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天,某社交平台二次元圈因一位女coser 的“998元付费充电擦边视频”被搅得沸沸扬扬。
最近几天,某社交平台二次元圈因一位女 coser 的“998元付费充电擦边视频”被搅得沸沸扬扬。
原本粉丝向的付费内容,却因定价问题引发轩然大波。
网友们的态度从最初的震惊、指责,到事件反转后的夸赞,
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快跟表姐一起看看吧。
01
这位在最近的二次元圈里掀起惊涛骇浪的女coser名叫小圆,她是某社交平台上一名十分活跃的二次元 coser 博主。
平日里,她发布的视频多以低胸 cos 服、挑逗动作为卖点,美颜滤镜拉满。
虽说在二次元文化里,cosplay 本就追求个性与创意,但她这样的风格还是存在很大的打擦边球嫌疑。
不久前,小圆发布了一期充电专属视频,定价高达 998 元。
视频场景选在浴池,内容延续了她一贯的擦边风格:
身着低胸黑色泳装,搭配极具挑拨性的肢体语言,再加上滤镜和浴池营造的氛围,打造出了一种别样的 “朦胧美感”。
对小圆和她的粉丝来说,这本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圈内娱乐。
可视频定价曝光后,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震惊与不满。
要知道,平时大家看的充电视频价格大多在几元、几十元,贵点的也就上百,998元的价格实在是高得离谱。
而且,小圆这个视频显示的观看人数有九百多人。
按照这个数据计算,她这一期视频就能收入几十万。
于是,有人把视频和收入计算的截图转发到各种社交群里。
一时间,群里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不是明摆着割粉丝韭菜嘛!”“想钱想疯了吧!” 类似的吐槽声接连不断。
更劲爆的是,有网友晒出小圆外网账号的截图,声称在国外网站上这个视频能免费观看。
这一下,彻底点燃了网友们的怒火,各种负面评价铺天盖地袭来。
有人嘲讽小圆这视频就是明着擦边还收费,不过肯定有人愿意买单;
还有人开始对小圆进行辱骂和人身攻击,言语不堪入目。
甚至有博主专门发视频打假,逐帧分析她的身材比例,称她的身材是假的,视频里的她是 AI 合成的,坚称 “真人不可能长这样”。
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跑到小圆的账号底下留言,有指责的、有质问的、有嘲讽的,原本还算平静的评论区变得乌烟瘴气。
02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小圆坐不住了。
她发布一篇长文,详细解释推出 998 元包月充电视频的原因。
原来,她曾尝试推出免费版和 298 元的充电视频,但都遭遇限流,几乎没有流量,作品根本推不出去。
只有选择 998 元充电后,视频才能正常发布。
无奈之下,她才将视频定价 998 元。
而整个事件中最大的乌龙,就是所谓的 “900 多人付费观看”。
由于平台没有区分试看和付费观看的数据,导致大家误以为有数百人充值观看,实际上真正花钱购买的只有 2 人。
小圆还透露,自己做博主半年来收益远没有大家想象得多,只有几万元,而且还有部分收益没到账,根本没有赚得盆满钵满。
她还晒出了曾经捐款助力求学的记录,表示她每个月的视频充电收益都会捐出去,之前提现的 5000 多元已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小圆强调,自己 cosplay 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单纯热爱,她去年才进入这个圈子,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妆造和 cosplay 技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作品。
而对于那些对她进行辱骂造谣的人,小圆也表明了态度,她已经对这些人进行了起诉,绝不姑息。
或许是律师函起了作用,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事情有了新的变化。
之前发打假视频的博主默默删掉了打假视频。
而最开始在社交群里传播不实信息的两个人,也发了视频公开道歉。
他们承认自己当初未经核实就随意发表言论,给小圆带来了伤害。
这场闹剧借助法律手段暂时平息,但网络暴力的余波仍在蔓延。
03
截止发稿前几个小时,小圆发了一条,表示想要单方面结束这个事件。
她在动态中表示,已经谅解了那些造谣的人。
而虽然已经多次发动态解释清楚事情经过,但还是会有不明真相的人来攻击她。
她就此呼吁网友以善意对待陌生人。
小圆动态底下依旧热度不减。
有人夸赞她是 “赛博女菩萨”,认为她能把收益都捐出去,很有爱心;
有人还在讨论 998 元的收费是否合理,觉得即使有平台限流的原因,这个价格还是偏高;
更有人怀疑,整件事背后是不是有公司在推波助澜,猜测是 MCN 公司为了捧小圆在背后做推手,毕竟小圆目前所在的MCN公司旗下的主播早有炒作先例。
而且小圆打着慈善名号,实则做擦边之事,利用公益提升形象,并非正当宣传手段。
更耐人寻味的是,经过这几天的风波,小圆的充电数量飙升到了 1300 多,甚至在三天前,她还发布了一个 1000 充电数的动态对大家表示感谢……
这场闹剧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互联网生态的众生相。
小圆的 “擦边球” 行为是流量经济的缩影,那些愿意为滤镜买单的粉丝,和用键盘审判的看客,其实都在同一个规则里狂欢。
当 “998” 成为流量密码,真正被消费的不是视频内容,而是人们对欲望的投射。
更值得警惕的是,谣言总比事实跑得更快。
那些在群聊里传播截图的人,那个用“打假AI”人博眼球的自媒体,构建起了一场虚拟狂欢,却将当事人推上舆论绞架。
直到律师函和道歉视频出现,才有人惊觉:原来善意的缺席,才是最大的恶意。
小圆最后那句“希望大家怀揣善意”,像句轻飘飘的叹息。
这个被流量裹挟的时代,善意从来都是奢侈品。
我们追逐热点时,是否也成了这场荒诞剧的共谋?
或许当键盘敲下评论某件事情前,先停下来想三秒,互联网的江湖,会少些刀光剑影,多些人间温度。
各位客官怎么看呢?
来源:墨问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