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战场,农夫扎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00:42 1

摘要:中国品牌往何处去?这是当下每位中国企业家都在思考的问题。2025年,国内消费已经历长期调整,国际秩序正孕育持续变革,所有在红利期快速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来到命运的十字路口。

公子的剑——从商业的角度,看看这个世界

中国品牌往何处去?这是当下每位中国企业家都在思考的问题。2025年,国内消费已经历长期调整,国际秩序正孕育持续变革,所有在红利期快速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来到命运的十字路口。

农夫山泉的应对是:向下扎根,向外发展。

这两年,钟睒睒有一句话常挂嘴边:我是一个农民。

8-25岁的钟睒睒就是个纯粹的农民。他小时候,父亲在杭州华家池做农活,从农科院朋友处学了点知识,晚上睡觉,腰上绑塑料布,里面是番茄种子,靠37°体温,催种子发芽。再把发了芽的种子种土里,这样,他爸爸的番茄比别的番茄早一个星期上市。

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给了钟睒睒最早的农业认知。

2024年12月,农夫山泉陆续在普洱市景东县、普洱市思茅区、普洱市景谷县、临沧市临翔区、临沧市云县投资兴建了五座现代化厂房,并安装了目前国内最高标准的茶叶初制加工生产线。五座茶厂,总投入预估超过1 亿元。

现在,农夫山泉把这五座工厂全部捐赠当地。3 月31 日,捐赠完成交接。

去年,农夫山泉在云南景东加大了毛茶收购量。现在更进一步,通过捐赠工厂,农夫山泉往云南的土壤里,扎得更深了。

国家领导人在考察时,对茶提出寄语:“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农夫山泉正好顺应这“三茶”方向,探索一个中国品牌的新征途。

01 茶文化

一位外国友人去年和我感慨,因为动漫,一直以为孙悟空是日本的。今年玩了《黑神话·悟空》,记住了,一直很打动他的孙悟空,是中国的。

足见,文化和消费品,对当代社会的重大意义。

如今中国正在攻克一个新课题——当经济叙述已经成功,怎么做好中国的文化叙事。

和孙悟空类似的“误会”还有不少。大多数外国人,以为绿茶是日本的。

中国才是绝对的茶叶大国,尤其是绿茶大国。全球一年消费的90%绿茶产自中国。但是,中国在茶文化的传播上,异常羸弱。

1906年,日本人冈仓天心出版《茶之书》,这本书用英语写就,在美国出版。对绿茶的话语权,先发制人。往后,日本对于茶道、茶艺的宣传乐此不疲。日本茶,数量远不如中国,但是占领了高端市场。

中国对于茶最成功的文化传播,恐怕要追溯到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千年。当年日本对中国顶礼膜拜,正是陆羽的《茶经》,有了日本茶道的滥觞。

不仅在国际上,中国茶应该和日本茶好好一争。在国内,茶文化,和咖啡文化比,也本不该如此式微。

茶叶大国的中国,街头已遍布咖啡店。瑞幸、Manner、库迪,一众咖啡创业者可谓卷到极致。社交网络上,早期空腹一杯黑咖啡,咖啡有益健康,各类半自动咖啡机评测的帖子比比皆是。蹬一双椰子潮鞋,戴AirPods耳机,手端一杯咖啡走进CBD写字楼,已成年轻人的文化标配。

总之,茶文化的征途,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而当代文化传播,严忌说教,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消费品,潜移默化,用品质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02 茶产业

钟睒睒提炼出十二个字:向上竞争,向外发展,向下扶持。

向上竞争,对外发展——意思是,农夫山泉和更强的人去竞争。出海的重心是去发达国家,打进发达国家的市场。

这延续了农夫山泉在国内的作风,一直拒绝向下打价格战。出海也是先打硬仗,足见魄力。

向下扶持——就是扎根农业,帮扶农民。也就是农夫山泉的橙汁在赣南扎根,现在茶饮,在云南扎根。

中国茶产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产量大,同时,压力大。

云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有产茶县100多个,茶企9 万余家。

但是,整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在种植端较为分散,在生产和加工端工业化程度严重不足。质量没有统一标准、价格高低参差不齐、生产效率低、品质一致性差。

