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际资源竞争的舞台上,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资源强国之路。2025年1月14日,我国新一轮找矿成果公布,如同一场“资源盛宴”,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新发现的亿吨级油田、千亿级气田以及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国资源
在国际资源竞争的舞台上,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资源强国之路。2025年1月14日,我国新一轮找矿成果公布,如同一场“资源盛宴”,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新发现的亿吨级油田、千亿级气田以及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国资源勘探的辉煌成就。
三门峡盆地:亿吨级油田的“引领者”
三门峡盆地,这片曾经看似普通的土地,如今正成为全国资源勘探的焦点。据评估,三门峡盆地的常规石油资源地质量高达4.27亿吨,勘探中部署的豫陕地1号井,最高日产工业油流达15.83立方米,2号井的单日产量更是曾分别达到15.5立方米和92.52立方米。这些数据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国中小盆地资源勘探的未来。
三门峡盆地的成功勘探,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国中小盆地资源开发的大门。全国共有356个中小盆地,此前仅89个经过评估和勘测。如今,三门峡盆地的突破,意味着其他267个未勘测的中小盆地,未来同样有望带来惊喜。这一引领作用,如同一颗种子,将在全国范围内生根发芽,推动更多资源的发现。
海陆并进:油气资源的“双丰收”
油气资源的勘探,如同一场在陆地和海洋展开的“宝藏猎人”游戏。我国在陆地和海洋的油气勘探中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
在陆地上,鄂尔多斯盆地的煤层气资源勘探取得千亿级别规模的突破,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超过5000亿立方米,占整个地区已探明规模的70%以上。而在海洋领域,琼东南海域新发现的气田规模储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这是全世界第一个超深水超浅层气田。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本就丰富,目前已发现的规模仅是一小部分,未来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油气田资源还将不断涌现。
金属矿产:从“大”到“强”的跨越
除了油气资源,我国在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甘肃泾川,发现了特大型铀矿,为我国的核能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西藏地区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铜矿资源基地,预计规模在亿吨以上。华北的孝义,单体铝土矿新增规模达1.08亿吨,贵州的铝土矿新增资源量5300万吨。铁矿领域,鞍山和本溪地区新增资源量17亿吨,山东的齐河-禹城地区远景规模也在亿吨级别。磷矿资源方面,云南镇雄县新增资源量达27.6亿吨,成为亚洲最大的单品富磷矿床。稀土矿产资源方面,山东的郗山矿区新探明规模102万吨,云南红河地区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勘探规模也很大,未来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中重稀土矿。锂矿领域,西昆仑-松潘-甘孜矿带预估规模在3000万吨以上,新增资源量涨幅超过30%。
这些金属矿产资源的发现,如同一座座“金山银山”,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未来无论是国内需求还是出口,都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作为支撑。因此,资源勘探的突破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质量上的提升,从“大”向“强”的跨越,是我国矿产行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4000亿投入:资源勘探的“加速器”
资源勘探的背后,是国家的巨大投入和战略布局。自2021年“十四五”开启以来,我国累计投入的找矿资金已突破4000亿元。2024年,勘察区域超过1400个,这是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年。国家不仅投入大量资金,还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找矿行动,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未来,我国的找矿行动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国家正在起草新的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编制下一个5年的找矿实施方案。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加速,矿产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因此,找矿行动不仅是资源勘探的需要,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
来源:天下有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