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洪臣(1932—2003),字熙民,他是我同一个家族的长辈,长我4岁,我称他大叔。我和他虽生长在同一条胡同里,但因年龄有差距,求学、工作又不在同一个县市,相互之间却不很了解。我只知道他在乡镇政府工作,后来从乡镇退休。
追忆族叔张洪臣
作者 | 张永贵
张洪臣(1932—2003),字熙民,他是我同一个家族的长辈,长我4岁,我称他大叔。我和他虽生长在同一条胡同里,但因年龄有差距,求学、工作又不在同一个县市,相互之间却不很了解。我只知道他在乡镇政府工作,后来从乡镇退休。
在我退休的前一年(1995),洪臣大叔来到我家,我十分惊喜,叔侄俩相聚甚欢。在闲谈中大叔提出和我共同修续《张氏家谱》事宜。我一听,有些吃惊,迟疑了一会,没做答复。我想: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十几年,“四人帮”留下的极左流毒还没有从人们的思想中彻底清除,《家谱》是“扫四旧”的重点旧文化之一,《家谱》早已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现在贸然提出修续家谱,定会阻力重重,必然遭到那些极左分子的反对。他看我没有表态,就说:“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有家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是国史、县志的重要补充,共产党不会把家谱废除。咱村有文化的人不少,我选中的搭档就是你。只要咱爷俩有决心,不怕困难,定能圆满完成。”我被他的高瞻远瞩,超前的思想意识,为家族写好历史的决心所感动。他又鼓励我说:“就我所知道的,你大爷爷、你大伯父两代人保存咱《张氏家谱》近百年,你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听了洪臣大叔的这一番话,我就接受了修续家谱的提议。我俩当即作了分工,他负责写《修张氏家谱倡议书》、家族故事、历史名人传记等,我负责谱牒的分支、历代序言(文言)的句逗、联系分居各村及出居在外的张氏族人。我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始行动起来。
张氏家谱是康熙庚辰年(1700)设立的,已有300年历史了,期间大修过三次,分居六个村庄的族人全部入谱,在近百年的动乱年代又小修过两次,只续入了张家辛兴的族人。这次修续距离上次大规模修续已84年,时间跨度之大,给修续家谱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家谱的序言全是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每次遇到不解之处,我都请教洪臣大叔,他都一一答对。在相处的几年时间里,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觉洪臣大叔是一位满腹学问的人。
洪臣大叔,自幼丧父,出身清苦。刚刚进入读书年龄,日军入侵,又值1942年的大歉年,只断断续续上学数年。先入私塾,读过《论语》《孟子》,但不知其意。后又考入高等小学堂(当时称洋学),高小毕业后,辍学在家,常住外祖父家。外祖父是清光绪年间广文学校(齐鲁大学的前身)第一期毕业生。在外祖父的教诲下,他读完了《四书》《五经》《礼记》《左传》等书,初步打下了文言基础。到了晚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读书。他治学严谨,读书时《辞源》《辞海》等工具书不离案头,因读书所得,扩大了知识面。
洪臣大叔19岁任小学教师,因工作出色,转为国家公职人员。在此后30年间,因喜欢直言求实,厌恶阿谀逢迎,以故仕途不顺。50岁退休以后,广交文友及全国知名的作家、画家、书法家、诗人、造型艺术家。
洪臣大叔头脑灵活,善于钻研发明。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期间,他发明了木制鸳鸯装土机,在全省推广,曾得到地区级一等功,获得金质奖章一枚。退休后,他纵情山水,遍游江南名山大川及苏州园林。这为他艺术上的“师法造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参与了潍坊樱桃园、莱阳大公园等设计工作。
1985年,洪臣大叔作为临朐县文化户的一名代表,进京参加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书画盆景展。他带去的大型盆景参展作品《沂山雄风》、小型盆景作品《石老人》,轰动京城,参观者交口称赞。中央电台、电视台播发了消息,首都各报纸做了报道。日本友人曾以5万美元的价格购买《沂山雄风》,都被他婉言谢绝,展后他无偿献给国家。这次展出后,荣获文化部“艺术荣誉证书”。
洪臣大叔的艺术作品不仅多次获奖,还被香港、日本等国家地区收藏,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他对书画、园林、盆景等艺术理论也有较深的研究,曾发表论文十余篇,《奇不伤雅》《求真不落俗套》《论艺术风格的形成》等文章都有独到的见解。他被评为园林艺术工程师,曾担任中国古典园林研究会理事、研究员,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临朐县盆景协会副会长,临朐县文化户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洪臣大叔热爱家乡。1964年他出资维修“张兴古井”。此古井是先祖立村后挖掘的,已6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几十代人的取水,井筒成油篓状,井口60公分,井底3米多,极有坍塌的危险。他发动村民,清理了井底淤泥,井筒用青石砌成,装上了手摇水车,从此村民们喝上了既安全方便又清洁纯净的水。
