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看甘肃(17)|许永年:用坚守传承非遗 让顶碗舞绽放光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7:02 1

摘要:在甘肃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其中,顶碗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许永年作为一名杰出的顶碗舞非遗传承人,正用他的坚守和创新,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甘肃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其中,顶碗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许永年作为一名杰出的顶碗舞非遗传承人,正用他的坚守和创新,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顶碗舞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其音乐古朴典雅,表演动作多以传统的民间十字步为基础步法,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这种舞蹈不仅展现了舞者的高超技艺,更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许永年从小就对顶碗舞情有独钟,他深知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

“顶碗舞流传于清朝末年,是当时的驻军所留传到如今的。民乐顶碗舞与其他地方的顶碗舞有着决然不同的区别,不论从音乐、动作、服装、表演形式和艺术欣赏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许永年说道。作为一名传承人,他不仅在表演上追求极致,更在传承和保护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顶碗舞是传统民间舞蹈与杂技的完美结合。在表演过程中,舞者头顶瓷碗,需要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如上板凳、上桌子、下腰、前后射雁、上腿、上腰、顶碗翻滚等。这些动作不仅考验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更需要舞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许永年在多年的表演中,不断磨练技艺,将这些高难度动作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许永年与顶碗舞结缘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从收集资料、改编音乐到创作、编排,再到申报非遗项目,做了大量工作。

他深知,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的传承。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顶碗舞,他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走进学校、社区,普及顶碗舞知识,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非遗文化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顶碗舞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民乐县文化馆利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契机,在全县中小学举办了顶碗舞等项目的校园培训,使顶碗舞在青少年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许永年表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为非遗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添了浓厚的传承氛围。”

谈及顶碗舞的未来,许永年充满期待。他希望政府和社会能给予更多的扶持和保护,让这一优秀的非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他计划在有生之年,将民乐顶碗舞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使之能够走出甘肃,迈向全国。

“顶碗舞在现代社会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许永年认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顶碗舞品牌是关键。他希望把民乐顶碗舞打造成叫得响的文化品牌,让顶碗舞更好地融入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许永年对想要学习顶碗舞的年轻人充满期待。他鼓励年轻人:“想要跳好顶碗舞,必须先练基本功,要从形体、肢体、身段、表情、眼神以及腰、腿的柔韧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再加上音乐和动作的协调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舞蹈的具体要求。”

顶碗舞作为甘肃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许永年用他的坚守和创新,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在他和一代代非遗传承人以及民乐县文化馆的共同努力下,顶碗舞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活在当下、用在日常的珍贵财富。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