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总不好,那选择内镜治疗好还是手术治疗好?

B站影视 2024-12-03 16:50 2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饮食调理、心理治疗、中西药治疗、内镜下治疗、抗反流手术治疗等。这其中的药物治疗,尤其是抑酸治疗往往成为首选,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4~8周的疗程可缓解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饮食调理、心理治疗、中西药治疗、内镜下治疗、抗反流手术治疗等。这其中的药物治疗,尤其是抑酸治疗往往成为首选,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PPI)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4~8周的疗程可缓解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但是抑酸治疗对约25%的患者无效,大约80%的患者在停药6个月后会再次复发,而重度食管炎患者则通常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有些患者厌烦长期服药,有些患者忌惮药物的副作用,想做个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来个“一劳永逸”(当然,没有真正的一劳永逸,这是个概率问题)。那问题来了,是选择内镜治疗好呢,还是选择手术治疗好呢?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手段,标注星号的为我国目前已开展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人就说了,那当然是选内镜治疗了,不就是用胃镜从食管下去吗,总比开刀做手术强!

呃~~~草率了不是!

曾经的胃食管反流病手术治疗的确是需要动手术刀的,而且真的是“开胸破腹”(根据医生做手术的进入路径不同而选择开刀的位置不同),患者的经历那叫一个痛苦!不过现在的手术可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了,主打一个微创,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死亡率低等优势。

目前,标准的抗反流手术是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术+胃底折叠术,常用术式包括完全胃底折叠(Nissen 360°折叠)和部分胃底折叠(Toupet 270°折叠和Dor 180°折叠)。完全和部分胃底折叠的疗效相似,典型症状的有效率达90%以上,食管外症状有效率在80%左右。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应用至今已有30年,早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10年左右的持久性已被充分证明。2021年美国胃肠道和内镜外科医师协会(SAGES)建议对确诊的慢性或慢性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成年患者采用胃底折叠手术,而不是持续的药物治疗,进一步强调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内镜治疗是介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抗反流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替代部分患者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的方式较多,包括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FA)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抗反流黏膜套扎术经口胃底折叠术(TIF)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C-BLART)等等。

内镜治疗尤其适用于惧怕手术、胃镜检查显示胃食管交界区(GEJ)结构相对完好的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患者、以及经反流监测发现酸反流较少但食管敏感性增高的反流高敏感(RH)患者。由于内镜治疗(如射频消融术和抗反流黏膜治疗术)易于施行且并发症轻微,甚至可考虑用于诊断性治疗。如果抗反流手术疗效不佳,而没有解剖学复发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内镜治疗。

既然手术治疗和内镜治疗都有优势,那选哪个好呢?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听别人说是好的就当作最好,也不要要求医生施行你认为的最好的治疗。最好的治疗,一定是在充分评估自己的病情的情况下,由医生提出建议,医患双方共同商定的方式!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提出了内科至外科循序渐进、多学科、阶梯式、分阶段综合诊治流程。对于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提出如下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医患共同决策手术方式,充分告知手术可能的获益、风险和术后须知(如预估的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随访要求、生活饮食指导、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等)。

食管裂孔疝(HH)<2厘米或无食管裂孔疝,并且食管炎不超过洛杉矶分级(LA)A级或B级,首选内镜治疗,也可以选择腹腔镜下手术治疗。

食管裂孔疝≥2厘米,疗效评估有效率≥75%,腹腔镜手术治疗。

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病态肥胖(体质指数BMI≥35公斤/米²),医患共同决策选择减重代谢手术或抗反流手术。

来源:胃肠病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