学文凭,倒数第一的正是他的妻子米列娃。
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创立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另外一个是量子力学)。
爱因斯坦还提出光子假设,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这一发现为量子理论的建立踏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对理论物理学有着巨大的贡献,这也是他荣获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22年颁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掌权,爱因斯坦当时正在美国。由于纳粹党鼓吹反犹太主义,爱因斯坦没有回去德国,并且宣布放弃德国国籍,后来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常驻教授。
1940年他定居美国,随后成为美国公民。他此后有生之年,几乎都在这里度过,他再也没有踏上欧洲一步。
1955年4月13日,爱因斯坦因腹主动脉瘤破裂,引起内出血,于18日过世,享年76岁。
遵照爱因斯坦的遗嘱,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他的遗体在过世当天就被火化了。仪式十分简单,只有12位亲人在场。一代伟人悄然走去,但却给世人留下一个至今仍未解开的谜。
俄罗斯《真理报》曾经披露,爱因斯坦临终前将一些手稿付之一炬。有人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可信,原因是看过爱因斯坦的自传,其中并没有提及销毁手稿的事情。
可是,既然想毁掉不想被人看到的东西,怎么会写在自传中呢?
而对于被销毁手稿的内容,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
第一种猜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烧毁的手稿里记录了关于可以让人类进行时空穿梭的实验细节和依据。
但是由于在该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成熟,试验本身过程中也会发生很多不可控的情况,甚至害怕真正实现了穿越之后会引起时间的混乱,所以撕毁了相关的笔记。
这种猜测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的, 其依据是一个著名的都市传说-费城实验。
尼古拉·特斯拉在1930年代就致力于研究和试验如何在时空中穿越。1939年,距离费城不远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接受了这个项目。据说他们已经可以做到用电场让小物体在眼前瞬间消失,之后他们把有关技术呈送给了政府,因为当时正值二战,希望能在战场上起点作用。
当时特斯拉与爱因斯坦都认为,如果这项技术能够为人类造福应该支持这项实验。此理论假设磁场、电磁波跟地心引力互有关系。根据该理论,在透过特别的仪器和足够的能量能够使光线弯曲,而让实际的物质变成隐形。
因此实际上实验的本质上并不是穿越,而是扭曲时空导致物质隐形。
1943年,正是特斯拉去世的那一年,费城计划由爱因斯坦主持。
美国海军认为这个应用在战斗中非常有价值,所以认同并赞助这个实验的进行。美军考虑该试验的绝密性,将计划的试验对象定为埃尔德里奇号,配备强力的磁场产生机准备进行这个实验。
在1943年实验一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7月22日进行,起初实验很成功,驱逐舰在一团绿雾包围下接近隐形,但是实验之后的船员有严重作呕的情况出现。
第二次实验是在同年的10月28日,这次是整艘舰艇在一道强烈的蓝光下突然消失不见,在同一时间距离600公里远的维吉尼亚州诺福克基地,汇报说该驱逐舰在附近海面上出现有数分钟之久随后消失。
据传,船员们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实验之后的船员除了有和第一次相同严重作呕的情况出现以外,有些船员无故的消失,甚至有小部分船员镶嵌在墙上,跟船上的钢板融合在一起。实验过后,驱逐舰上的船员身心遭受到严重创伤,几乎所有的官兵都身得重病,有些死亡,有些则患上了精神疾病。
虽然美国海军高层极力辟谣,但很多研究者认为,美海军否认曾进行类似试验的目的,是想掩盖事情的真相。因为有人曾发现一些文件,证明爱因斯坦1943-1944年间曾服务於美海军部。
同时也找到了一些相关事件的目击者,就连当时爆料出事件的天文学家莫里士·吉索普也不久后死于自己的车中,死因是“自杀”。
因此有人认为爱因斯坦销毁的部分笔记手稿,很可能涉及到该实验项目有关详细过程和数据,但因为实验造成了可怕后果,进而销毁。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爱因斯坦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信内提到德国可能发展出一种新式且深具威力的炸弹,因此建议美国也尽早进行相关研究以对抗纳粹。
美国因此开启了曼哈顿计划。
而当原子弹在真实人类战争中,第一次在广岛和长崎核爆之后,作为和平主义者的爱因斯坦发现,这种杀人武器并非人类所能掌控,甚至会导致人类毁灭,并强烈的谴责将当时新发现的核裂变用于武器用途的想法。
后来爱因斯坦与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共同签署《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强调核武器的危险性。因此有人猜测销毁的手稿中是关于核武器的相关内容。
有人认为烧掉的笔记只是一些错误的,没有用的,相当于演算的草稿纸。 或者是爱因斯坦发现自己的一些理论的低级错误,不宜被世人看到,因此临终前销毁。
但是这个说法是最站不住脚的, 第一,没有人销毁草稿纸的方式用烧的。第二,销毁草稿纸不需要再人生的最后阶段才去操作,直接扔垃圾桶就可以了。
猜测四 统一场论刚才我们提到,爱因斯坦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但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发现这个病症了。
其实在那时代,动手术治疗在技术上成功率很高。纽约医院的医生弗兰克·格伦(Frank Glenn)曾建议立刻动手术治疗,但爱因斯坦坚决拒绝了并且表示说:
