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许你也琢磨过一个古怪的问题:都说“失地难收”,可要真碰上能轻轻松松白捡回来祖宗留下的岛屿时,历史上的中国人,怎么就宁可放手?我们小时候都听过“抗战胜利,雪洗国耻”这样的口号,可谎言最怕的是时间,细翻过去账本就觉得不对劲:明明二战以后,国民党成了战胜国,除了把
也许你也琢磨过一个古怪的问题:都说“失地难收”,可要真碰上能轻轻松松白捡回来祖宗留下的岛屿时,历史上的中国人,怎么就宁可放手?我们小时候都听过“抗战胜利,雪洗国耻”这样的口号,可谎言最怕的是时间,细翻过去账本就觉得不对劲:明明二战以后,国民党成了战胜国,除了把台湾收在自己怀里,面对琉球群岛、巴坦群岛这种唾手可得的故土,那个年代的人,竟然一再错失良机,硬生生让局势复杂化,把麻烦留给子孙后代。说起来,这账单上的愧疚味儿,一直到今天还堵得中国人心里不痛快。
聊琉球,其实不少人压根分不清它在哪。你看地图,台湾岛和日本九州之间,那一串撒出去的明珠,就是琉球群岛。一百零五个岛,有名有姓的也就几座,其余多数小岛,老天爷都没安排人去住。古先人远见,早把这地方定位成天助的门户。公元十四世纪的洪武年间,琉球王国还自个儿上门给明朝跪下:“麻烦册封下。”于是成了“藩属国”,后来的琉球国王都得等着北京指派敕封,这一套规矩持续几百年,到清朝也是。你想想,明清两代,琉球国王来中原见皇帝,车轿排场、衣带官服,跟自己人也不差多少。
套用一句当代老话:感情是慢慢混出来的。中国人跟琉球,总归有那么层软乎的亲缘,不只是纸上的外交辞令。可惜风水轮流转,到了近代,日本明治那帮子人开始忙活“脱亚入欧”,不管琉球王哭跪成啥,直接一纸文书,声称“这地归我了”,横冲直撞一通霸道。琉球国王家里人哭瞎眼,哪怕偷偷摸摸地派人来北京通风报信,想让老大哥出头,偏偏那个时节,清政府内外交困,只能让使臣说几句漂亮话,却无力插手。至于后来日本大张旗鼓地软禁琉球王,给琉球派知事、建立行政区划——这一切都是明抢,大伙心里门清,可一纸公理终敌不过他国的刀枪。
大家其实爱谈甲午战败后的悲情,可你要往前倒,会发现早在甲午之前,日本对琉球的霸占,就已经成了中国无解的疙瘩。那个年代,日本对外说,“你们都默许吧”,其实不光中国,世界上也没人真点头。只是岁月长,主人家倒下了,强盗就把名头写在自家户口本儿上。也难怪后来的闻一多写那首《七子之歌》,自豪地喊琉球是弟弟,那种情感寄托,读出来都让人鼻头一酸。
让人感慨的是,其实蒋介石早年也不是没想过讨回琉球。三十年代,他日记里还立过“收回台、琉球”的志向。抗战最胶着的那些年,外交部长宋子文在公众场合讲得掷地有声,蒋夫人宋美龄也为这个事奔波过美国。罗斯福总统那会确实有心把琉球、台湾甚至旅顺大连递到中国手里——当然,条件就是美国要驻军。英国人也一边摇头一边答应,承认中国是在理的。
说到这儿,不得不扯一嘴开罗会议。那年,罗斯福把蒋介石单拎出来面谈,说白了就是抛出橄榄枝:你看吧,日本当年靠着刺刀拉走的这些岛,翻篇了,你们收不收?按常理,这天上掉馅饼的事,谁不抢?可蒋介石愣了,提出什么“中美共管”。美国人还顺便开了小灶,说小笠原群岛也一并给中国吧,蒋就又回道:应该以琉球为主,琉球还是独立国好,类似朝鲜。讲真,这种瞻前顾后的犹豫,后来招来不少口水战。没办法,一言既出,引得风向变了。
琉球地位没法明确写进《开罗宣言》,后来又借着盟友支持只字不提。1944年,罗斯福最后一次表态“琉球还中国”,斯大林也随声附和,蒋这边反倒更坚决说不。后面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国共内战打起来,蒋介石使出吃奶的劲守台湾,那些外岛反正顾不上,就都便宜了别人。美国当初托管琉球,后又还给日本,再往后,琉球霎时变成中日纠缠的梗,折成今天东海钓鱼岛的一堆风波。日本更嚣张起来,电视上只要一说台海风浪,他们那帮政客,张嘴就拿台湾说事,甩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话,仗着盟友撑腰,装腔作势。
其实,这种漏掉边角地的糊涂事,不光是琉球,南边的巴坦群岛也被国民党耽误了。很多人未必关心那一小串岛,但它的位置、历史,都像一颗卡在喉咙里的刺。早年台湾的先民划着独木舟,北风顺水,渡过巴士海峡直达巴坦和巴布延,在那里落户定居。这些岛屿原本就是台湾的裙带,紧挨航线咽喉,谁家手里捏着它,船队来往南北都要看你脸色。甲午战争丢地以后,日本把强占巴坦群岛当成压制南方的海上枢纽。到二战最后,美军涌来,一把夺了回来。按理说,战后清账,这些岛屿该还给中国。可美西之间的《巴黎条约》划线精得很,巴坦群岛本来就不属于当时的菲律宾——巴林塘海峡的航道,从来就是为北方人开的。
又是一桩天上掉馅饼的事。可那时的中国已经焦头烂额。蒋介石刚把台湾接回家,身后内战如火如荼,他哪还有心思派兵过海捡回巴坦?美国人不闻不问,菲律宾刚独立就趁火打劫,不动声色地把巴坦群岛扣进自己碗里。许多台湾的专家查条约、找地图,越看越郁闷。无论是1895年西班牙和日本的边界协定,还是1898年美西的分赃协议,哪一版都没把巴坦、黄岩岛这些地写给菲律宾。只是因为谁都不守家门,肥肉别人就顺手拿了。
这两笔旧账翻出来,掂量着实让人胃里翻腾。只要蒋介石当年眼皮不那么窄,肯硬气一回,那么琉球是咱的、巴丹还是咱的,中国人在东海、南海也不会总和邻居掰扯不清。老百姓嘴上少了太多“如果”,邻国也不给机会趁虚而入。
如今,风向渐转。中国对日本宣称琉球主权,虽还不至于一朝翻盘,但好歹让东京那些政客不敢说“台湾风浪和琉球没咱事”。以往中国的军舰、补给船出入南海,路子比较死板,巴士海峡是惯走的通道,今年稍微回手,和俄罗斯联合巡航,故意去了巴坦群岛南边,从巴林塘海峡开进南海,就让菲律宾的小动作都瑟瑟发抖。这事也许只是序幕,但道理就这么简单:别人的东西,终归不可能理直气壮地拿一辈子。
有时你会觉得,一段历史的悔意,要好几代人来买单。一夜之间失掉的,不是岛屿、也不是海峡,而是民族的自信和底气。也许等哪天我们能收回巴坦的那颗遗珠,琉球的问题也能撕破最后一层窗户纸。那时,再去翻一翻国民党曾制造过的迷局,会不会有人心里咕哝:这天赐的良机,该轮到谁来把握了?
来源:森林静聆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