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澄清:虽然犬类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但其他动物如猫、蝙蝠、狐狸、狼等温血动物也可能携带和传播狂犬病病毒。被这些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到破损的皮肤、粘膜,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
误区1:只有被狗咬伤才会得狂犬病
澄清:虽然犬类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但其他动物如猫、蝙蝠、狐狸、狼等温血动物也可能携带和传播狂犬病病毒。被这些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到破损的皮肤、粘膜,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
误区2、狂犬病疫苗只有在被咬后24小时内接种才有效
澄清:狂犬病疫苗应尽快接种,但并非必须在24小时内。只要在症状出现前接种疫苗,通常都能有效预防发病。不过越早接种,预防效果越好。
误区3、狂犬病疫苗有严重的副作用
澄清:现代狂犬病疫苗安全性较高,副作用通常较轻,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或低热,严重副作用极为罕见。接种疫苗的益处远大于潜在风险。
误区4、被宠物猫、狗咬伤后不用接种疫苗,因为它们看起来很健康
澄清:实际上,猫、狗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在潜伏期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此时已经具有传染性。即使看起来很健康,也不能排除它们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因此,被宠物猫、狗咬伤后,无论它们的外观和行为如何,都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误区5、只有被咬出血才会感染狂犬病
澄清:即使没有明显出血,只要皮肤有破损或粘膜接触了受感染动物的唾液,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因此要根据暴露情况及时就医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误区6、狂犬病疫苗可以终身免疫
澄清:狂犬病疫苗不能提供终身免疫。如果再次暴露于狂犬病风险中,需要加强接种,目前《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中规定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不般不需要加强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即可。
误区7、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就绝对不会发病
澄清: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但并不能保证100%不会发病。如果咬伤严重,或者伤口处理不及时、不彻底,病毒可能在疫苗发挥作用之前就已经侵入神经系统,导致发病。此外个体的免疫功能差异也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
误区8、只有农村地区才有狂犬病
澄清: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城市和农村地区都可能存在。城市中的流浪动物和未接种疫苗的宠物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
误区9、被猫、狗咬伤后,伤口用酸辣椒或是其它刺激性物质涂擦或是敷草药
澄清:以上伤口处理的方法是完全错误且危险的做法,不仅无法预防狂犬病反而可能加重伤口感染或引发其他并发症。正确处理步骤应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较深伤口冲洗时,可用注射器或者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做到全面彻底。
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4月3日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