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节前,杨烜宇在朋友圈写下“小时候总以为英雄是电影里的模样,长大后才明白,英雄就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的人。父亲用生命诠释了忠诚,而我要用余生续写这份信仰。”
2025年清明节前夕
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
刑侦大队民警杨烜宇
站在父亲杨海升的墓碑前
轻轻擦拭着碑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刻字
墓碑旁摆放着
一束素白的菊花
他的手心里攥着
一块未拆封的麦芽糖
这是父亲生前最爱的零嘴
再过一个月
杨烜宇即将迎来
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血色黎明:生命定格在33本日记里
2003年3月15日凌晨
临海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
副所长杨海升
在查处聚众赌博案件时
为掩护战友身中7刀
年仅38岁
杨海升生前与同事们的合照
10岁的杨烜宇
被父亲同事从家中接走
懵懵懂懂地跟着来到医院
ICU病房外
母亲颤抖的双手
攥着染血的警号
而他直到抱着父亲的遗像
拦住灵车时
才真正意识到
“爸爸永远不会回来了”
杨海升留下的
33本工作日记
成为杨烜宇最早的
“警察启蒙读物”
泛黄的纸页间
记录着调解邻里纠纷的细节
巡逻时发现的安全隐患
还有那句反复出现的
“群众的小事就是天大的事”
父亲牺牲后
每当暴雨倾盆
杨烜宇总会想起
那个狂风大作的放学日
父亲撑着伞默默站在他身后
身影虽不高大
却让他第一次懂得
“安全感”的重量
从抵触到热爱:社区民警的蜕变
杨烜宇工作照
2015年
杨烜宇从浙江省警察学院毕业
被分配到杭州市公安局
上城区分局清波派出所
担任社区民警
初到岗时
看着派出所墙上泛黄的
“民警责任区地图”
他忽然想起父亲日记里那句
“辖区每一寸土地都要用心丈量”
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成为他扎根社区的动力
面对河坊街的街坊邻居
他最初满是失落
“我以为警察就是破案抓坏人,
没想到要天天处理家长里短。”
一次走访中
杨烜宇硬着头皮走进一家商铺
结结巴巴地说明来意
店主却主动递来一杯热茶
“你们警察不容易,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那一刻
他突然明白
这身警服承载的
不仅是职责
更是群众的信任
此后
他开始琢磨如何
与群众打交道
调解房屋租赁纠纷时,
帮房东找“下家”;
遇到老人迷路,
陪着走街串巷找家;
甚至连商户的宠物走丢,
他都帮忙调取监控……
“老百姓要的其实很简单,
就是一个公平,
一个能听他们‘唠叨’的人。”
刑警生涯:以父之名续写忠诚
2021年
杨烜宇调入上城区公安分局
刑侦大队西部责任区老城
错综复杂的诈骗案
让他真切体会到
父亲日记中的另一句话
“办案如抽丝,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正义。”
杨烜宇工作照
去年
在办理一起涉案金额巨大
的交友诈骗案时
嫌疑人供述后突然翻供
坚称 “只是正常交往”
案件陷入僵局后
杨烜宇连续三个月
梳理嫌疑人社交账号的活动轨迹
追踪涉案资金流向
远赴外省核查近百笔交易记录
他多次走访受害者
逐一核实聊天记录中的
情感诱导细节
最终通过电子证据与资金流水
形成完整证据链
将犯罪团伙绳之以法
“每当想放弃时,
我就会想,
如果父亲在,
他会怎么做。”
最终证据链被完整固定
犯罪团伙成员悉数落网
从警十年
杨烜宇逐渐理解
父亲日记里的深意
警察的价值
不在于破获多少大案
而在于能否让群众安心
他抚摸着卷宗上的结案章
恍若与父亲隔空击掌
传承与新生:生命轮回中的警察魂
杨海升烈士生前全家合影
如今
杨烜宇即将成为父亲
今年春节
他特意带着妻子
回到临海老家
在父亲墓前倾诉
“爸,我也要当爸爸了,
我会像您一样,
把这身警服穿得堂堂正正,
守护好我们这个家。”
清明节前,杨烜宇在朋友圈写下“小时候总以为英雄是电影里的模样,长大后才明白,英雄就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的人。父亲用生命诠释了忠诚,而我要用余生续写这份信仰。”
墓碑上的警徽在春日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两代公安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个用热血守护平安,一个以传承致敬英烈。当新生命的啼哭响起,这份人民警察的赤子之心,终将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
在采访中,杨烜宇多次提到父亲留下的麦芽糖故事:“他总说,吃东西要付钱,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这或许正是公安精神最朴素的注脚——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在清明这个追思与传承交织的节日里,那些为守护平安献出生命的英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来源:杭州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