洪臣大叔教子有方,六个子女都很有成就。长子永科,上世纪80年代,跟随父亲从事园林艺术,深得父亲真传,在园林设计建设方面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次子永学,毕业率山东建筑学院,工程师。三子永庆,传承了父亲的书画艺术爱好,专门研究学习县内书画名家李达源的书画艺术,名声渐起。四子张勇毕业于中原工学院,为高级工程师。长女瑞芹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次女瑞英,毕业于潍坊市益都卫校,在临朐县中医院工作,任主任医师,工作认真刻苦,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六项,获得“潍坊名医”“潍坊市金牌医生”称号,多次被评为临朐县“巾帼建功能手”,市、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洪臣大叔的老伴叫孟玉兰,我叫她大婶子,今年九十有七,仍身体康健,生活自理。她是个刚强的女人。文化大革命中,大字报贴到门上,大婶不怕邪恶,一手把大字报撕掉。在续谱期间,几个极左分子,造谣污蔑,大婶听到后,摆事实,讲道理,批驳得他们一个个闭口无言。大婶淳朴善良,诚实待人,我每到她家,总是真诚挽留,热情款待。
2002年,适逢马年,时隔40年张兴马灯要重新排练演出,因为老一代的马灯传承人都已作古,马灯阵法的排练遇到了困难。洪臣大叔把马灯演出的全过程抄录下来,亲自在纸上画阵法,由简到繁把几种阵法传授给张永兴。几年来张永兴带领张兴马灯表演队参加了临朐元宵节、青州元宵节以及应邀到各村的演出,都取得圆满成功。我写的《张兴马灯》非遗申请,被评为潍坊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得益于洪臣大叔传授给我的知识。张洪臣应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张兴马灯传承人。我衷心感谢他。
1995年洪臣大叔与我共同修续《张氏家谱》遇到了多重阻力。破“四旧”时“打砸抢抄”的急先锋首先跳出来公开说:家谱是“四旧”,早已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我不加入。还有的说:入家谱我也姓张,不入家谱我也姓张,其中两个村,共两户没入家谱。洪臣大叔提出,入与不入家谱,完全自愿,问题解决了。另一难题是,户主有一养子,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子,与养父母关系不和,续谱时家长不同意养子续在他名下,声称:宁愿绝户,也不要杂种。洪臣大叔极力在双方调解,终于把养子续在了早夭折的叔父名下,矛盾解决了。
更有甚者,一户人家,公开跳出来叫嚣,我就是让你们续不成家谱,我要让你们进公安局。在光天化日之下,盗窃了《张氏家谱》底样,送到了临朐县公安局。状纸上写道:“张兴村有两人在搞复古,分家族,搞宗派,破坏团结,破坏生产……”这个罪名,放在20年前定是现行反革命。一天中午午饭前,在村书记带领下两个公安人员来到我家。村书记介绍:“这位是公安局的李科长,这个是司机小马。”李科长一脸严肃,一连几个质问,像是在审案,我作了回答,李科长脸上的乌云消失了,露出了微笑,一口一个老师称呼着。这时洪臣大叔也过来了,李科长邀请我俩陪他们一同共进午餐。其间,李科长说:“修家谱的事,公安局既不提倡,也不阻止。”临走,李科长对我俩说:你们去临朐县城,请到我的办公室坐坐。我们答应了。
为修续家谱,惊动了公安局,这多么奇葩、滑稽而又惊心动魄的一幕啊!这是我人生第一次遭受公安人员质问,恐怕在全国也是奇闻,也是仅有吧!说起这场闹剧,真是让人五味杂陈,啼笑皆非!
我和洪臣大叔相处的日子里,深感大叔为人真诚实在,大胆心细,敢作敢为,从不狂言虚语。他“胸有诗书气自华”。我俩的合作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他都沉着冷静,从容面对,迎刃而解。洪臣大叔去世后,我到灵堂前沉痛悼念,泪流满面,我失去了一个好长辈,一个好搭档,一个好老师!
2025年4月于青州
张永贵,字子勤。1936年2月生于龙岗张家辛兴村。大专学历,从教40年,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关心公益事业。2016年,荣获“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张兴马灯》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荣誉证书。以及“临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颁发的荣誉证书。2012年10月10日,同青州高传广老师一起创办“弥水文化学会”,创刊《弥水》杂志。2015年11月,在家乡倡导张兴村、吴兴村、小庄村三村联合设立农村集市,繁荣农村经济,方便了广大群众。2020年,85岁高龄主持第七次修续《张氏族谱》。张氏:清康熙年间老谱本,连同新修订的《张氏族谱》交由临朐档案馆保存。
来源:玩转临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