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有一位被当地人称为“草原医生”的生态学博士王健坤。十五年风雨无阻,他与团队常年驻扎于此,面对极端气候与艰苦环境,执着于一件事:让退化的草地重新披上绿装,守护中华水塔的生态安全。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有一位被当地人称为“草原医生”的生态学博士王健坤。十五年风雨无阻,他与团队常年驻扎于此,面对极端气候与艰苦环境,执着于一件事:让退化的草地重新披上绿装,守护中华水塔的生态安全。
王健坤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一次大学时期的西藏骑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他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既被圣洁的雪山和成群的牦牛震撼,也为随处可见的黑土滩和沙化景象深感痛心。“那一刻,我就决定要回到这里。”硕士毕业后,他放弃东部某科研院所的高薪职位,毅然踏上高原,从最基础的土壤采样、植被普查做起。风吹日晒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痕迹,他却笑称这是“高原颁发的勋章”。
科研工作往往寂寞而艰辛。王健坤和同事们数十年如一日开展草种选育,最终成功培育出适应高寒、干旱环境的生态草新品种“河曲披碱草”,其不仅耐寒耐旱、恢复力强,还兼具较高的牧草价值,有效缓解了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无种可用”的难题。
王健坤深知,恢复生态不能只靠技术,更要靠人。他创新推出“生态补偿+社区共管”模式,说服当地牧民从传统放牧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项目区内,牧民参与围栏封育、湿地巡护、草种采集等工作,并按绩效获得补偿金。这一模式既修复了草地,也拓宽了牧民收入来源,实现了生态与生计的双赢。
此外,王健坤带领团队研发的“草毯铺设”快速复绿技术,像“贴草坪”一样将培育好的草皮直接覆盖于沙化或黑土滩区域,大幅提高了成活率与修复速度。该技术已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中广泛应用,累计治理退化草地十万亩以上,被纳入青海省林业草原重点推广技术名录。
王健坤所守护的,不仅是青藏高原的草原,更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水源涵养地与生态安全屏障。他的工作不仅为中国高原生态治理提供了扎实的科技支撑,也为全球高寒生态系统恢复贡献了“中国方案”。
“高原生态修复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王健坤说,“但只要我们持续‘播种’,总有一天,绿意会铺遍这片神圣的土地。”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扎根的脚步、深耕的决心,一如那些默默生根的草种,静默而坚定地改变着世界。
来源:农民小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