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回乡发钱,到年初京东外卖缴社保,狠狠地刷了波好感,一时间东哥已然成为了正能量企业家的代言人。毕竟东哥曾说过,共产主义在我们这代就能实现。
2025年“最红、最正”的企业家桂冠,无疑是属于刘强东的。
从回乡发钱,到年初京东外卖缴社保,狠狠地刷了波好感,一时间东哥已然成为了正能量企业家的代言人。毕竟东哥曾说过,共产主义在我们这代就能实现。
没曾想,反转来的这么快。
3月底,一篇《谁能给刘强东先生传个话?》的文章,给热头上的东哥浇了盆凉水。
温克坚是谁?敢拆东哥的台?
抛去那些经济学者、研究院院长的头衔,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当时格莱珉中国的志愿者。
深究发现,这是一笔11年前的旧账。
一、京东沉默背后:东哥留下一笔“陈年旧账”
2014年的11月24日,刘强东亲自署名写了一封信给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的尤努斯,在信中东哥提出,要跟尤努斯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融入乡村银行模式中的创新、机遇与挑战。
同年12月17日的发布会上,京东与格莱珉中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商讨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共同为农民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当时刘强东表示愿意加入格莱珉中国董事会,且承诺个人出资100万美元。刘强东此举在网上赢得阵阵掌声。
问题就出在这,十年过去了这笔钱最终却没有给。
原因是发布会搞完之后,京东方面突然说“格莱珉中国不具备接收捐赠资质”。
一句不认可资质,钱就不给了。后来格莱珉方面多次交涉,京东方面来回踢皮球,始终不落地。
如今,旧事重提,温克坚表示根据当时的记录,发布会之后只和京东负责金融的业务开过几次会,刘强东再未现身,也不回邮件。
今年3月份,作为孟加拉临时政府负责人,尤努斯再度出访中国,在北京停留期间,尤努斯教授依然关切当年和京东的未竟合作事宜。还特意通过孟加拉驻华大使馆给刘强东发出邀请。
然而,京东和刘强东方面却没有任何回复。
于是,这才有了温克坚发文,希望当初的承诺能有一个结果。
老实讲,这事儿也让人纳闷,100万美元对刘强东而言并不算什么。东哥也是身价几百亿的人,春节回老家能给村里发3000万现金。
这区区100百万美金,东哥还要赖账不成?
对这事儿,坊间有人说别太当真,空头支票的事儿多了去了;也有人说,这其中必有隐情,不足外人道也。
至于东哥当初承诺,也是奔着做扶贫,做农村普惠金融去的,但不管如何,这事儿确确实实是没后续回应,宣传做完之后,京东主打一个沉默是金,不回应也不给钱。
作为当初格莱珉中国的志愿者,从温克坚的视角看,这事儿像是东哥做的不地道。
有点“像是刘强东利用尤努斯教授光环,组织了一场盛大公关活动,为当时京东的金融领域造势。”因为后来京东金融就在农村放贷了。
实际上,京东也好东哥也罢,这些年做公益也不少。
其实东哥豪爽的公益攻势下,难免会有很多筹划不周全的地方,这次的“格莱珉要账”,甚至之前骑手五险一金其实也可能藏着一些东哥的“小心思”。
做外卖这事儿,京东是“战略防御”,就像当初滴滴做外卖一个道理。滴滴做外卖不是为了干倒饿了么、美团,而是要避免自家业务被蚕食太多,分散一下对手精力。
今天京东做外卖也是同样的逻辑。
虽然1万骑手社保撬动整个行业,确确实实是利好行业的事,名利兼收,但客观上也许并非是真的东哥的道德感有多强烈,内核本质还是商业逻辑。
反过来看,假设未来京东外卖员群体扩大,这是不是又给东哥埋了颗成本失控的“雷”?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
假设京东外卖真成功了,做到了行业顶尖,按京东包揽骑手五险一金的形式计算,以北京市社保最低标准,光五险,每人每月就得2526.78元,一年一人得30321.36元.就按3万算吧,400万常驻骑手就得1200亿元.
