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前夕,为缅怀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教育局联合组织澄海区师生代表前往许包野烈士陵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通过实地祭扫、聆听英烈事迹、重温红色历史,让爱国主义教育从书本走向实践,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
清明前夕,为缅怀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教育局联合组织澄海区师生代表前往许包野烈士陵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通过实地祭扫、聆听英烈事迹、重温红色历史,让爱国主义教育从书本走向实践,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
缅怀许包野烈士。
4月2日上午,许包野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澄华中心小学、澄华小学、城西树强学校、岭亭小学、华窖华侨小学、玉窖华侨小学师生代表和冠山文史研究社、澄城许氏宗亲代表及冠山社区群众来到这里举行祭扫活动。参加祭扫活动的人员庄严肃立,瞻仰许包野烈士遗像,并向遗像敬献花篮鲜花、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追思和崇高敬意。
敬献鲜花。
活动中,澄城许氏宗亲会秘书长许群现场为学生们讲述许包野烈士的生平经历和光辉事迹。许包野是澄海冠山人,原名许鸿藻,1900年出生在泰国一个侨商家庭,7岁时回到家乡冠山读小学,在澄海中学毕业后,出国勤工俭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精通七国语言。1923年,经朱德介绍,许包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旅欧支部一名先锋战士。此后近十年里,他边求学边开展革命运动。1931年,受共产国际的指派,许包野回国与朱德一起领导武装斗争。1932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任命许包野为厦门中心市委书记。期间,他巩固和发展党组织,并发起援助东北义勇军运动,领导厦门马路工人、码头工人、海员和商学日报工人先后举行罢工,动员他们到漳州和安溪参加红军和游击队。在闽南农村,他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委员会、农民协会和雇农工会,动员赤卫队参加游击队。1934年7月以后,许包野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和河南省委书记。1935年2月,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年仅35岁。许包野烈士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缅怀许包野烈士。
清明祭奠活动的开展,既是对烈士的瞻仰,也是对历史的铭记。澄华中心小学学生方翊轩动情地说道:“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以烈士为榜样,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许包野烈士是我们的英雄,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一直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澄华中心小学老师何嘉琪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铭记先烈的牺牲与贡献。通过缅怀先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重量,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是2025年汕头市“鮀城大思政”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将思政教育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场景化的学习,引导青少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悟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