农夫山泉投资、捐助的五座工厂,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且少数民族聚集。

但钟睒睒要求,不搞慈善作秀。目标是把农夫山泉的工业化、标准化管理模式输出到云南,简单来说,要“授人以渔”。

农夫山泉,投资建厂,捐赠,再培训工人。但是往后,双方都是自由的。钟睒睒说的很直接,对茶厂来说,往后如果别人收购价格比农夫山泉更高,茶叶就卖给别人。

在此之前,农夫山泉有赣州脐橙产业模式的经验。

2007年,农夫山泉建立江西赣州柑橘基地。当地农夫收入曾经在脱贫线上下徘徊,但是在2023年,农夫山泉的合作农户平均每户收入已达到近20 万元。该基地打造的17.5°鲜榨橙汁,是山姆超市爆款。

在农业路上,钟睒睒有一个心得——“价格的稳定就是产业信心的稳定”。要让利农民,帮扶农民,稳定价格,就能稳定信心。

消费品扎根农业,往往能互利。食品工业,原料最重要,占70-80%。做好原料,就是农夫山泉最大的护城河。而农业有着很大的周期性,今年“橙贱伤民”,很多农户就不种,到了第二年,发现供给减少,价格飙升。而像农夫山泉这样,多向农户让利,农民可以增收,自己的供应链也会更稳定。

现在农夫山泉把赣南脐橙的经验,带到了云南茶叶。

钟睒睒在接受采访时称,农夫山泉将鲜叶收购价从2.8元/公斤提升至4.2元/公斤,直接带动茶农增收400万元。他还说,农夫山泉收购茶叶价格,价格远远高于第二名。

景东县分管茶产业发展的副县长李成状说:原来只有人收春茶,夏茶、秋茶浪费了,但我们这边的夏秋茶品质也非常好。农夫山泉采购后,三季均有需求,景东县一年1.7万吨毛茶产量将大幅增加。

不过,景东县并不是“傍上”农夫山泉,这个大款。而是依靠农夫山泉带来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经验,自力更生。

这是钟睒睒期望的,把权利交给农民,当他是一个自由的人,有选择权,不缺少意愿,而只是缺少一个机会。

03 茶科技

都知道,喝茶好,茶文化好,但是围绕茶的风波也没停歇过。

钟睒睒面对媒体痛心地说过:云南茶每家每户自产自销,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对中国茶的信任。

如果说,日本茶叶代表了茶产业的标准化,那么中国茶农大多数还停留在“看茶做茶”的传统经验主义。

从“茶科技”的角度看,农夫山泉“东方树叶”历经多年研发,采用原茶萃取工艺,攻克了茶汤保存易氧化以及保留茶香的技术难题,让东方树叶得以极大还原现泡口感。农夫山泉希望把这套工业化标准带到云南,让云南茶叶的品质和生产过程可量化、可追溯。

此外,农业要建立行业标准,尤其是做好杂菌的防治工作。

在赣南,农夫山泉就有和“柑橘癌症”搏杀的经验。

2014年,“柑橘癌症”黄龙病席卷全球。赣南基地的应对之道,是生物防治。培训了14只搜索犬,通过患植株释放的特殊气味,及时发现,科学处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农夫山泉投资的云南基地,管理员都是茶学本科以上的云南人。这批年轻人带着先进知识、对家乡的热情和自豪,满是自信和干劲,投身到云南茶产业的现代化中。

针对虫害、农药超标等老大难问题,农夫山泉引入生物防治。在茶树旁边,种植水冬瓜之类的植物。相较茶叶,蓟马这类的害虫更偏好水冬瓜的叶子,从而避免茶树遭受伤害。

从茶文化,到茶产业,如今,中国茶,何尝不是站在文化和科技的交汇路口。

04 尾声

中国品牌往何处去?眼前千头万绪,眼花缭乱,不知走哪一条路才是正确。

我的想法是,在关注“去向何方”之前,不妨先找到自己的“根”。找到了根,反而能很快看清未来。

能确定的是,伴随中国发展,一定也会诞生类似麦当劳、可口可乐的百年品牌。这类成功的消费品牌往往有这样的共性。

第一,扎根供应链,建立行业标准。麦当劳,把统一标准的汉堡、薯条卖往全球,,靠的是行业标准,从QSC&V 餐饮标准,到牛肉、土豆等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

第二,扎根文化。伴随行销全球,麦当劳、可口可乐潜移默化地传播了美国流行文化。

而要做到这些,靠的是长期主义。钟睒睒认准自己是个农民,从赣州到云南,农夫山泉一头扎进了农业,找到了自己的“根”。这是一段新的战役:向上竞争,向下扎根,向外发展。

来源:衣公子的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