“当我想要离去的时候,请让我离去。
一味地延长生命是毫无意义的,我已经完成了我该做的,
现在是该离去的时候了,我要优雅地离去。”
注意这句话,爱因斯坦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但是世人认为有些事情并没有完成,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统一场论。
另外在爱因斯坦离世是在半夜,临终前他说了一段遗言。当时在场的只有一个护士,这名护士只会讲英文,但是爱因斯坦的遗言全部都是德语。当时现场也没有任何的录音设备,因此这段遗言的内容永远成为世人的悬念。
我们回到最开始提到的,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时披露的爱因斯坦的手稿。其意义的非凡正是因为,此次的手稿中包含着爱因斯坦关于统一场论的文章附录。
本来这份文件从1930年后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人们认为这部分手稿丢失了。而这一次是基金会在一个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得,使其重见天日。
但是展出的统一场论相关稿件中,有部分内容是缺失的,而且迹象表明似乎是人为抽离出去的,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爱因斯坦销毁的手稿。
统一场论爱因斯坦创立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相对论不仅仅是物理学的基石,物理学家的复杂研究工作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相对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息息相关,广受影响。
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说以下这些事情都无法实现:比如GPS系统、电视、核电站、远程控制设备、激光器、DVD播放器等等。
但这只是爱因斯坦前半生所做的事,而爱因斯坦的后半生都在致力于研究一个理论来统一解释自然界的各种力,而且几乎达到了疯魔的程度, 这个理论就是统一场论。
什么是统一场论?
迄今人类所知的各种物理现象所表现的相互作用,都可归结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即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统一场论是一种只需要用单一场论就可以完美解释所有种类的基本粒子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
在同一原则为前提底下,可以解释各种不同粒子之间的关系的物理理论。统一场论也是今日物理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截至目前为止尚没有成功的统一场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诺贝尔物理学界杨振宁教授的规范场理论,直接统一了弱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并且杨米尔斯方程对引力的描述也能媲美广义相对论。
统一了宇宙四种基本力的三种,算的上完成了统一场论四分之三。
那研究这个统一场论到底有什么用?
统一场论理论上可以实现的技术中,是既科学又十分科幻的。包括全球大规模无导线导电、全球运动网、人工场技术、光速飞行器、人的意识存储、无限压缩空间传输处理信息、汇聚太阳能接收器等等。
其中人工场技术是对人类的影响是最大的。人类如果掌握了人工场技术,你可以看到用人工场对一堵水泥墙照射之后,人可以从这个墙上一穿而过,并且墙和人都完好无损。
原理是人工场能够使水泥墙和人身体中的带电粒子的电力沿二维空间分布,人身体中和水泥墙中的分子之间的力就像两个平行的梳子齿,从而可以二者相互穿过。这将使工程建筑等速度百倍的提高,费用百倍的降低。
人工场在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下工作,叫人工信息场。将来的人工信息场设备建在太空中,影响范围覆盖全球。
人们要制造什么产品,首先设计之后,给出产品的相关数字,确定后由电脑把信息通过互联网发给太空中人工场设备,人工场设备可以对分子和原子精确的、批量的操作,可以一刹那间完成包括切割、焊接、组装成型等一系列复杂动作。
虽然统一场论理论尚有一定缺陷,但是一旦能够将其实现或者实现其理论基础上的类似技术,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等级的提升。
因此不管爱因斯坦的手稿有没有被毁,亦或手稿中有怎么样的内容,他所提出的理论依然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依然值得我们敬畏。
Fujia Yang; Joseph H. Hamilton. Modern Atomic and Nuclear Physics. World Scientific. 2010. ISBN 978-981-4277-16-7.
Halliday, David; Resnick, Robert; Walker, Jerl, Fundamental of Physics 7th, USA: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2005, ISBN 0-471-23231-9
Lesney, Mark. Einstein's Aneurysm: Of Cellophane and Rudolph Nissen. Vascular Specialist.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2012-01-01.
Lowenfels, Albert. Famous Patients, Famous Operations, 2002 - Part 3: The Case of the Scientist with a Pulsating Mass. Medscape General Surgery. Medscape. 2002-06-14.
The Long, Strange Journey of Einstein's Brain. [2005-04-18].
来源:红桃K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