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6年,黑龙江广播说唱团的艺术骨干李维信抱着一部老式话筒,用评书展开了焦裕禄的世界——这个县委书记不再是报纸上的铅字,而是踩着淤泥查风口、钻进草庵喝糊糊的鲜活人物。
1966年,黑龙江广播说唱团的艺术骨干李维信抱着一部老式话筒,用评书展开了焦裕禄的世界——这个县委书记不再是报纸上的铅字,而是踩着淤泥查风口、钻进草庵喝糊糊的鲜活人物。
这部评书开场很特别,没有惊堂拍案,只是娓娓道来。“从今天开始,给大家讲焦裕禄的故事……”。在篇章设置上,从焦裕禄受尽苦难,被敌人抓到煤窑做苦工的青少年时期切入,展现了人物不为人熟知的一面。
当然,焦裕禄这个名字早已深入人心,他是人民的好公仆。1962 年,焦裕禄来到兰考县,面对严重的风沙、水涝和盐碱问题,他没有退缩,带领全县人民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奋斗。
有别于现在的有声作品追求密集快速,李维信的表演风格独特,声音悠远,娓娓道来,给听者留下广阔的留白和想象空间:说到焦裕禄望着盐碱地沉默时,他会停顿两秒,让电流声里的沙沙声成为最好的注解。据听过的人回忆:“那声音像春天的河,听起来温吞,却能把石头泡软。”这样的声音质感,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
可惜的是,因年代久远,李维信的作品大多散佚,网上甚至找不到一张他的个人照片,这部评书《焦裕禄》成了稀有的 “孤本”。
针对这部1966年版的录音,云听依托自主研发的技术展开了历时数月的系统性修复。在一轮轮细致的整理与优化后,让这段承载着时代记忆的音频在今天以更鲜活、完整的形态重新走进大家的视野。
也许英雄叙事从来不是站在云端俯视
而是蹲在泥地里倾听
我们不禁追问
在这个时代
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在声音里种庄稼
让那些故事像兰考的泡桐树一样
慢慢扎根,渐渐成荫
来源:云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