即使算上一些政府补贴,那也是几百亿的大工程,就这还没算一金。
再者以东哥不久前还在强调的“一次性提取数十万的公积金+每个月平均5350元的退休金+医保全覆盖”,明显不是这个最低标准。
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京东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413.59亿元,要再涨多少才能平稳的供给千亿级别的社保开支?一旦市场变动再出现2021年的亏损状况,又该面临什么样的市场压力?
即使东哥心向骑手们最终咬牙支付,京东背后的股东又是否会不满、阻拦?京东又能否拿得出这么大一笔钱?这件事会不会成为新的“格莱珉要账”事件翻版?
这些都值得深思。
二、欲戴皇冠先承其重:红利后的“甜蜜负担”
“被要账”的东哥,跟雷总当下的境遇也有那么几分相似。
小米汽车出事故后,很多人喊话雷总出面回应,这在以往的传统车企老板眼里是挺稀罕的。
中国每天平均发生约2550起交通事故,200多人因车祸死亡,在事情没调查清楚之前,有多少人会去喊话传统车企的老板?
为什么雷总一个回复稍晚就会被口诛笔伐?
原因就在于雷总也好,东哥也好,都是在之前的一次次营销中,把自己的正面形象拉得太满了。
企业领导自带正面形象当然是好事,从营销角度来说,这样的领导就是一个行走的广告机,是天然的流量池。
俗话说,物极必反、过刚易折。
太过于正面的形象、人设,一旦出现什么负面,那面临的反噬也是成倍袭来。一举一动都容易被放大。非常考验人设的真实性,如果企业领导对外塑造的形象,是过度包装的,跟本人不是一回事,那么就很容易翻车。
雷总走的是亲民路线,是低姿态,而东哥走的是惠民路线,是高立意,往往是正能量事件带动自身利益,立意和价值高度都拉满了。
我们在《公益搭台,年货节唱戏:刘强东发钱背后的商业考量》一文中就观察到,东哥似乎很喜欢在这种正能量事件中“夹带私货”。
拿之前发钱的事情来说,2015年,东哥还是除夕前一天拜年发红包,这次反而提前了这么久。从东哥写给村民的感谢信中,三十多款标明的品牌的年货清单也是洋洋洒洒占据一大半篇幅,带货的意味似乎有点明显了。
之后呢?连续3天开启现场派送直播活动,直接摊牌了。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卖货那个味道。
除了做公益,做好事儿。
最经典的莫过于“东哥”灵活多变的定义“兄弟”这事儿了。
2018年,刘强东曾说“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到了2024年却演变成了“不想拼的不是我兄弟”。
网友们调侃:“兄弟的最终解释权归东哥所有”,“东哥不喜欢不能给他赚钱的兄弟”。
调侃归调侃,你东哥还是你东哥。
2017年在央视视频中,刘强东对快递员表示“你们的薪水待遇,永远比我们宿豫县的县长要好”。但到了2019年,京东就取消旗下快递员的底薪,强调揽件的绩效,很多快递员表示薪资下降。
你看,能给东哥挣钱的那才是真兄弟。
所以说过的话,做过的承诺,转身就可以不认,这是东哥一贯的作风。
从东哥兄弟的角度来看,东哥家大业大,其实也挺不容易的,不是东哥不想认账,是因为话说的太满,对外做的承诺太多,难免会有兑现不了、被“打脸”的时候。
这次“格莱珉要账”,也是一个警示。
毕竟,如果东哥兑现了这100万美元,那其他没兑现的承诺怎么办?被降薪的京东快递兄弟们都来要账怎么办?130万没有社保的达达众包骑手,都来要上五险一金咋办?还有那么多外包的快递员、保洁工呢?所以东哥干脆全部置之不理,就当这些承诺没说过。
下一次再遇上这事儿,东哥也得冷静冷静了。
回过头来看,出钱事儿小,丢面子事儿大。东哥面子丢了,公关还怎么做工作?毕竟“晴天修屋顶,雨天才能少挨淋”。
大企业做品牌传播,是要付出成本的,不光是金钱成本,还有信用成本。
也许,一向豪言壮语的东哥,是时候该给这份成本买单了。
来源:摩根商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