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条未标注“剧情演绎”的14分钟视频,让四川达州一早餐摊主唐女士陷入网暴风波。起因是博主“三水居士”摆拍“向演员摊主讨要吃食,遭到摊主拒绝、泼水阻拦,隔壁商户热心解围”的情节,引发了大量网友对唐女士的网暴。目前,“三水居士”已删除涉事视频,但未发布任何澄
□贾银玉(重庆大学)
近日,一条未标注“剧情演绎”的14分钟视频,让四川达州一早餐摊主唐女士陷入网暴风波。起因是博主“三水居士”摆拍“向演员摊主讨要吃食,遭到摊主拒绝、泼水阻拦,隔壁商户热心解围”的情节,引发了大量网友对唐女士的网暴。目前,“三水居士”已删除涉事视频,但未发布任何澄清或道歉内容,相关部门证实确系虚构摆拍,已介入后续处理。(9月10日 封面新闻)
回溯事件起点,唐女士仅是免费借摊位给博主拍视频,既不知晓对方的剧本,也未曾想过自己的声誉会受损、社会关系会受影响。删掉视频容易,却删不掉对摊主造成的真实伤害。“把这摊主赶出达州”“丢尽达州人的脸”等恶评涌现,不仅让唐女士承受了极大恶意,还导致其生意骤降,最终情绪崩溃、身体消瘦。
不难看出,致使无辜摊主深陷舆论旋涡,并非涉事网红的无心之失,更多是精准算计。在剧情设计上,博主借用普通人的日常营生场景增加真实感,以此收割流量、博取关注。在此基础上,其采用“踩一捧一”的经典剧本模式,借“讨食被拒”这一冲突制造话题,煽动受众朴素的道德情感,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
更重要的是,涉事博主并未标注“剧情演绎”。抖音官方2023年就已明确,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作为拥有70万粉丝的博主,其不可能不了解该规则。该博主正是看准“真实”是诱导受众参与道德评判的基础,隐瞒了视频的虚构性质。普通受众不明所以,也不知视频中的“摊主”系演员而非真正摊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加入了对唐女士的声讨。
近年来,类似“虚假剧本引发网暴”的事件屡见不鲜,已形成破坏网络生态与社会信任的恶性链条。涉事视频通过触及纠纷冲突等社会敏感话题,挑动公众情绪。网暴在其中被包装成“正义之举”,易引发不同程度的非理性行为。不久前,上海一家奢侈品回收店设计“女子遗落28万元LV包,老伯捡包后索要5万元赎金”的剧本,且未标注“剧情演绎”,引发网民对“上海老伯”的集体声讨。据警方查证,该团队已多次制作同类视频,形成冲突剧本产业链。此类视频的泛滥,不仅中伤无辜、消磨公众同情心,还会压缩真实、有价值信息的传播空间。
因此,涉事博主删除视频绝非终点,更不容一删了之。涉事博主需积极澄清,消除不良影响;同时,应主动引导其他创作者遵守平台规则,规避作品可能中伤无辜的潜在风险。与唐女士类似的受害者,也应积极维权,不为此类行为留下试错空间。相关部门则需加大对“剧本式网暴”的执法和整治力度,上海警方在上述“捡包”事件中顶格处理,拘留相关主谋,便为此提供了借鉴,可警示从业者莫要心存“一删了之”的侥幸心理,须知以伪剧情收割流量,终将遭反噬。最后,希望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计场景时,能少一些精心设计的流量陷阱,多一份平实的叙事、关怀与尊重。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