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率跌破警戒线!95%甜菜种子靠进口,白糖也要被卡脖子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7:27 1

摘要:数据显示,我国食糖消费量持续攀升,从2011年的1358万吨增至2024年的1550万吨。更惊人的是,我们的进口依赖度也在上升——近五年进口量年均高达490万吨,使得对外依存度从2018年的18.4%猛增至2024年的28.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当中央一号文件将"糖料稳产提质"提至前列位置时,一个鲜为人知的国家安全隐患浮出水面。

要知道,白糖是与粮食、棉花和油料并列为关键战备物资,但其自给率现已跌破70%这一安全临界值。

另外,国内糖料产量持续下降,导致对进口依赖加剧。这一状况不仅威胁国家食糖供应安全,还潜藏着种子资源可能被卡脖子的风险。

那么,白糖对我国来说究竟有多重要?为何要大量依赖进口?真的会被卡脖子吗?

互联网上"减糖风潮"正热,现实中中国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食糖消费国和第一大食糖进口国。

数据显示,我国食糖消费量持续攀升,从2011年的1358万吨增至2024年的1550万吨。更惊人的是,我们的进口依赖度也在上升——近五年进口量年均高达490万吨,使得对外依存度从2018年的18.4%猛增至2024年的28.1%。

若再算上糖浆和预混粉(折算成白糖),2024年实际进口糖总量达607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39.2%!这几乎是四成啊!

食糖在我国经济和民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更是众多产业的基础原料。从食品加工到制药行业,从饮料生产到化工企业,超过120个行业门类都离不开白糖。

更重要的是,白糖还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白糖与粮食、棉花、食用油一起,被纳入战略储备物资清单。1960年,我国就已将白糖列为与粮、棉、油同等重要的战备物资。这意味着,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国家也要确保民众能够获得基本的糖供应。

到了2020年,国家更是专门设定了70%的食糖自给率警戒线。一旦低于这个比例,就可能触发国家层面的战略调整。看到这个数字,再对比我们目前60.8%的自给率(考虑糖浆和预混粉后),情况就显得相当紧迫了。

问题是,我们的缺口正在扩大。一方面,中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46.3%,仅是欧洲的29.4%,亚洲平均水平的54.7%。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西化,我国食糖消费还有巨大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国内糖料生产却在萎缩——五年间种植面积从2434万亩降至2122.7万亩,下降12.8%;产量从11937万吨降到11376万吨,下滑4.6%。这种供需矛盾的加剧,使得我国食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市场也不乐观。过去三年,全球糖市更是连续"缺糖"。在这种背景下,若中国继续增加进口需求,国际市场未必能满足。那么,我们该从哪里寻找增量呢?视线自然转向国内生产。

中国糖料主要来自两种作物:甘蔗和甜菜,占比分别为88%和12%。乍看之下,似乎应该全力发展占大头的甘蔗产业。

但现实很骨感——甘蔗增产面临巨大挑战。我国甘蔗主要种植在广西和云南的山坡地区,那里地形复杂,机械化推进困难。更糟的是,收获季恰逢雨季,导致机收率不足5%。

从长远看,我们不能把希望全押在甘蔗上,必须实现甜菜糖和甘蔗糖的均衡发展。有意思的是,上世纪80年代前,我国甘蔗糖和甜菜糖的比例是60%和40%,远比现在平衡。

甜菜相比甘蔗有独特优势:它主要种植在北方平原地区,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不仅如此,甜菜的适应性也很强,可在春季和秋季两季种植,且生长周期短(仅需120-150天),比甘蔗(12-18个月)灵活得多。

更重要的是,甜菜是优秀的轮作作物,能有效打破单一种植模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它还是耐盐碱作物,特别适合内蒙古和新疆的大片轻度盐碱地。

但关键问题来了——甜菜种子严重依赖进口,95%以上都来自国外!

这背后有历史原因。由于甜菜起源地不在中国,我们缺乏优良种质资源;又因它不像主粮那样受重视,研究长期薄弱。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以粮为纲"政策的实施和部分制糖企业改制,甜菜种植和研究遭遇了发展断层,导致当前被动局面。

目前,中国甜菜种子市场几乎被七家外国企业垄断:荷兰安地国际35%、瑞士先正达25%、丹麦麦瑞博西索科15%、德国KWS10%,其他三家共占11%。国内育种单位呢?可怜巴巴地供应着约1%的市场需求。

这种对外依存的格局,使得甜菜种植的成本、质量和供应安全都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战略隐患。

国产甜菜种子为什么竞争不过进口种子?主要卡在两道关口:

首先是品种问题。现代甜菜育种需要选育出糖分高、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的品种。特别是单胚种(一粒种子只长一株苗)的选育,对实现机械化精量播种至关重要。

国内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育出多个品种,在含糖量和抗性上接近国际水平,但产量仍低10%左右。这10%的差距,在农业经济效益计算中可能就是盈亏的分水岭。

需要关注的是,甜菜作为两年生植物,其育种到市场推广周期漫长。国际种业凭借百年积累,已建立起完整的种质资源库和成熟育种技术。相比之下,我国甜菜种业起步较晚,在种质资源收集和育种技术体系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其次是种子加工技术。这可能是更关键的短板。自然状态下,甜菜种子发芽率约80%,但精量播种要求发芽率达95%。这15%的差距需要通过特殊的丸粒化加工技术解决。

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我们的种子技术每个环节差那么一点点,但这些小差距累积起来,就形成了不小的技术鸿沟。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技术往往作为商业机密被国外种业巨头严密保护,我们难以通过常规技术引进获得。

这种对进口种子的高度依赖,给我国甜菜产业带来三重风险:

一是价格风险——进口种子价格持续上涨,我们几乎没有议价权。随着国内甜菜种植面积扩大,种子需求增加,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挤压农民和制糖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是质量风险——市场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甜菜是两年生作物,种子生产需要提前规划,如果某个品种突然热销,供不应求时,就可能出现以其他品种冒充的情况,农民辛苦一年却可能血本无归。

三是供应风险——极端情况下若断供,整个产业将陷入危机。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化,农业种源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一旦出现种子供应中断,我国甜菜产业将遭受重创。

甜菜种子的"卡脖子"问题远不只是农业技术难题,更是关乎国家食糖安全的战略问题。只有将种子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保障国家糖业安全。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实力和自主可控的重要战役,值得全社会关注和支持。

参考资料:

《为了让你吃上一口糖,国家真是操碎了心》财经国家周刊 2021-1-30

《白糖也要被“卡脖子”了?》中国新闻周刊 2025-03-12

来源:百科密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