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4月3日),通州区委宣传部举办了“情系副中心·清明寄相思” 2025年通州区“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邀请嘉宾在线上演播室和台湖公园分会场,带来了丰富的传统知识科普和文艺表演。
清明时节,既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也是万物生长、拥抱自然的踏春良机。
今天(4月3日),通州区委宣传部举办了“情系副中心·清明寄相思” 2025年通州区“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邀请嘉宾在线上演播室和台湖公园分会场,带来了丰富的传统知识科普和文艺表演。
同时, 通州区各街道乡镇也在清明期间举办了各类活动,让居民在身边就能感觉到传统文化。
普及传统文化
通州区文史专家池源 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从早期强调春耕春种时节,到和寒食节时间接近,逐渐合二为一的历史发展脉络。
清明节的传统食物南北各异—— 北方有枣饼、麦糕等冷食,南方则有青团和糯米糖藕。
此外,中医理论认为 春季宜食保肝护肝的食物,如 西红柿、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
同时,扫墓也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既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也蕴含继承先人事业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 代祭、网上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逐渐普及,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踏青天正蓝
“清明节”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通州区近年来自然环境持续向好,1至2月,全区PM2.5累计浓度同比改善28%,累计优良天数达53天,同比增加3天,蓝天白云正逐步成为副中心常态。
活动上,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晓飞做客直播间, 介绍了副中心为了天蓝水绿所作的努力和成果。他表示——
目前,全区新能源交通工具进一步普及,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近 90%,物流园区新能源车使用比例达 61%。通州区将 继续深化源头治理,扩大基坑气膜技术应用范围,巩固“副中心蓝”。
同时,吕晓飞也在活动上 呼吁居民积极践行绿色文明祭扫理念,以低碳环保、绿色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传承孝亲敬老、慎终追远的优秀传统文化。
市民朋友可以优先采取鲜花祭扫、网络祭扫、植树缅怀等方式,让思念绵长。
吕晓飞表示,
居民参加到生态环境建设中,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用气、用电,践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之外, 还可以发挥监督作用。
当您发现身边的环境违法行为,比如企业违规排污、非法倾倒垃圾等,及时向生态环境部门举报。这不仅是对违法行为的遏制,更是对生态环境的守护。
文化活动丰富节日生活
活动中,台湖公园分会场的文艺表演和通州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带来的诗歌朗诵,诠释出清明节丰厚的文化底蕴。
原创舞蹈以轻快灵动的舞步、优美舒展的舞姿,生动描绘出大自然的魅力与台湖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
京剧表演用婉转悠扬的唱腔展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通州运河朗诵艺术团的朗诵节目让观众在在激昂饱满的情感中,一同感受英雄们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
活动在台湖分会场欢腾的民俗舞龙中,落下帷幕。
与此同时,通州区各街道乡镇也开展了丰富的节日活动——
在马桥大集上,以“民俗文化焕新潮 京畿古镇展新貌”为主题的2025年马驹桥镇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数百位居民参加, 数米长的舞龙、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器乐演奏、轻盈灵动的民俗舞蹈等节目轮番登场,小车会表演更是用幽默滑稽的表情动作引得笑声阵阵。
通运街道在辖区内开展了系列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活动中不仅有文明祭扫与安全主题宣讲,更有低碳青团制作教学与实践。
居民们使用糯米皮、豆沙馅、蛋黄馅等材料,在现场讲解和示范制作步骤后亲自动手做出了一个个圆润的青团。
区红十字会联合北苑街道办事处,在新华西街社区 开展了生命永恒爱心传递暨文明祭扫宣传动员会,对完成遗体捐献的志愿者表示悼念和敬意。
据介绍,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代办遗体捐献协议的定点机构,目前北苑街道新华西街社区生命永恒工作室已经有 125人签订遗体捐献协议书。
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清明期间,通州区以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亲近自然、保护生态等主题, 通过举办祭扫、踏青、诗会等活动,引导居民慎终追远、感恩惜福,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为区域培育了文明健康的节日风尚。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