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被骗了?美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关键时刻,中方送上定心丸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9:17 1

摘要: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涉及俄罗斯的5名个人和4个实体实施新一轮制裁,理由是这些人员与胡塞武装合作,通过俄罗斯采购武器和商品,甚至运输“偷窃的乌克兰粮食”。表面上看,这是美国削弱胡塞武装军事能力的常规操作,但结合时间点与特朗普此前的威胁,显然醉翁之意不在

美国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普京被特朗普骗了?关键时刻,中方的举动,为何相当于给俄送上定心丸?

据环球网报道,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涉及俄罗斯的5名个人和4个实体实施新一轮制裁,理由是这些人员与胡塞武装合作,通过俄罗斯采购武器和商品,甚至运输“偷窃的乌克兰粮食”。表面上看,这是美国削弱胡塞武装军事能力的常规操作,但结合时间点与特朗普此前的威胁,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美方真实意图是借此向俄罗斯施压,逼其配合特朗普推动的俄乌和谈。

根据美国财政部披露的细节,此次制裁涉及俄罗斯商人、航运公司及关联实体,指控他们与胡塞武装合作采购武器和敏感物资,甚至利用俄罗斯船只运输被窃的乌克兰粮食。然而,这一行动的时机耐人寻味。

就在几天前,特朗普刚公开喊话普京,威胁若俄方拒绝谈判,“二级制裁”将立即启动。而此次制裁恰好发生在俄乌谈判的关键阶段,美方显然在释放信号:若俄罗斯不按美国的剧本走,经济制裁大棒随时落下。

事实上,这已是美国惯用的套路。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制裁为筹码,迫使普京坐上谈判桌,尽快与泽连斯基达成停火共识;另一方面,美国国会提出一项针对俄罗斯能源贸易的制裁草案,计划对购买俄石油、天然气的国家征收500%的关税,试图切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与特朗普此前对TikTok的“宽限期”操作如出一辙,本质仍是胁迫外交。

然而,美国的算盘未必能打响。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明确表示,俄方不会接受“美方单方面开出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背后站着中国这一背靠背的战略伙伴。

就在美国宣布制裁之际,中国外长王毅在莫斯科与普京会晤,强调中俄合作“不受外部干扰”,双方将深化包括能源在内的各领域合作。这一承诺相当于给俄方送上定心丸,早在2022年美西方对俄能源实施禁运时,中国便迅速调整政策,对俄罗斯煤炭进口实施零关税,并持续扩大油气采购规模,成为俄能源出口的稳定器。2025年,中俄能源合作进一步升级,两国近期还就核能、可再生能源项目达成新协议,为俄罗斯经济注入强心针。

经济之外,中国的政治支持同样关键。在美西方试图将俄罗斯踢出G20等国际组织时,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被单边排除”,并联合印度、沙特等成员国阻止了这一提议。这种立场不仅维护了多边主义,更让俄罗斯在国际社会免于孤立。

美国的制裁逻辑建立在“孤立俄罗斯”的前提上,但中国的存在彻底打破了美方的企图。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庞大的市场足以消化俄罗斯受制裁的能源出口份额。例如,2024年俄对华石油出口量激增,天然气管道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也加速推进,预计2030年前对华供气量将翻倍。这种深度绑定,使得美方“切断俄能源收入”的企图沦为泡影。

政治上,中国始终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无论是此前回应TikTok事件时强调“企业自主决定”,还是此次王毅外长访俄时重申“相互尊重”,中方立场一以贯之:反对霸权行径,支持平等对话。这种态度不仅为俄罗斯提供了外交声援,更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去美元化”合作的可行性——例如中俄能源贸易通过本币结算,有效规避用美元结算带来的制裁风险。

中俄合作的韧性证明,单边制裁既无法解决冲突,也难以阻挡多极化浪潮。或许,美国该重新思考:挥舞大棒之外,是否更需要学会平等对话?

来源:张贺在埃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