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唐纳德·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如同一位自诩能“点石成金”的江湖郎中,向全世界宣布:“只要我对中国加税,工厂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飞回美国!”四年过去,这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魔术表演,最终被现实戳穿成了大型翻车现场——制造业没回流,物价倒是涨得比美股
2017年,唐纳德·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如同一位自诩能“点石成金”的江湖郎中,向全世界宣布:“只要我对中国加税,工厂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飞回美国!”四年过去,这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魔术表演,最终被现实戳穿成了大型翻车现场——制造业没回流,物价倒是涨得比美股还欢快,而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一边数着关税带来的通胀红利,一边在私人岛屿上笑看白宫的“经济奇迹药丸”噎住了普通老百姓的喉咙。
2025年4月2日,唐纳德·特朗普举起的不再是大棒,而是一支强力喷雾器:他要对全世界加征关税!在“MAGA”信徒的欢呼中,特朗普一如既往地昂起了头,仿佛全世界都会对他低头,仿佛美国制造业会迅速壮大,仿佛美国在明天就会成为制造业占世界一半的超级强国。
那么,请为特朗普欢呼吧!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单口相声:
- “精准打击”中国商品:从螺丝钉到圣诞树,统统加税25%,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消费者为此多掏了790亿美元(2018-2021年数据),足够给每个美国人买一台中国制造的加湿器,在关税怒火中保持呼吸顺畅。
- “国家安全”牌万能胶:钢铁关税?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洗衣机关税?当然也是为了“国家安全”!毕竟谁能抵挡中国洗衣机的“间谍芯片”呢?说不定洗完衣服还能自动生成五角大楼机密报告。
华尔街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报以热烈掌声——如果掌声能换成美元的话:
- “我们爱关税!”(才怪):摩根大通一边给政府写支持关税的公开信,一边帮客户把生产线搬到越南,顺便赚取跨国避税咨询费。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能把政策漏洞变成印钞机的人。
- “制造业?那是什么?”:高盛某高管被问及是否投资美国工厂时,沉思片刻后反问:“你说的是那种需要穿工装裤、会弄脏锃亮皮鞋的地方吗?”
美国企业展现惊人求生欲,发明了21世纪新型商业模式:
- 涨价学:沃尔玛把中国进口自行车价格提高30%,贴上新标签——“爱国溢价”。
- 地理魔术:家具商把中国木材运到柬埔寨刨两下,立刻变身“东盟制造”,关税立减20%。
- 豁免权拍卖会:特斯拉成功游说获得石墨关税豁免,马斯克发推特庆祝:“环保主义胜利!”(注:该石墨用于锂电池,而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堪称当代最昂贵的建筑艺术:
- 120亿美元:足够在拉斯维加斯建10座赌场,但台积电选择在沙漠里盖芯片厂,结果发现美国工人宁愿在星巴克倒咖啡也不愿穿防尘服——毕竟时薪35美元的工作,怎么能比得上TikTok网红自由?
- “5纳米?先解决5分钟轮班问题!”:工程师抱怨美国同事每工作两小时就要进行“心理健康小憩”,并坚持在无尘室播放重金属音乐以提升效率。
特朗普曾激情宣布富士康工厂将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结果奇迹变成了奇幻剧:
- 100亿美元投资:实际到账不到十分之一,倒是建了个价值4400万美元的巨型充气白象(当地居民称其为“威斯康星特朗普气球”)。
- 1.3万个岗位:最终雇佣了1000人,其中800个是保安——为了看守那些永远不会安装的流水线。
• 哈雷摩托:为响应“爱国号召”把生产线迁回美国,结果成本暴涨导致裁员,最后不得不把电动摩托生产线搬到泰国——毕竟“美国精神”不能当电池用。
• 特斯拉上海工厂:马斯克称其为“未来典范”,美国工厂工人愤怒抗议:“为什么上海工人能睡工厂赶产能,我们却要双人床大小的安全社交距离?”
特朗普每加征一项关税,企业就找到十个漏洞:
- 越南的“镀金流水线”:中国企业把半成品运到越南贴牌,越南对美出口暴增240%,美国海关惊呼:“难道越南人突然学会了72变?一天能生产从袜子到半导体所有产品?”
- 墨西哥的“关税彩虹桥”:中国汽车零件在墨西哥组装成“北美制造”,完美绕过关税。特朗普威胁要退出美墨加协定,结果被墨西哥总统怼回:“别忘了,你的高尔夫度假村还等着我们的保洁阿姨呢。”
• 洗衣机涨价18%:美国妈妈们含泪感谢特朗普:“原来爱国就是多花300美元买洗衣机,这样孩子就能穿着更干净的衣服去领政府救济餐了!”
• “中国制造戒断反应”:某议员在电视上摔碎中国产咖啡杯,结果被网友发现摔的是“美国制造”仿品——真正中国货早被关税抬成了奢侈品。
• 大豆农民的眼泪:中国转向巴西采购大豆,美国农民被迫申请政府补贴种玉米,结果玉米价格暴跌,只好改种大麻——别误会,是工业大麻,毕竟“爱国经济作物”也需要政策支持。
• 威士忌外交灾难:欧盟报复性关税让波本威士忌出口暴跌,肯塔基州酒厂老板自嘲:“现在我们的酒只能卖给那些被关税气到需要酒精麻痹的政客了。”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一场“用19世纪手段解决21世纪问题”的行为艺术:
- 他幻想自己是现代汉密尔顿,结果成了拿着计算器念咒的萨满法师——关税大棒挥得越猛,企业的全球躲猫猫游戏玩得越欢。
- 华尔街在VIP包厢看戏,工厂主在后台换装跑路,只有普通美国人在前台为“爱国溢价”买单,还要配合演出“制造业复兴”的集体幻觉。
从2018到2024,六年多过去了,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依然在11%徘徊,而中国对美出口的电动汽车正在用“上海制造”的轮胎,碾过底特律生锈的铁皮。或许这场闹剧最大的启示是:在全球化时代,谁想用关税筑墙,最后只能给自己造个昂贵的牢房——还是用中国产的钢筋。
从2025年4月开始的对全球加税,特朗普能坚持多久?别忘了力是有反作用力的。如果是一个大汉对一个小孩输出,基本可以忽略反作用力。但如果是一个小孩对一个大汉输出呢,痛的是谁?呵呵,制造业占世界11%的美国对全球89%的制造业输出,谁敢说特朗普不厉害!
来源:大道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